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均需補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以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

對於各類人群來說,補鈣是個永恆的話題。防控疫情期間,出門少了,太陽也曬得少,這種情況下如何補足鈣呢?泉州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兒科學博士朱慶齡醫生建議,除了適量食用高鈣食材外,家長最好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以彌補日照不足導致內源性維生素D的缺乏。維生素D可以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減少腎臟排洩鈣。 □本報記者 陳森森

泉州12歲以下兒童六成維生素D不足

受疫情影響,不少孩子出門少,幾乎曬不到太陽。前幾日,11歲的小洋因為晚上睡覺時老是腿抽筋,白天動不動喊腿痠,去醫院檢查,發現是維生素D嚴重缺乏。維生素D不僅僅促進鈣磷吸收,而且是維持人體健康、細胞生長和發育必不可少的物質,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為使血25(OH)D3達到理想健康水平,成人與兒童及嬰幼兒每天至少需要40IU0—1000IU的維生素D。

日光照射,即曬太陽,是補充維生素D的主要途徑之一,但朱慶齡表示,影響日光照射的環境因素太多,如季節、氣候、空氣汙染、時間、緯度等;同時皮膚色素沉著、防曬用品、衣著等均明顯影響維生素D的合成。研究發現,在美國辛辛那提(北緯38°),每天暴露手和麵部20分鐘即可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而在北京(北緯40°),9—10月間則需暴露2小時。此外,即使在陽光充足的地區,仍有維生素D缺乏情況,這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如室內活動增多從而減少戶外活動時間有關。這段時間,為了防控疫情,不少人長期居家隔離,日照時間明顯減少,影響皮膚合成維生素D。血清25-OHD是衡量維生素D營養狀況的指標,血清25-OHD<20ng/mL(50nmol/L)為維生素D缺乏,20—30ng/mL(50—75nmol/L)為維生素D不足。根據調查研究表明,泉州0—12歲兒童的血清25-OHD平均為27.54±9.01ng/mL,維生素D不足者佔60%以上。

事實上,維生素D缺乏的流行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嬰幼兒、青春期少年需受到特別關注。維生素D缺乏不僅影響人體骨骼系統健康,而是涉及人體全身幾乎所有器官和系統的健康。如果僅僅依賴曬太陽,不論是對於健康人群還是維生素D缺乏人群,都難以獲得足量的維生素D補充。“人的整個生命週期均需補充維生素D。”朱慶齡建議,不同年齡人群每日合理口服維生素D補充劑,尤其是維生素D3補充劑是非常簡單、有效的辦法,且維生素D3生物效應優於維生素D2,因為維生素D2及代謝產物容易失活,且穩定性差。

日常補充400IU維生素D是佝僂病的預防量,而如果出現了佝僂病,維生素D治療量為數千個單位,過去治療佝僂病甚至注射30萬IU—50萬IU維生素D,因此日常遵醫囑補充無需過分擔心過量問題。推薦足月新生寶寶從出生數天開始每天補充400IU的維生素D,1歲到兩歲每天補充600IU,兩歲以上每天補充800IU。早產或雙胞胎、多胞胎的新生寶寶,建議每天要達到800IU。對於維生素D不足甚至缺乏的兒童,建議就醫後遵醫囑服用。

適量食用高鈣食材 不同人群各有側重

孩子成長髮育離不開鈣,孕婦及哺乳期婦女需要更多的鈣,中老年人體內的鈣容易流失……朱慶齡說:“補鈣除了搭配‘補鈣’搭檔——維生素D外,適量食用高鈣食材也是不錯的選擇。”含鈣量多的食物有木耳、芝麻醬、牛奶、豆製品、魚蝦、海帶、菠菜、芹菜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補鈣食物也需因人而異。

■木耳在補鈣的同時,對肺、血管都有清潔作用。心血管、肺部疾病患者可側重服用木耳。

■芝麻醬的含鈣量較高,但含脂量也較高,對於肥胖、脂肪肝、高血脂症等患者來說,服用時要控制劑量,一般可同時通過山楂、雞內金等食材來促進服用芝麻醬中的脂量代謝。

■牛奶作為補鈣的最常用食物,對老年患者來說是最好的營養及能量食品,但容易出現胃腸道脹氣的患者不建議常喝,或可改喝優質酸奶。

■魚蝦類食物不光含有鈣質,還有優質蛋白,但同時嘌呤含量也是較高的,對於痛風患者來說,儘量不選擇此類食物作為補鈣來源。

■海帶類海產品含有豐富的碘,所有甲狀腺疾病患者應減量食用。

■菠菜、芹菜作為蔬菜中含鈣量較高的食物,同時纖維素含量也是較高的,對於有便秘的骨質疏鬆患者尤其合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