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在農村留下神祕預言的“賒刀人”,為何至今沒回來收錢?

沈庭呂


問:幾十年前農村有神秘的「賒刀人」,為什麼至今都沒回來收賬呢?

確實,刺楸聽農村老人們講,那時有些下鄉入戶的神秘生意人帶著商品到鄉下來賣,可賒欠。賣的不止有砍柴刀,還有鋤頭、鐮刀、剪子,以及灶房用的鍋碗瓢盆,甚至還挑著裝有雞苗和鴨苗的竹筐。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這些都可以賒欠,但據說賣雞苗鴨苗的更神秘些,說是等小雞小鴨長大了再來收錢,如果是公的則分文不收。那這些生意人後來都如期而至來收賬了嗎?


有些人按時來了並收走了賬款,而有的人雖然來了可收不到賬款,但有的人卻一直沒再來收錢。那不來收錢的都是怎麼想的呢?

一、想來收,但情況發生了變數

其實有的生意人想來收,但無奈很多情況發生了難以料想的變化。刺楸認為主要有一以下幾點原因。

1、生意人後來發家致富了,這點錢對他們來說就如九牛一毛。

2、覺得當時買東西的農民並不富裕,再去要賬的話會在良心上過不去,因為當時也有農民付現金,其實自己根本就沒有虧本,甚至早就盈利了。



3、生意人老了,而當時跑業務的那些村子又多又遠,同時怕找不到人,去一趟或許還不夠盤纏。

4、覺得當時的農民相信自己,的為人和產品,所以就不計較那些錢了,就當積德了。


5、八九十年代的時侯,某些廠裡生產的產品銷售不出去,所以聰明的人就找關係賒出來,再賒出去以打開銷路賺差價,但最後工廠轉產或者破產,自己也沒精力去收賬了。

二、製造一個噱頭,獨特的營銷手法

這其實算得上是一種高超的營銷手法,賒刀確有其事,賒賬和現金購買的價格不一樣,甚至高出幾倍的價格。刺楸舅爺就遇到過,柴刀賣20元,可以先付三分之一到二分子一的現金,尾款先欠著。



現在想來,其實這只是為了讓農民們買,本錢和利潤早就收到了,事後帳本可能都沒認真保管。無非是用可賒帳這個噱頭來贏取農民的信任,認為其產品可靠。在知道賒帳更貴的情況下,大部分農民還是選擇付現金,真正賒賬的人其實並不多。

這事也會引起大家的好奇,一傳十,十傳百,更多的村民就會前來購買,生意人最終可賺取更多的利潤。


三、有「預言」的賒欠營銷法

如果說是噱頭,那應該是為了讓更多的村民付現金購買才對,但為何有一部分賒刀人卻故作神秘,非要放出一兩句所謂的收賬日預言呢?比如「麥子漲價到1塊錢一斤時再來」、「豬價過千、牛價上萬再來」、「豬肉十元一斤時再來」。這些話在當時看來遙不可及,難道他們是做慈善的嗎?

其實,他們並非什麼預言家,他們也不知道當時所說的話會成真,他們中的某些人可能是掛羊頭賣狗肉,名為賒賣東西,實則踩點,以便做更大的生意,在贏取村民們信任後,其行動就更方便了。



四、那時的信任值得懷念

在那個年代,人們善良淳樸,品行端正,少有算計,彼此間更多的是信任。當外地的生意人進村兜售各種或許時,甚至都不用看村民的身份證,只消報上名字,就敢把東西賒出去,根本就沒想過姓名和家庭住址真假的問題。


社會在不斷髮生變化,賒刀人也許再也不會回來收賬了。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賒刀人至今不來收賬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得不錯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我爺爺還年輕的時候,村裡確實出現了很多“賒刀人”,除了“賒刀”還有“賒剪刀”、“賒鍋”等等,都是用一些日常家庭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賒欠給村民使用,然後說一個預言,等預言實現了再來收錢。

2009年前後BBS在大學盛行的時候,我就在我們學校BBS帖子上看到過一個“尋找賒刀人”的帖子,跟帖蓋樓的人寥寥無幾。其實也不奇怪,畢竟賒刀的時代是一個物質極其匱乏的時代,國內生產鐵有限,像鐵刀、鐵鍋這些日常用品都不能很好的滿足每一個人使用,而我們這代人根本沒接觸過,甚至沒聽說過“賒刀人”。

