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戰場不忘初心 駐村幹部大有作為

扶貧戰場不忘初心 駐村幹部大有作為

9月的秋天,從貴州水城縣城出發,在盤山公路上驅車一個多小時後,筆者一行終於來到了水城縣阿戛鎮群福村,在群福文化廣場門口下車後,進入廣場,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朝我們走了過來,皮膚黝黑,身材瘦削,這就是貴州省菸草公司派駐阿戛鎮群福村第一駐村書記王旭。王旭帶我們參觀了群福文化廣場,以及菸草公司幫扶的延伸產業鏈條中的食用菌產業園。

扶貧戰場不忘初心 駐村幹部大有作為

扶貧戰場不忘初心 駐村幹部大有作為

(左一為王旭)

王旭是群福村第三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前面還有兩任,王旭介紹道:“第一任叫方騰,駐村期間獲得過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表彰。第二任由於身體原因只駐村了半年時間,現在是市菸草公司辦公室副主任。然後第三任就是我,我研究生畢業之後就到菸草公司技術中心上班,在公司待了一年就去村裡面工作,到現在已經有四年多了。”


走出象牙塔 到扶貧基層錘鍊自己

與許多畢業就留在城市的大學生不同,走出校園不久王旭就投身農村基層的扶貧工作。對參與扶貧王旭感受頗深:“第一個感受是,這份工作對我自己是歷練,一種真實的錘鍊。因為讀書時間比較長,很多東西在學校學不到,就連大學裡的老師也沒有經歷過。到了農村之後,各方面的東西都有比較深的體驗,所以這份工作是對自己的錘鍊,是身體的錘鍊,也是思想、意志的錘鍊。”

扶貧戰場不忘初心 駐村幹部大有作為

扶貧戰場不忘初心 駐村幹部大有作為

(王旭走村串戶瞭解扶貧情況)

談到菸草幫扶群福村之後的變化,王旭感受頗深。“這幾年經濟的發展,村子的外貌,村民的面貌,確實比以前好得太多了。”2018年,王旭來到群福村,當時群福村只有2000多畝烤煙。貴州省菸草公司結對幫扶,給予了群福村各個方面的支持,特別是在烤煙產業方面,不斷增加設施設備建設。到今年,烤煙種植面積已達到3420畝,增加了一大半。同時,菸葉產量更主要體現在高質量發展上面,以前這裡上等煙比例只佔50%左右,現在群福村的上等煙佔到了65%左右,農民的收入直接從以前每戶5.8萬元到現在的每戶超過10萬元,農民得到了切切實實的利益,日子好過了,幫扶的效果十分明顯。

扶貧戰場不忘初心 駐村幹部大有作為

(王旭在菸農家中檢查菸葉)

除了烤煙產業的幫扶,貴州省菸草公司還依託烤煙產業,幫助群福村發展食用菌等延伸產業,建設了食用菌產業園。王旭表示這些產業最大的優勢就是方便當地的農戶就近務工。因為以前村裡多是老年人、留守兒童,現在漸漸地年輕人願意留下了,因為家門口就有就業的機會,在這裡的收入不比在外面的打工的差,平均每個人每個月大概300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他們能照顧家庭、陪伴孩子成長,這是非常重要的。否則,父母不在身邊,孩子成留守兒童,對孩子的童年成長是一大缺失。這幾年,年輕人回來之後,白天在工廠上班,下班回去跟孩子享受親子時光,孩子都變得活潑得多,也開朗得多了。在群福村變化中,王旭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扶貧戰場不忘初心 駐村幹部大有作為

(村民在食用菌產業園就近務工)

組織抗擊疫情 他也走在最前方

2020年初,湖北省武漢市爆發的新冠病毒肺炎波及全國,群福村雖然地處貴州山區深處,同樣深受影響。大災面前,人人坐立不安,王旭身為貴州省菸草公司派駐水城縣阿戛鎮群福村第一書記,更是如坐針氈,因為肩上不僅扛著全村5476人的生命安全責任,還擔著菸草行業幫扶基層的使命。

