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踏入生豬養殖行業前,你需要這樣一節必修課。

雖然每天我們都在消費肉蛋奶等農牧產品,但社會對於農牧業的注意力總是稀缺的。

4月7日,最新的全球億萬富豪榜發佈,牧原股份秦英林家族以185億美元的財富排名43位,新希望劉永好家族排名第98位,資產為123億美元。

一時間,人們不盡好奇的問道:“養豬這麼賺錢麼?我也要養豬”。

養豬大概需要多少成本?

養豬的產前投入大致包括以下部分:場地建設、設備購買、種豬購買、仔豬購買等。

以場地建設中母豬的床位為例,“一頭母豬需要兩到三平米的床位,成本高達三四千元。”

曾經把一個億看作小目標的王健林也驚訝道:“蓋個十萬頭豬的豬場要幾個億,我們蓋個五星級酒店才多少錢?我沒想到,豬場怎麼這麼貴?”

除了產前投入外,還需要持續性投入的包括:飼料、疫苗、獸藥、人工、水電等。

據業內人士告知:從購入仔豬到出欄,豬每漲一斤肉的成本大約要6元。以50斤的仔豬漲到220斤出欄,平均每頭豬的飼養成本約需要1000元以上。

若進購仔豬進行育肥,當下50斤的仔豬價格在2500元左右,前提是你能夠買到。

粗略算下來,除去固定的生產投入,一頭50斤左右的仔豬至出欄的成本高達3500元以上。

當然這是我們在排除飼料漲價、人工費用漲價、獸藥漲價等諸多可能增加養殖成本的因素。

若購入種豬進行自繁自養,一頭100斤的母豬長到適配需要4-6個月(適配月齡8-10個月);仔豬育肥需要6個月出欄,這14個月是沒有收入的。從引種到見仔豬保守成本在10000元左右。

以當下的行情來看,以母豬為例,產10頭仔豬,每頭仔豬落地1000塊。如果因其他原因損失一到兩頭,這個帳……

是不是想要養豬的迫切心願有了一絲絲的動搖?

抗衡“豬週期”的能力

只考慮成本和產出的養殖都是白日做夢。

養豬業素有“賺一年、平一年、賠一年”的“豬價週期”,此外還有瘟疫、環保、土地、資金等諸多難題需要考慮。

2014年養豬企業大面積虧損,影響深遠。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在一次全國性養豬行業大會上問道:“豬週期走弱,各位同仁基本都沒掙到錢吧?”

秦英林的妻子回道:“我家賺到錢了。”

其實牧原股份能夠賺錢的秘籍也廣為人知:每頭低於市場平100-150元均養殖成本。

非洲豬瘟提高行業門檻後,基於生物安全防控技術,每頭與行業成本差距提高至350元。

當然,如果沒有行業願景,牧原是不會做到行業第一的。

而支撐秦英林生豬養殖願景的是逆週期擴展與資本支持。

牧原自2010年開始倍增式擴張,2018年出欄量增至1101.1萬頭,是8年前的30倍。

《南陽日報》報道稱,2006年農業銀行上市股改,擬剝離部分資產並打包處置。牧原當時在農行存量貸款為2540萬元,可以設法完善手續後免去。秦英林堅持制定還貸規劃,到2007年底全部還清。

2010年,在沒有任何抵押物的情況下,中信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等多家銀行主動上門提供信用貸款6億元,這為牧原的上市前擴張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抵制豬週期的能力構成至少包括:控制成本、技術保障、資金支持三個因素。

“觸網”後的生豬養殖

與近些年網上一些“生豬代養”騙局不同,“觸網”後生豬養殖是產業互聯網的新經濟形態。

聯農會利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左右,實現了互聯網與農牧產業的深度融合,提升養殖行業的生產力。

“幫省錢”:集中養殖戶於網絡平臺,整合上游產品生產廠家,降低畜牧養殖過程中生產資料(獸藥、疫苗、飼料、生產工具等)價格(低於市場30%—60%),控制養殖成本,提升生產效益。

“幫技術”:以平臺為依託,通過社群、直播、電話等在線方式為養殖戶提供不間斷的養殖技術幫扶,線下技術老師進入養殖場進行現場飼養管理、疾病診斷等幫扶。

“幫資金”:與多家國家及商業銀行合作,為平臺養殖戶提供低息、免息的銀行貸款,以及養殖保險等金融服務,解決養殖戶的金融難題。

“幫銷路”:與屠宰場、大型商超、食品加工企業等合作,為畜牧生產的肉蛋奶等產品提供銷路。

當然,除了養豬如何曲線進入養豬行業?

聯農會縣城合夥人項目:除了與平臺一起向養殖戶提供以上四項服務外,會長將獲得簽約縣域內所有養殖戶產品及其他消費20%的分潤。在家門口創業,抓住下沉市場紅利。

聯農會縣城項目前覆蓋全國427座縣城,且仍以每月80-100家縣城增加,單個縣區市場月交易額突破30萬元,用戶復購率高達58.8%,滿意度高達99%。預計未來一年內實現全國市場覆蓋,三年內實現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