記得爺爺說過,家庭用的鐵器不能成規模量產,很多都是老手藝人打出來的,價格上貴,產量也少,很多鄰里之間都是互相藉著用鐵刀、剪子,如果遇到家裡有個紅白喜事的,那互相借菜刀的場景就熱鬧了。說著說著,爺爺流露出了對過去生活的懷念,不禁咧嘴笑出聲來。

而這些“賒刀人”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存在的一種特殊商販,他們來到一個村子之後,往往會將刀、鍋具等日用品擺放到地上,然後在地上寫字,並吆喝著“賒刀、賒鍋、賒剪子”,聚集的人越多,他就說的越熱鬧,用他的說法,這刀、鍋、剪刀,不是白白賒給大家用的,等到結婚彩禮達到1萬元,等到小麥價格上漲到1元每斤的時候,他就會過來收錢。

如果不相信他,也可以花錢購買,不過這個價錢在當時來說,還挺貴的(應該算得上天價),畢竟那時候彩禮價格才自行車、手電筒、手錶,而一個工人的工資也才30來塊錢,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忽悠人的,有一些愛佔小便宜的人賒走了刀,還有一些抱著僥倖心理的賒走了刀,也不乏有些人有錢便直接買了用的。

早在很多年前,我們村的結婚彩禮就已經達到1萬元了,並且小麥價格也早就漲到1元每斤,但當年的賒刀人卻再也沒有出現過。村裡有些當年賒刀的老人,心裡一直惦記著這件事呢,還跟子孫說等人家來收錢了一定要給了人家,做人不能欠人情。

可是賒刀人最終還是沒來收錢,這事在老一輩人中形成了傳說,有人說這些賒刀人是神算鬼谷子的傳人,他們當年過來賒刀就是做善事,其實本就不圖回報,只是找一個藉口服務百姓。

也有一些後來在改革開放中賺到錢的老人說,這些賒刀人就是富有超前的審時度勢能力,於是才會說賒刀等彩禮1萬元時來要錢,只不過這些人能力往往不會太差,早就有了新的賺錢方式,而這些當年賒出去的刀,現在再回來要錢連路費都不夠,也就不來了。

當然了,這裡也存在這樣一個情況,就是當年賒刀雖然說得熱鬧,但老百姓真的去賒刀的人並不多,而少量的幾個人花錢買了刀,其實前後成本相差也不多,現在賺錢門路也多,就不在乎當年賒出去的刀了。

甚至還有人說當年賒刀的人都是南方的手藝人,他們跋山涉水在北方村莊賒刀,回去的途中出現了事故;也有人說當年的“賒刀人”其實就是掌握了一定的市場預測能力,並沒有傳的那麼神奇。

只是這些當年的“賒刀人”預言的事件紛紛實現,老輩人互相之間傳來傳去,傳言一多,難免顯得越發神秘。


李阿冰


這是一種營銷手段,目的根本不是賒賬,只是借賒賬之名做銷售,這是慣用的伎倆,這種現象農村最為普遍,這些人其實就是騙子。

湖南人去我老家買席夢思床,湖南距離我家1000多公里,直接大街上吆喝可以賒賬,一會聚集了很多人,賒賬1200元,現款800元,買床的很多,大家要求賒賬,我說絕對不會賒給你,這是他採用的一種手段,迅速把人聚集起來,然後開始售賣,很多人和我抬槓,人家說了可以賒,我說最後你看看就明白,果然最後開始收款,很多人說你不是可以賒賬嗎?他說你們不划算,貴,給現款600就行,你們看看差一半了,我們村就有一個很扭的人,貴也賒賬,最後買床的一直給他說好話,大叔給我吧!知道我們多難嗎?千里迢迢的,按年齡你是大叔,值當可憐可憐我行嗎?最後很多人說如果你要給人家錢,不要床叫人家拉走,這時候大家才明白,目的根本不是賒賬。

當年在農村賒刀的人,也是這種情況,真正不給錢的很少,寥寥無幾,可以忽略不計,值當送人了,那麼多買刀的大部分都是現款,關鍵不值幾個錢,很多人都是圖省事,早晚少不了,幾塊錢賒什麼啊,即使某些人沒有錢,也會借錢給人家,真正賒賬的太少了,一個有幾戶是正常的,這樣能顯示出賣刀人的厚道,買家只能越來越多,最後目的實現了,剩不了幾個不給錢的,也不會再來要賬了。

