“鸳鸯袖里握兵符,何必将军是丈夫。”——中国历史上的女兵部队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如此浩瀚的历史进程中战争成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封建社会的军队以男性为绝对主力,这也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意识的使然。然而,在非常时期也会出现女兵部队和一些巾帼女将。

“鸳鸯袖里握兵符,何必将军是丈夫。”——中国历史上的女兵部队

中国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将,是商高宗武丁的王后妇好,她带兵东征西讨,鼎助夫君将商朝版图扩大了数倍。妇好不仅善战,还掌管着祭祀与占卜的权力,连武丁都怕她三分。此后,中国军中女将层出不穷。西汉末年,先后出现了两个农民起义女领袖吕母、迟昭平;北朝,有众所周知的花木兰;隋朝初年,有排除障碍带领所辖八州归附隋朝的冼夫人。

至唐代,唐高祖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组建一支部队,为创建大唐江山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支部队军纪严明,作战英勇,得到了广泛拥护。今山西平定县的“娘子关”,就是因平阳公主的驻军而命名的。

“鸳鸯袖里握兵符,何必将军是丈夫。”——中国历史上的女兵部队

宋朝,有著名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建炎四年(1130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财物北归,梁红玉指挥宋军,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轻易越过长江南侵。她的名气,毫不逊于她的丈夫韩世忠。

明朝,赫赫有名的四川忠州女子秦良玉,是列入国家编制的“正牌”女将军。她自幼随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也曾亲率三千“白杆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兵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战功卓著,累功至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据说,崇祯皇帝还写诗夸赞她:“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鸳鸯袖里握兵符,何必将军是丈夫。”——中国历史上的女兵部队

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谢庄女子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为传诵一时的英雄。

太平军中的女兵部队有10万之众。湘军情报汇编《贼情汇纂》中称“贼素有女军”,并详细罗列了太平军女军的编制。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女兵编为40个军,一个军约有2500人。仅在天王府里服役的女兵,就有三千,不仅在危急时刻保护过天王的性命,最后也陪太平天国同归于尽。

“鸳鸯袖里握兵符,何必将军是丈夫。”——中国历史上的女兵部队

中日甲午战争,清军将领左宝贵战死,其夫人发誓为夫君报仇,把金银首饰都捐献出来,招募士兵,组成一支三千人的部队,据说都是巾帼女性,“别称一军”,从甘肃开到北京,请求赴抗日前线。当时社会发出感叹:“若左夫人者,亦女中之奇杰欤。”

抗日战争时期,有两位蒙古女王公——西旗的奇仲芳和东旗的巴云英,都曾率领数百蒙古亲兵,开展抗日游击战,并受到了宋美龄的称赞。

“鸳鸯袖里握兵符,何必将军是丈夫。”——中国历史上的女兵部队

概而言之,我国传统思维强调“男主外女主内”,只有非常时期,女性才会出现在战场,战场上的中国女性博得了一个亮丽名字叫“巾帼英雄”。毛泽东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如今的中国女兵已经从医疗通讯等岗位发展到特种兵、战斗力飞行员,航母舰艇兵等多个一站岗位,并且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坚韧发挥着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