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中國大寧,子孫益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一、何以為尊,我有中國

何尊於1963年出土於寶雞賈村,是寶雞市博物館1958年成立後收藏的第一件青銅器。現藏於寶雞中國青銅器博物館。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中國大寧,子孫益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尊高38.8釐米,口徑28.8釐米,重14.6公斤。圓口稜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於器表。體側並有四道扉稜。造型渾厚,工藝精美。

何尊

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唯王初壅,宅於成周。 復稟(逢)王禮福,自(躬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於公氏,有勳於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我不敏。王鹹誥。何賜貝卅朋,用作庾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中國大寧,子孫益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尊內銘文拓片

(大意是說,成王繼承王位不久,便開始營建成周,還按照武王的禮,舉行福祭,祭祀是從天室開始的。四月丙戌,成王在京室誥訓“宗小子”們說:“過去你們的父親能為文王效勞。文王接受了大命,武王戰勝了‘大邑商’,就問天卜告,說,‘我要住在中央地區,從這裡來治理民眾’。你們或者還是小子,沒有知識,要看公氏的樣子,有功勞於天下,完成使命,敬受享祀。王是有恭德,能夠順心的,教訓我們這些不聰明的人”。)

尊內銘文拓片

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成周(洛陽)之事。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中國大寧,子孫益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博物院簡介

中國:(最早的中國)

銘文中的中國

我國著名古文字學家於省吾先生在《釋中國》一文中論證,“中國”一詞至遲出現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見到最早的證據,就是何尊內底所鑄的銘文“餘其宅茲中國”。

“中國”兩字作為詞組,首次在何尊銘文中出現,這是中國人應該記住的一件大事。青銅銘文,就是用青銅鑄造出的寶貴歷史,可以印證史籍或彌補史籍的不足。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中國大寧,子孫益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何尊-中國

這些寫給祖先的字跡,更像是寫給數千年後十三億中國人的信。

尊內銘文

三千年歷史演進、朝代更替,“中國”一詞從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義,繼而又被賦予了王朝統治正統性的意義。直到清末,中國一詞被用作國名出現在官方正式文書當中。

三千年過去,太多故事也被黃土掩蓋,但洛陽城繁華依舊;同樣被黃土掩埋的青銅尊於1963年在陝西的一處土崖中被發現,後被命名為何尊。雖沒有了最初奪目的光澤,但尊底的一百二十二字銘文卻沒有辜負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個千年,將祖先的豐功偉績展現在後人眼前。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中國大寧,子孫益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局部照片

中國,三千年前被鐫刻於方寸之間,深埋於地下。三千年後,埋藏它的泥土和這泥土連接的一千零四十五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國。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中國大寧,子孫益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二、中國大寧,子孫宜昌

西漢鎏金“中國大寧”銅鏡,屬於西漢新莽時代(公元9—23),直徑18.6釐米,厚1.3釐米;1952年出土於湖南長沙伍家嶺,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為國寶級文物。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中國大寧,子孫益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該銅鏡表面鎏金,圓鈕,柿蒂紋鈕座,柿蒂紋間各有一獸頭,外圍雙線方欄。方欄外飾博局紋,間飾鳥獸紋飾。周邊鑄銘文一圈52字:“聖人之作鏡兮,取氣於五行。生於道康兮,鹹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質清剛。以視玉容兮,闢去不羊(祥)。中國大寧,子孫益昌。黃常(裳)元吉,有紀剛(綱)。”這段話可譯為:“聖賢冶鑄銅鏡啊,吸取金木水火土之精氣。在博大的‘道’中產生,包含了所有的奇妙圖文。鏡子光明如日月,它的質地清脆剛硬。用它照視你的玉顏啊,可以驅除不吉祥的東西。祈盼中國和平與安寧啊,世世代代日益昌盛。遵守自然秩序大吉大利啊,世界萬物都有綱常規律。”漢代在匈奴入侵和諸侯內亂的多難中,人民飽受了戰亂之苦。銅鏡上的銘文“中國大寧”四個字,表達了對和平的祈願,更能在華夏子孫的心中引起深遠的共鳴。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中國大寧,子孫益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這面銅鏡的珍貴之處,還在於銘文中出現的“中國”名稱。考“中國”這一名稱,早在西周武王時期意為“中央之國”。相傳3000年前,周公在陽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測度日影,測得夏至這一天午時,八尺之表與周圍景物均沒有日影,便認為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謂之中國。隨著歷史演變, “中國”一詞含義大致可分以下幾個層次:①指京師,如《詩經·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毛傳:“中國,京 師也。”②指天子直接統治的地區,如諸葛亮對孫權雲:“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③指中原地區,如《史記·東越列傳》:“舉國徙中國。”④指內地,如《史記·孝武本紀》:“天下名山八,……,五在中國。”⑤ 指諸夏之裔居住之地,如《論語集解》:“諸夏,中國也。”⑥ 泛指歷史上華夏各時期所建立的政權。自漢始,凡入主中原,建立政權者,都以“中國”自居,而被迫離開中原的,原政府仍以“中國”自稱,如在宋、遼、金對峙時期,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皆自稱“中國”。因此,在古人心中,“中國”一詞有地域之定位,有文化之傳承,同時有正統之含義。然而,“中國”一詞出現並應用近3000年,王朝更替,卻沒有一個王朝或政權以“中國”作為國名,可見“中國”之稱謂,作為帶有文化本位的一個歷史符號,根植於華夏子孫的心中。“中國”正式作為國名,始於1912年中華民國之建立。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中國大寧,子孫益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漢代是銅鏡大量出現的時代,而將銘文組織在鏡背圖案中,則是漢鏡的一大特色。精湛的鎏金工藝也是這面“中國大寧”銅鏡的珍貴之所在。