這些賒刀人故意顯得神神秘秘的,口出狂言,預言未來,顯示自己有學問,其實就是忽悠人,這些人看似很厚道,其實就是騙子,不來要賬完全正確,因為根本不夠路費,剩下的很少,開始都沒有準備要。


大海傳媒


什麼傳說倒沒聽過,不過你說的這種賒刀人,我爸以前就是,大概大概2000年左右開始,跟我姑父、小叔他們一起去的內蒙賒刀,我們這附近好多人一起去的,一直到07年還是零八年幹不動了才回來轉行做別的。

其實沒那麼玄乎,就是做生意,春天夏天秋天各出去幾個月放賬,到冬天內蒙那邊的糧食之類的收完賣了,再過去幾個月收賬。

這行特別辛苦特別累,可能比工地幹活都要累,只聽老爸講過,他們都是蹬個“大黑鯊”自行車,後座綁上兩個大貨箱,出去一趟載重幾百斤,一個村子一個村子的賣,我記得老爸說過他們主要在內蒙土默特左旗一帶賣,內蒙那地方地廣人稀,村子之間間隔很遠,要蹬著沉重的自行車走很久才能找到個村子,晚上就在村裡找戶人家借宿,免費給人一把菜單,內蒙老鄉也很純樸很熱心。

老爸腸胃不好,經常腹絞痛,也查不出病因,人也比較瘦,後來實在幹不動了,加上家裡哥哥姐姐都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沒那麼大壓力,才回來家。

總之,不是因為窮,沒人願意去受這份罪!


枯藤老樹小火鍋


二十多年前的“賒刀人”,挑著擔子走村串戶的賣剪子,刀子,日用品,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這些都是緊俏品,但是由於當時人們的賺錢能力沒有如今這麼高,所以都是喊賒賬。但是即使是賒,也沒幾個人敢賒。那些貨郎如今為何沒有回來收賬呢?請看老樣經歷的二個故事,也許你就明白了。



一:“天降一口鍋”

在我小時候,父母分家的時候,由於爺爺奶奶家比較窮,沒什麼東西分給父母,家裡的鍋碗瓢盆都沒幾個像樣的。尤其是炒菜的鍋還是缺了一大塊的鐵皮鍋,母親時常嘮叨,炒個菜要掉一半才能把菜炒好。

那是一個黃昏,我在家門口玩耍,有個挑著擔子的貨郎路過我家門口,高喊買剪子刀子日用品。母親出來一看,擔子上有著一口新鐵鍋,連忙問貨郎要多少錢?貨郎說鐵鍋要十五塊錢!如果沒有錢可以賒給你們用,等稻穀漲到二塊錢一斤,豬肉漲到十塊一斤的時候再來收賬。

母親一聽,連忙說不要了不要了。(那個年代,稻穀只要幾毛一斤,豬肉只要三塊一斤,那個時候誰敢想像二塊一斤的稻穀呢?父母每個月日出而出,日落而歸才每個月一百多塊錢)

貨郎沒有立馬離開,對母親說:天要黑了,能不能在此借宿一晚,可以付十五塊錢的食宿費。

母親聽完後覺得不可思議,連忙把父親叫出來商量,父親也覺得不可思議,但是說:一頓飯沒什麼大事,睡覺的話家裡還多一張涼蓆,如果不介意的話可以借宿一晚。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起來後發現父母站在門口,手裡拿著一口新鐵鍋在面面相杵。原來是貨郎不辭而別了,但是放了一口新鍋在大門口。

二:八十年代的無期無息貸款

說起這個貸款,估計很多人都不清楚,只有父母那一輩才親身經歷過,而我也是聽母親說起的,母親每每說起的時候就責怪父親沒膽量。

當年的無期無息貸款,正是因為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國家鼓勵人們下海創業經商。但是那個年代的人們,談起做生意,首先想到的就是本錢在哪裡?虧了怎麼辦?所以根本沒幾個人敢去貸款。

我聽母親說,村裡有個膽大的,自己跑去信用社貸了幾萬塊錢回來,到時百元大鈔很少,那個人是用蛇皮袋揹著一袋十元的鈔票回來的。但是他回到家裡後,被父母,妻子一頓狠罵,逼著他又把錢退回去了。

後語:不知道各位從這二個故事裡有沒有發現什麼?當年的賒刀人和無期無息貸款有什麼區別嗎?能說說你經歷過的故事嗎?歡迎留言!


