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5月11号小学一年级要开学了,应该送孩子去上学吗?可以请假吗?

一号茶仓


该送孩子去上学了。

原因如下:第一,寒假这么长时间了,孩子上学其实就是规范孩子行为一个过程!目的是逐步养成孩子团结合作,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孩子在家和父母一起依赖性比较强,要改正需要时间去磨砺,所以送孩子到校必须。

第二:其他孩子上学,你孩子没去上学,后面你孩子去了,其他孩子会对他产生排斥性,严重的会给孩子心里造成阴影。比如:有同学要问:你为什么不来上学呀,是不是有新型冠状病毒啊?本来家长目的是为了防止感染不去,但毕竟有部分调皮同学就会去瞎猜测,乱说话。所以为了孩子和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为了杜绝一切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还必须送孩子到校学习。

第三:我们再看看每个学校采取的防止预防措施,很多家长们没有想到的措施手段学校早就想到,说实话,最害怕的不是家长,是学校。如果学校采取措施不当,造成不良后果学校承担责任太大!大家想想非典期间,哪里最严,学校!我记得哪个时候学生每天到校第一时间量体温,出现一点点温度异常,班主任到校领导大家如临大敌!心里紧张压力山大!所以家长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孩子到校以后疫情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这样讲比孩子在家里都安全!

综上所述孩子到学校学习没有问题!但家长也不要放松警惕!要积极与老师配合与联系!





高老师中学数学课堂


广州5月11日小学一年级要开学了。作为家长,为孩子开学高兴之余,也不免担忧:孩子在学校安全吗?应该送孩子去上学吗?可以请假吗?作为一做教师,我认为家长不必过余担忧,只要防控措施得当,学校还是比较安全的。

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和国际大都市,人口流动大。疫情初期,本土疫情比较严重。然后又出现境外输入病例,特别是检测出111名非洲人士呈阳性,让广州疫情再次蒙上阴影。好在后来防控措施得当,广州疫情总算稳定下来。

截止到昨天,广州已连续5天0新增病例,现有确诊3例,累计确诊377例,累计治愈373例,累计死亡1例。

从数据来看,广州疫情还是基本得到控制。只要开学时各校加强防控,广大家长和学生积极配合,开学应该是安全的。

再说,钟南山院士也说新冠病毒有可能长期与人类共存。难道病毒不除,学校就永远不开学?

4月9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出开学通知,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于4月27日起分期、分批、错峰开学。4月27日,全省高三、初三学生返校。5月11日后,各地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分期、分批、错峰安排中小学其他年级学生返校。幼儿园幼儿、特殊学校学生返园(校)时间另行研究确定。

广州高三、初三学生已经在4月27日如期返校上课。返校前,广州已对所有学生进行核酸检测,没有发现感染者。由于各校防控得当,目前情况稳定。

5月11后,广州市中小学其他年级也会按照上级要求分期、分批、错峰开学。到时,各校也会参照高三、初三开学经验,对学生进行核酸检测,也会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尽全力保障学生的卫生安全。

既然教育厅作出开学决定,是对疫情作了充分调研的。只要采取相当防控措施,还是比较安全的。作为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作好防控。每天自觉检测体温,如实上报。尽量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活动。少用公共交通,尽量用私车接送孩子。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关注、留言。


骁楚教育


小学生的家长是十分纠结的,没有公布小学开学时间的时候,家长天天管着孩子上网课,做作业,闹得家里鸡飞狗跳,家长苦不堪言。

然而,眼看小学即将开学,家长心里欣喜之余,又忍不住隐隐地担忧,广州5月11号小学一年级要开学了,应该送孩子去上学吗?可以请假吗?

广州的疫情变化

广州累计确诊504人,现有确诊才4人,境外输入病例共有66人,已经连续8天没有新增病例。

5月4日,广州无新增病例,无症状感染者1人,是湖北输入,通过社区排查发现的感染者,广州的疫情趋向稳定,可以进行逐步的开学。

广州对于所有高三和初三16.7万名学生,进行全面的核酸检测,高三和初三学生在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

广州小学开学前会进行疫情防控的演练,体育课排队间隔1米。学生错峰入校,学校门口设立测温仪,洗手消毒处等防控措施,落实到位。14天前学校做好学生健康卡登记,还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

钟南山院士提过,上学的学生没有感染,学生之间保持必要的距离,这样可以复课。

广州小学开学后,家长要不要送孩子去上学?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渴望重返校园,跟昔日好友团聚,网课互动不如实体教学,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家长来说,如果不送孩子去读书,那么意味着孩子跟实体教学脱节,家长需要自己辅导孩子的作业,而且家长复工更加遥遥无期了。

不管是从自身还是孩子来看,让孩子复学,都有利于家长和孩子,能让生活早日恢复正常。疫情虽然没有消除,但是不意味着返校,学生就无法避免受感染的风险,开学的学校至今没有一个病例,家长要对学校有信心。

张文宏教授提过,家长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别把孩子感染了,孩子再传染给其他孩子,这样就容易导致疫情传播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