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你的錯》孩子的羞恥感,來源於父母的苛責與懲罰

《這不是你的錯》孩子的羞恥感,來源於父母的苛責與懲罰

作者:貝弗莉·恩格爾


作者是美國知名心理醫師、知名家庭與婚姻治療師,在兒童和成人創傷領域有30多年的從業經驗,被認為是情感創傷治癒專家。


作者著有《道歉的力量》、《尊重你的憤怒》等20多本關於情感創傷的圖書,並被翻譯成了多種語言。


作者憑藉多年的研究實踐經驗,創立了悲憫自愈項目,引導人們走出童年創傷的陰影。


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分別是羞恥感的定義,學習自我悲憫,消除羞恥感。


《這不是你的錯》孩子的羞恥感,來源於父母的苛責與懲罰


一、羞恥感的定義


1、羞恥感的定義


羞恥感,指的是消極的自我評價,以及主觀上的自我貶低和否定。人在遭受身體和情感上的虐待,會產生羞恥感。


在童年受到過虐待的人,成年後會更加容易感到羞恥。尤其是當父母虐打、辱罵或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會感到前所未有的羞恥感。


孩子最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疼愛和接納,在他們的認知裡,父母是最權威的存在。因此,孩子會為父母的行為,甚至是虐待行為開脫,把受到的虐待歸罪於自己。他們會覺得是自己不好,所以不值得被愛。


長期遭到身體虐待的孩子,可能會想,“如果我乖乖聽話,就不會惹媽媽生氣了”,“肯定是我太壞了,所以爸爸才打我”。


遭到情感漠視的孩子,可能會覺得,“連媽媽都不愛我,不在乎我,那我一定壞得一無是處”。


例如,書中提到一個例子。


艾米莉的媽媽對艾米莉非常刻薄嚴厲,不僅要求她功課全優,回家後還要將房子打掃得一塵不染。


不僅如此,媽媽還經常挑剔艾米莉的長相,用非常尖酸的話辱罵她,甚至對她拳腳相加。


但是艾米莉卻不認為媽媽的所作所為是虐待。她覺得媽媽對她要求嚴厲,都是為了她好,即使媽媽的行為已然對她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她仍然認為是自己的錯。


2、為什麼無法擺脫這種羞恥感?


因為創傷引發的羞恥感,並不是一種單一的體驗,而是由多重情感和經歷交織而成的,這樣複雜的情感創傷,使得我們很難去應對和自我療愈。


例如,約翰在5歲時被他的祖父性虐待,並且一直持續了5年。


遭受虐待使他對自己感到厭惡和羞愧,而年幼的他無法承受這種痛苦,由此產生了一些不良行為。


而家人也因此誤解他,認為是他引誘了祖父。


約翰的祖父母因為這件事而離了婚,祖父獨自一人居住,逢年過節也不能回家。家人雖然都很喜歡祖父,卻不得不疏遠他。


為此大家經常對約翰冷言冷語。這讓約翰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作者提到,約翰的羞恥感來源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受到虐待本身產生的羞辱感。


第二,無法阻止虐待發生的無力感和無助感,


第三,採取了不良的應對方式,比如對更弱小的人施虐,而感到羞恥。


第四,虐待被曝光時感受到的羞恥感。


第五,家人的指責和孤立帶來的羞恥感。


在這多重羞恥感的折磨之下,成年後的約翰最終成為了一名性成癮者。家庭破碎了,事業也毀了。


3、羞恥感的影響


第一,羞恥感會使人過度貶低自我價值,產生自我厭惡。


帶著羞恥感生活的人,往往無法正確評價自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不值得擁有美好的事物。


有些人甚至會自虐,自殘,做出一些傷害自己的事情。


他們在情感生活和事業上往往會受到阻礙,難以取得成功。


第二,有些人會選擇用酒精、毒品等來麻痺自己。


他們對購物、偷竊、賭博、戀愛等事物上癮。


這些成癮行為雖然能夠暫時麻痺創傷帶來的痛苦,但是根源上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因此,即使自己非常努力想要戒除,但也總是失敗。