老樣


告訴你們,估計他們都不靠這個賺錢。另有門路。說個真實的,我們村在馬路邊上(但是那時候人住的都離路有一段距離),小時候我和隔壁女孩子在路邊的地裡玩,兩個開拖拉機換碗碟的人路過我們村時(那個時候好像換碗碟的大都是陝西人),看我兩在那裡,車一停猛追我倆,嚇的我們猛跑幸好跑的快,跑到我四爺家給四爺說了,他帶著我兩個出去看,那兩個人就往車旁走,四爺一問,那兩個好像說是問看有人要碗碟不。但是我確信他們是在追我兩個。估計那次要是被抓了,現在都不知道在哪裡了


螞蟻搬磚719


幾十年前,在農村來過的賒刀人,為什麼一直沒有回來收錢?

說實話,在我們村二三十年前,聽老人說過有一些賒刀人當時拿著個本子,挑著各種刀具和大剪刀到農村賣。當時我也還很小,也就幾歲的樣子,主要是聽大人講的。在90年代,他們的刀一把賣到10塊錢,其實大部分人是買不起的,十塊錢在當時至少值現在好幾百。

不知道這些賣刀的人是不是腦子進水了,說如果實在買不起的可以賒賬,說什麼也不肯還價。聽說這些賒刀人約定三年之後會回來收錢,買過刀沒有給錢的就在筆記本上籤上自己的名字,等過三年回來收錢。



我記得在2000年左右,其中有一些賒刀的人確實回來收錢了,但是不只過了三年才來的,至少有五六年。賒刀人根據已經舊的發黑的筆記本一個個的上門收錢,大部分人都是認賬的,但是可能有一些老人過世了,就沒有收到錢,他們也認,畢竟人都不在了,也不好意思去強求別人拿錢。

當年還有一些賣刀的人後來是一直沒有回來收錢,其實按當時這些刀的價格算,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現在都幾十年了,都沒有上門收錢,可能是那些人發達了也不在乎,或者是已經不在世了也有可能,畢竟這麼多年了。



我記得到時有個賣剪刀的人是賒剪刀給別人,當時的稻穀100斤才80塊,他說等到稻穀100斤賣到120元再來收錢。不過後來就沒有後來了,再也沒見過此人了,這些錢也不少,居然都不來收錢,可能是有什麼事情發生吧。

不知道你們那邊有沒有賒刀人呢他們有回來收錢嗎?歡迎下方留言。


少三番


幾十年前,在農村留下神秘預言的“賒刀人”,為何至今沒回來收錢?

說到賒刀人,相信很多上了歲數的人都記得,聽媽媽說,在她和爸爸剛結婚的那一年,村子裡來了一夥賒刀人,因為爸媽在婚後剛和爺爺奶奶分家過,雖然分了一些過日子用的家當,還是想買一些新的,奈何兜裡沒錢,只能將就用舊的,當時來的賒刀人滿足了爸媽想買新家當的慾望,只要自己親手寫上名字就能用到新的刀、剪子和鍋鏟類的東西,所以媽媽便賒了一些常用的家當。聽賒刀的人說,等到小麥畝產500斤的時候再來收錢,當時一畝小麥的產量只有兩三百斤,所以媽媽想著等小麥產量高了,自然就會有錢付給他們的賒刀錢,但是一直到現在小麥畝產到了八九百斤的時候,賒刀人還未出現,這是為什麼呢?

我家的一個本家在賒刀人來村裡的時候是我們村子的支書,當時賒刀人就在他家住,聽我這個本家說,這些賒刀人都是江浙一代的商人,當時因為交通不發達,南方很多商品都流通不到北方,北方人有自己使用東西的習慣不接受新的品牌,所以這些南方廠商為了打開北方的市場便選擇了用賒賬的方式先讓人們使用,雖然可能有很多人覺得不靠譜不敢賒賬,但是也會有小部分人接受,因為產品沒有質量問題,所以人們在使用一段時間以後便會認可,這為南方廠商以後的銷售打開了銷路。

