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人:10月的美農報告,就是一場數字遊戲

在昨天的文章《豆粕人:美豆假期大漲,國際資本為何敢這麼玩兒?》中,我們主要聊了一件事,美豆從1050美分/蒲式耳滑落到1000美分/蒲式耳附近後,為什麼突然又選擇重整旗鼓,在國慶期間大膽上攻到1050美分/蒲式耳上方?


豆粕人:10月的美農報告,就是一場數字遊戲


在美豆麵臨收穫的背景下,“買家(中國)不缺豆,賣家(美國)又剛收了一堆豆”,國際資本敢於這麼玩兒的底氣在於看準了中國對大豆有戰略需求,一方面是南海局勢,一方面是中印邊境爭端,在地緣形勢緊張的背景下,糧食的重要性就會格外凸顯出來,對於大豆來說尤其如此。另外,中美之間還有一份關於農產品進口的協議,在今年1月份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中國第一年要從美國進口價值365億美元的農產品,但是按照美國官方的數據,今年1-8月中國進口的農產品價值是107億美元。也就是說在原則框架上,中國未來幾個月裡,有“板上釘釘”的需求,而這些,正是國際資本敢賭一把的底氣所在。


在國際資本的運作之下,美豆價格上漲,這是所有人都看到的現象,但是美豆為什麼會上漲?原因有表面上的,也有本質上的。能看到本質原因的人並不多,許多人都繞在了表面的原因中,例如美農報告。


就拿昨晚的美農報告來說,大部分看過後應該只記得兩個字——利多,能說出哪些數據調整過了的人就少了一部分,能把這裡面的數據分析的頭頭是道的就更少了,大家不知不覺陷入了一個怪圈中,好像誰能說的多一些,誰就更懂一些。但是在不斷研究美國農業部所發佈的數據的過程中,我們到底是離真相越來越近了,還是越來越遠了?


在昨晚公佈的美農報告中,有這樣一句話“美國農業部週五公佈的10月供需報告顯示,美國2020/21年度大豆年末庫存調降至2.90億蒲式耳,9月預估為4.60億蒲式耳,分析師預估為3.69億蒲式耳”,把這句話摘出來,我們拋開數據只看一個詞“分析師預估”,每個月都會有一次美農報告,而每次美農報告正式發佈前,都會有一個預估數據來引導市場風向,每次公佈的數據不僅會跟上個月的數據做對比,還會跟往年這個月的數據做對比,還會跟之前分析師所做出的預估數據做對比。這些數據之間的調整和對比,就為利多和利空提供了數據依據,然後促成了價格的漲跌,再引發更多的人來關注美農報告。


那麼美農報告代表誰的利益?分析師發預估數據的時候代表誰?很多“豆粕人”(微信公眾號:豆粕人)繞進了美農報告和美豆價格所構建起來的聯繫中,而沒有跳出來去想,產業鏈的最上游,為什麼要費人費時費力的把大豆供應端的情況調研出來以後再免費的給大豆需求端的人看呢?不得不承認的是,美農報告已經成為深深影響我們這個行業的規則之一了,我們在學西方的規則來玩兒西方的遊戲的時候,還要清醒的認識到西方的規則背後是有西方的利益的。那麼對於做了這麼多年豆粕/大豆採購的“豆粕人”來說,該如何深層次看懂美農報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