扶貧戰場不忘初心 駐村幹部大有作為

(王旭在防疫最前線)

在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王旭放棄春節休假,立即組織群福村支兩委和所有駐村人員,組成一支疫情阻擊突擊隊,在群福村不留死角地開展全面排查,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嚴格落實“疫情阻擊十條措施”。他們不分白天黑夜,深入每一戶村民家中,排查統計所有人員近期活動範圍和接觸人員,徹底摸清群福村疫情現狀。經過2天緊鑼密鼓的摸排,共查出36人外出返鄉務工村民,其中從湖北返鄉村民5人,並立即對外出返鄉人員展開了體溫、心率、呼吸等身體健康指標定時監測,24小時穩控重點人員,確保其單獨居家隔離,不出家門一步。在村幹部真誠地解釋勸導下,所有外出返鄉的村民無一人不全力配合,全部服從安排,單獨在家中隔離觀察。群福村外防疫情輸入工作切實不留死角地得到了落實。

扶貧戰場不忘初心 駐村幹部大有作為

(王旭給車輛消毒)

將全村疫情現狀徹底排查清楚後,王旭沒有休息半分鐘,又立即組織人員在群福村兩個交通要道路口,設立疫情檢測點,嚴格對來往車輛和人員進行勸導、消毒、檢測體溫、詳細登記。天氣嚴寒,村民還自發組織向疫情檢測點送來煤炭、柴火;就餐不方便,村民主動向疫情檢測點送來方便麵、土豆等生活物資。隨著全縣各檢測點的設立,社會各界人士相繼加入到支持檢測點的工作中,捐贈礦泉水、八寶粥、方便麵、藥品、防護等物資的愛心人士越來越多,而當地村民的流動越來越少,都擔心給工作人員增加負擔,平常走村竄寨如車水馬龍,那時的通村路上卻寂靜無聲,一幅“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畫面在群福村前所未有的形成。


家人的支持 是自己最大的精神後盾

通過了解才知道,王旭一家人都不簡單。他們都是扶貧工作一線的工作者:王旭的父親退休大概七、八年了,退休之前也是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彷彿是使命從父親傳遞給了他這一代一樣,不僅他自己,王旭的愛人畢業後也參與到了扶貧工作中,在水城縣扶貧局工作。

畢業後家裡要求王旭回來,王旭就到了菸草公司上班,一年多時間,就接手了駐村幫扶的工作。這一干就是三年。王旭已結婚有兩個小孩,大的三歲,小的一歲,平時都是父親幫忙帶。父親退休後,就退居後方幫助照顧家庭,全力支持他的事業,讓他工作沒有後顧之憂。現在孩子喜歡吃什麼自己都不知道,生病去醫院,打疫苗都是父親帶著去。

“我感覺很對不起家人,我常常覺得壓制不住的歉疚。我最感謝的是我的父親,父親退休之前也是一個駐村扶貧幹部,他能理解我的難處,對我非常支持,又讓我很欣慰。”妻子對他的工作也很能體諒,有時候打電話信號不好說不了幾句話,或者是忙的時候二三十天回不了一趟家,他們也不埋怨。“春節前我在家裡面陪家人和孩子最長的一段時間就是我去看望老丈人,回來之後隔離的那14天,那是我在家裡面陪家人最長的那14天,除了那次去年基本上沒回家。”王旭說道。

“我父親很偉大,我只是個普通人,我只是履行了一個幹部,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要成為父親那樣的人,我還有很多東西要學。”這是採訪結束前,王旭對我們說的話。言語樸實,卻很堅定。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一個個扶貧產業遍地開花,絕不是敲敲鑼、打打鼓就能完成的,每一個脫貧摘帽的背後都是一位位扶貧幹部甚至是一個個扶貧家庭的貢獻。他們以永不放棄的精神狀態和永不懈怠的奮鬥姿態,勇做“急先鋒”,善於激發群眾脫貧的鬥志,在基層的大舞臺上,扶貧幹部,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來源: 在線參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