這件銅鏡的三個符號“TLV” 規矩紋飾是漢代銅鏡典型紋飾,引起了眾多專家的關注,有的認為它是早期銅鏡紋飾演變而成的;有的認為它是古代遊戲博局的格局,因而也稱其為博局紋;還有的認為象徵著宇宙圖式,鏡鈕代表茫茫宇宙的中心——鈕座外的方格表示大地,圓形的鏡子代表天,即天圓地方,方格外的乳釘表示支撐天蓋的柱子,T紋象徵四方之間,四隅的V象徵四海,L象徵防止惡魔進入大地的門。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中國大寧,子孫益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青銅鏡被使用了近4000年,它已經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飾容用途,深深融入了我們的社會生活和文化意識,譬如人們常說的“破鏡重圓”、“明鏡高懸”、“以史為鑑”等,都反映出銅鏡文化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中國大寧,子孫益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1995年中日兩國學者共同組成的考察隊在新疆民豐尼雅遺址發現了一座精絕古國時期的王墓,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考古隊員在男墓主人的右手臂上發現了一件織錦護膊,考古隊員清理出來的時候,發現這件織錦上繡著清晰的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這幾個字在考古現場引發了爭議與驚歎,有人認為這是造假的文物,另外一些人則認為這是中國老祖宗對兩千年後的精準預言。經過現場中日專家的確認,這的確是漢代時期的文物,並無造假,同時這件文物是漢代蜀地的織錦,用白、赤、黃、綠四色織成,上有鳥獸紋、雲氣紋,織錦工藝十分精湛。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中國大寧,子孫益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雖然文物確認是漢代織錦,但這件織錦護膊上“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字樣究竟是古人預言還是巧合的爭議仍然沒有解決。

不過,當時僅憑著這一件文物許多人解讀為這是千年前古人的一次偉大預言,其解讀為:“五星”是指辰星、太白、熒惑、歲星、鎮星,也就是古人所認知的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中國古代天文觀測有“五星連珠”的現象,於是認為這是古人通過占星術對千年後中國國運的一次預言,正逢中國走向復興之路,這種觀點也引起了許多網民的共鳴。

後來,在出土“五星出東方”織錦的墓葬裡又出土了一件織錦殘片,這件織錦殘片上面寫有“討南羌”字樣。經考古專家解讀,這件織錦殘片與“五星出東方”織錦應該是同一塊,只是被人為割裂了而已,這樣合起來便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其意義似乎呼之欲出。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中國大寧,子孫益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根據《漢書·趙充國傳》記載,漢宣帝時,先零等羌族部落蠢蠢欲動,聯合反漢,76歲的老將趙充國毛遂自薦,出兵討伐羌族。此時漢朝星象官觀測到“五星連珠”的天象,漢宣帝認為是天降祥瑞,於是頒詔:“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可見,“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指此時正是大好時機,有利於大漢的軍事討伐行動。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意思從文獻解讀的層面講,確實是漢朝某次軍事行動中為鼓舞人心的產物,也就是說它的確是歷史的巧合。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中國大寧,子孫益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不過,五星織錦與我們當今的五星紅旗也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相信它的人當然可以認為是古人的神秘預言,因為我們相信,下一次五星連珠的2040年,中國一定會變得無比繁榮強大,實現百年民族復興。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中國大寧,子孫益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