第三,有些人會將自己遭受的虐待,施加到別人的身上。


他們通過虐待他人,尤其是自己的伴侶和孩子,來減輕自己的羞恥感。


例如,在童年時期受到過虐待的孩子,在自己成為父母之後,也可能同樣虐待自己的孩子。


在受虐與被虐的這種關係中,創傷和羞恥感會傳遞給伴侶或下一代,使更多的人受到傷害 。


總之,童年時遭受父母的虐待,會導致孩子產生強烈的羞恥感,他們會貶低自己、逃避自己,甚至無形中也成為了虐待者,週而復始,陷入惡性循環。


《這不是你的錯》孩子的羞恥感,來源於父母的苛責與懲罰


二、學習自我悲憫


1、自我悲憫


自我悲憫,指的是坦然面對自己的痛苦併產生共鳴,在乎並善待自己,對那些痛苦和缺陷抱有客觀理解的態度,認識到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


2、學習自我悲憫的兩大障礙


第一,理解什麼是真正的自我悲憫。


自我悲憫並不是讓你去可憐自己,放縱自己。


自我悲憫是承認你的處境,承認你所做的事情的困難程度,並且給予自己鼓勵和肯定,告訴自己,這件事情確實有難度,但我可以努力去做好它。


錯誤的方式如:“我沒有朋友,也沒有對象,沒有人喜歡我,我註定要孤獨終老了。”


這可能會讓你越來越感到絕望和痛苦,覺得自己非常可悲。


正確的方式如:“目前我的身邊沒有很好的朋友,也沒有一個適合我的對象,這確實很糟,但考慮到我過往的遭遇,我的這些悲觀的想法是情有可原的。”


當我們在進行自我悲憫的時候,我們承認了自己的悲觀和擔憂,並且意識到這些是過往糟糕的經歷所造成的,這不是自己的錯。


第二,無法正視和接受自己受過的虐待和傷害。


有些遭受過虐待的人,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經歷。


有些人不願意相信自己所承受的待遇,實際上就是虐待。


還有些人,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究竟受到了何種虐待。


比如,情感上的虐待如: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不管不顧。長期對孩子批評,貶低和嘲諷。對孩子說一些類似“你真讓我丟臉”、“真希望當初沒有把你生下來”這樣的話。


身體上的虐待如:各種會對身體造成損傷的抽打、踢踹。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父母打罵我是為了教育我,不算是虐待。


真正的教育,不是用惡毒的語言和巴掌讓孩子感到羞辱。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教孩子辨別是非對錯,教他怎樣為人處事。


3、認清自己童年遭遇


像寫別人的故事那樣把自己的童年故事寫下來,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時候的你。


在寫的時候,要具體描述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做了什麼,想了什麼,感受到什麼。


這樣做可以讓你從自己的故事中分離出來,以旁觀者的視角看待自己的童年,認清自己的遭遇。


總之,想要消除自己的羞恥感,就要從面對自己的痛苦開始。只有真實的理解這些經歷,才能幫助找到真正的自我。


《這不是你的錯》孩子的羞恥感,來源於父母的苛責與懲罰


三、消除羞恥感


1、自我理解


自我理解的目的,是要在自己的問題行為和經歷之間建立起聯繫。


某些問題行為,其實是一種應對焦慮和恐懼的自我治療,比如酗酒,沉迷賭博,暴飲暴食等。


只有自我理解,你才能卸下羞恥感這個重擔,不再因為虐待的經歷繼續責怪自己,也不再對自己那麼苛刻。


自我理解的練習方法如下:


你可以試著列出一個清單,寫下自己最突出的問題行為,也就是你做過的,最讓你感到羞恥的事情。


然後仔細地思考你寫下的這些行為,看看自己是否能發現問題行為與虐待經歷之間的關聯。


當你發現問題所在,你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


例如,霍莉因為長期酗酒失去了家庭和工作,想戒酒又總是戒不掉,於是尋求作者的幫助。


作者用這個方法引導霍莉,幫助她找到酗酒的真正原因。


原來她從六歲開始就遭到父親的虐待,直到16歲離家出走才得以解脫。


而喝醉酒是唯一能有效抑制她回憶起虐待經歷的方法。


2、自我寬恕


自我寬恕,指的是原諒曾經受到虐待的自己,因為當時的你只是一個弱小的孩子,虐待的發生不是你所能控制的。


自我寬恕包含兩個方面。


第一,寬恕傷害自己的經歷。


如果你曾經為了減輕羞恥感而做過一些傷害自己的事情,那麼你可以給自己寫一封尋求自我寬恕的信。


詳細地把你傷害自己的所有方式寫下來,並原諒自己。比如,原諒曾經對自己太過苛刻,原諒曾經忽視自己的身體,原諒自己把自己封閉起來,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試圖一口氣寫完這封信,花上幾天甚至幾個星期,慢慢想清楚,這樣效果會更好。


