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未來市場博弈可能加劇

往年這個時點,雖然是處於供需兩淡的結點,但卻是佈局全年交易思路的時候。這個時候,國際大豆市場新舊作交替,南美產量基本定型,市場關注的焦點轉向美國新作的播種,國際菜籽市場關注加拿大的新作播種和歐盟的產量,國際油脂市場重點關注馬來的產量,總體來說,思路是比較清晰的。

今年這個時點,也還是佈局全年交易的關鍵時點,但是無論是供應還是需求,擾動因素都很多,這將導致市場博弈加劇,“價格還是那個價格,但是錢沒有了” 就是這個道理。

儘管市場錯綜複雜,但還是有跡可循。

1、利潤分配格局能否扭轉

種植環節,2015年以來美國農民是連續虧損狀態,南美農民2018年、2019年、2020年是受益的,其中有技術進步造成全球供應過剩的原因,有貿易戰、匯率和疫情的原因。國際貿易環節,基本上是被國際糧商壟斷的,國際糧商在全球佈局,本質上賺的是資源壟斷的錢,從2012/13年至2017/18年全球大豆貿易量穩步增長,此後兩年有所下降。壓榨環節,由於大豆供應充足,壓榨利潤整體良好,尤其是美國市場,中國市場有非洲豬瘟的擾動,拖累需求,需求表現差的階段壓榨利潤是惡化的,但整理利潤並沒有持續處於很差的狀態。養殖環節的利潤邏輯和產業鏈上游相對獨立,非洲豬瘟爆發以來,只要生存下來的,利潤整體很豐厚。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什麼情況出現會打破目前的利潤分配格局。可能只有等全球大豆供應格局由寬鬆變為緊張,或者需求出現新的增長點,才會牽動從種植到壓榨環節的利潤扭轉。從這個角度出發,美國政府針對農民的救助計劃(其中2018年、2019年的救助計劃是為了緩衝貿易爭端對美國農業的影響、2020年的救助計劃是為了緩衝疫情對農業的影響)只是部分解決農戶的現金流問題,不能轉換成大豆的消費,也不能減少大豆供應。在技術進步導致供應增速大於需求增速的背景之下,解決這個問題可能只有三個路徑:減少大豆種植面積、單產損失和收儲。2017年至2019年全球先後經歷阿根廷減產(-1700萬噸)、巴西減產(-500萬噸)、美國和阿根廷減產(約-2900萬噸)之後,全球的結轉庫存水平已經回到2017/18年的水平,但距離2014/15、2015/16年度依然高出約2000萬噸,較2011/12、2012/13年度依然高出約4000萬噸。接下來2020年美國能否減產且行且看。

至於養殖環節利潤能否去化,關鍵就看生豬產能恢復的真實情況了。

2、不同角度下的中國進口大豆需求的對比

美國農業部4月報告預估2019/20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為8900萬噸,同比增加8%。

10-3月,海關口徑下我國進口大豆量為4180萬噸,同比增加18%。巴西大豆盤面榨利豐厚,3、4月巴西裝往中國的大豆量創歷史新高幾乎沒有懸念,全年到港預期已經達到約9400萬噸,如果兌現,同比增幅約13%。

10-4月,我國進口大豆壓榨量同比增幅1.6%。

10-4月,我國豆粕表觀消費同比增速約0.3%。

從飼料環節看,2019/20年豬飼料同比增速存在分歧,預估區間從下滑5%~8%至下滑20%不等,肉禽料、蛋禽料、水產料分歧相對小,總體飼料消費同比增速預估區間從增長0%~2%至下滑4~5%不等。

以上數據對比顯示,產業鏈不同環節對於豆粕需求增速存在較大分歧,上下游如果出現錯配,則總有一方是錯誤的。

來源:中糧期貨研究中心;作者:陽林欽;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