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電動汽車真的有必要一步到位買特斯拉嗎?哪些國產電動汽車可以推薦的?

神級天坑阿杰


沒有必要,現在的國產電動汽車的水平已經完全和國際水平接軌了,以我最近一直關注的廣汽新能源埃安V為例,特斯拉model 3的600公里長續航版本在埃安V上是標配,特斯拉引以為傲的智能駕駛,在aion v上已經做到了L3級別的自動駕駛。所以在我看來,特斯拉有的,國產電動汽車也有。其次特斯拉一直被飽經詬病的品控問題,在國產電動汽車上,這些年的品控已經完全做上來了,更不用說廣汽新能源、比亞迪等這些汽車大廠的水平,買電動汽車沒必要那樣崇洋媚外,我們的國貨一樣可以。


我是蘋果大亨


特斯拉≠一步到位,誰給它的權利代表電動汽車標杆?

「特斯拉-美系造車新勢力標杆品牌」,合理的定位應該是這樣的。這家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充其量可以定義為新勢力陣營的營銷冠軍,在技術研發領域不能說是空白,但是核心技術似乎也沒有什麼亮點可言。三電系統的水平如何可以從電池作為切入點分析,特斯拉之所以會成為全球自燃率最高的電動汽車品牌,原因正出自電池。


松下&特斯拉

在動力電池領域松下電池的存在感極低,因為除了特斯拉使用以外似乎並無其他車企問津。原因在於松下鎳鈷鋁電池的能量密度太高,高密度電芯雖然能夠在相同質量標準的前提下提升車輛續航里程;但是過高密度也會造成熱失控極限的降低,電芯超量成組也難以做到理想的一致性。在充放電過程中很容易造成溫度達到閾值,隨之而來的洩壓排氣以穩定電池包壓力;而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容易出現因空氣摩擦引起自燃,這種電池會得到傳統車企認可嗎?

松下寄希望於美系車企特斯拉,然而結果卻撲了個空。結果導致的不僅是特斯拉電池組不夠理想,同時松下提高了供應價格也決定了特斯拉的生存艱難。同時鈷價因剛果局勢導致不斷攀升,鎳鈷類三元鋰電池的價格更是一路看漲。更尷尬的是在這一節點磷酸鐵鋰電池重回第一線,電池補貼的退場決定了電池類型多元化;刀片型的磷酸鐵電做到了系統能量密度超160Wh/kg,使用壽命按照百萬級標準里程計算,電池可承受擠壓高溫甚至穿刺仍可保證安全——重點:製造成本可下探⅓~½,鎳鈷類電池相比國產鐵電還有什麼優勢可言呢?


電動機

特斯拉異步電機為臺灣省富田電機供應,核心技術似乎與特斯拉無關。主流的永磁同步電機特斯拉開啟了自主研發模式,然而這臺電動機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多為大陸企業。在電動機領域似乎中國製造才是名片,從高鐵動車、船舶艦艇、特種車輛到普通乘用車,各類車型使用的電動機都代表了國際一線標準。

IGBT領域自主品牌有中車和比亞迪兩臺企業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特斯拉的IGBT卻要依靠英飛凌供應。而且特斯拉使用的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TO 247」封裝的IGBT,這是製造成本會很低的類型;然而低標準的IGBT加上高功率的電動機,這種匹配帶來的結果是可靠性降低、散熱效果較差——使用壽命偏短,而且有起火的隱患。


自動駕駛

特斯拉的三電系統似乎沒有技術亮點可言(槽點更多),於是這些車企就要依靠智能化或無人駕駛轉移消費者關注點。然而系統魯棒性存在隱患,硬件設備也不夠穩定,此類車即使具備無人駕駛的能力又能夠可靠嗎?其次特斯拉在測試中很輕易的被侵入並遠程控制,此類車一旦普及則會成為不穩定因素;理論上由人編寫的防火牆總能被人攻破,無法保雲端“隔離”則無法保證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所以自動駕駛也只是噱頭,當然這並不是特指特斯拉。

總結:特斯拉沒有實力代表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標杆,在技術研發領域毫無疑問是比亞迪汽車領跑。目前能夠獨立研發核心三電技術(涵蓋IGBT),同時可以完善ESP系統與動能回收系統匹配,以平臺化造車實現輕量化,並以刀片電池倍數級降低電池組成本的企業——全球僅此一家,特斯拉與比亞迪兩家車企的對比可以從漢EV開始,這臺車的綜合品質會碾壓model3。




天和Auto


特斯拉算老幾,買它就叫一步到位。電動車要走的路還很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