第二,寬恕傷害他人的經歷。


如果是曾經傷害過他人,那麼也可以把自己對他人造成的傷害一一寫下來,並且真誠地向對方道歉。


告訴對方,你已經知道自己的行為對他造成了傷害,你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彌補自己的過錯。


這樣做能幫助你自我寬恕,不再沉淪於過去。


3、接納自己


接納自己,不是說要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也不是放任自己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接納自己,是要敞開心扉去接納自己的缺點和過錯,對自己說,“我承認我不完美,但我接受這樣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缺點和不足,每個人都可能會犯錯。所以你不必過分自責,也不必感到羞恥。


接納自己有兩個方法。


第一,驅除內心消極的自我評判,並培養由內而外的自我鼓勵。


如果你的內心總是有一個聲音在評判你,貶低你,你一定要勇敢堅決地反駁它。


例如,你在上班的路上發現自己把某樣東西落在家裡了,這時候你可能會聽到內心有個聲音對你說,“你總是丟三落四,你真是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那麼你就應該堅決地反駁它“你胡說!我不相信你!”


當你成功驅逐了內心的批判者之後,你可以給自己一些正面積極的話語


例如,“沒關係,下次出門之前仔細檢查一遍,就一定不會落東西了”。


你還可以試著深呼吸,輕撫自己的手臂,感受這些語言和手心的溫度,給自己帶來的溫暖。


第二,給自己設定合理的目標。


可以列出你想要改變的某個行為。


比如,你想要提高工作業績,在下一次的銷售中賣到一百萬。


然後使用“鑑於什麼原因,我對自己有什麼樣的期望是不合理的。如果我怎麼樣,這就合理一些”的句式,來幫助你理解和調整自己的不合理期望。


例如,“鑑於我的業績只是中等水平,我希望自己下一次項目能賣一百萬是不合理的。如果我每一次都能比之前賣多一些,這樣就比較合理”。


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你修正過高的自我期望,避免因為實現不了期望而再次陷入自責和羞恥之中。


總之,不對自己過分苛刻,也不放縱自己。


4、自我關愛


自我關愛,指的是用善意的語言安撫自己,在痛苦、挫敗或底氣不足的時候激勵自己。


自我關愛有兩個方法。


第一,通過模仿關愛過自己的人來關愛自己。


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一個人,他曾經對你表示過關愛。這個人可以是你的老師,也可以是朋友,或者是朋友的父母。他很關心你,認真傾聽你講的話,認同你的感受。


仔細回想一下他對你說話的語氣,神情和動作。


嘗試模仿他,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


第二,記日記。


當你在做某件事情時,感到身心愉悅和滿足,就可以寫下來,並寫下你當時的感受和想法。


例如,你喜歡去海邊看日出,和家人一起賞花,打羽毛球,那麼就可以把它記下來。然後定期拿出來看看,提醒自己重複做這些事情。


經常做這些讓自己感到愉悅的事情,可以滿足我們身心的需求,從而達到自我關愛。


5、自我鼓勵


每當取得進步的時候,就給自己一些獎勵。


例如,你改掉了酗酒的壞習慣,或者你從每天喝一瓶酒進步到每星期喝一瓶酒,那你就可以獎勵自己買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去一次旅行。


這樣你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滿足感。


總之,為了實現自我價值,過上幸福的生活,可以在五個方面消除羞恥感,分別是自我理解、自我寬恕、接納自己、自我關愛、自我鼓勵。這五個方面,都將幫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以下是筆者整理《這不是你的錯》的思維導圖。


《這不是你的錯》孩子的羞恥感,來源於父母的苛責與懲罰


查看高清思維導圖,搜索“教練思維”,回覆“222”

,領取《這不是你的錯》高清思維導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