那麼為什麼後來賒刀人不回來收錢了呢?雖然在賒賬的年代一把菜刀、一把剪子價值很多錢,但是時隔幾年過去了,物價也飛漲,當時很貴的一把菜刀已經不是值錢貨,在加上當時記賬的方式很傳統,很多記賬的記錄已經丟失,所以便不會有賒刀人回來收錢。

之所以在農村會出現賒刀人,是因為農村居住很穩定,很多人祖祖輩輩在一個村子裡不會搬家,所以即使是過了很多年再回來要賬,也不會很麻煩,但是當時的菜刀過了幾年以後便變得不值錢,所以那些賒刀人便不會再來上門要賬,雖然這些菜刀白送給大家,但是讓很多人知道南方有些菜刀、剪刀也很好用,人們也慢慢接受了新的品牌。所以對於賒刀人來說,並不是做了賠本生意。


悠悠鄉村路


看到這個問題就想到了1981年的事,在農村種地的人們收拾糧食離不開簸籮簸箕,那年在村裡就來了個賣簸籮簸箕的,騎那種超長大架子的自行車,後面帶了十幾個簸籮簸箕,並且還自帶工具,誰家要買了還用鐵帶給加固好,一般都是簸籮簸箕配套一起要,付現錢的21元一套(1簸籮+1簸箕),賒著25元一套,在談價交易的時候還半開玩笑的說,啥時候玉米1塊錢一斤就來收賬(當時玉米價格0.16元)。

我鄰居也賒了一套,到了1990年前後,玉米價格有一段時間到了0.95元,人們一用到簸籮簸箕就經常說起那個賒賬的人來,後來也一直沒有來。其實那個時候還有個賒大鵝的,也是這麼說的,也沒來收賬。

問題問道為什麼沒來收賬,在我看來,那個年代,人們做生意很講誠信,農村經濟都不太好,賒銷的那些產品也都是利潤很高的產品,生意不好做,普遍流行賒銷,開小賣部的叫經銷,賒銷是一種經營策略,那時人都很講誠信,沒有賴賬的,所以放貨人也很樂意那麼做,畢竟是賺錢的,能把生意做成就很好了,那時賒銷也很少記賬的,很多人就憑腦子記著,就算記賬也是用張白紙,隨便寫上誰買了東西,欠多少錢,自己帶在身上,收賬的時候對號,沒有任何對方簽字一說,說白了就是對方還不還賬,全憑自覺,那時沒有電話,沒有聯繫,只有面對面才能完成收賬。

那些賒銷的人經常是距離很遠的人(30-50公里),那時出行騎自行車算是高級的了,距離遠,村莊多,地理環境不熟悉,也許回來收賬忘了哪個村,也許自己患病來不來了,也許是過世了,也許是丟了記賬單,找不到收賬地址和人,直接就不來了,也許是後來生意做大了,不計較那些錢了,總之那些人沒有來收錢,當時村裡很多人是都知道那些人的大概地址的,儘管不知道具體是誰,叫什麼名字。

但對那些用了產品的人還是願意賒銷人來收錢的,畢竟這些人的話應驗了,由於那時農村人沒有文化,不懂得經濟運行規律,做事實在,就覺得賒銷人說話做事誠信,說的話又應驗了,就是個大能人,人們尊重這些人,也願意還賬,但那些人確確實實沒有再回來收錢,流傳至今,就成了很多傳奇。


驛動星期六


幾十年前,在農村留下神秘預言的“賒刀人”,為何至今沒回來收錢?

說到農村賒刀人,相信有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在農村上了歲數的老年人,卻對賒刀人這件事情記憶猶新。我家有一把很舊很舊的菜刀,平時根本用不到,但是卻一直在我家碗櫥的最深處,好幾次收拾家務的時候我都想扔掉那把老菜刀,奶奶總是讓我還放回原位,後來我才知道,這把老菜刀至今還沒給賣家錢,也就是以前賒過來的。

聽奶奶說,以前家家戶戶都很窮,一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都揭不開鍋,也沒有閒錢買新的鐵鍋和菜刀,當時我家用的菜刀切菜都費勁,但是又沒有錢買,切不動菜的時候只能讓爺爺磨了又磨。後來村子裡來了一群神秘的賒刀人,除了菜刀以外,還有人們常用的剪子等鐵器工具。那些人說免費給刀分文不取,等小麥價格漲到一塊或者是彩禮上漲到1萬的時候再來收錢。在那個貧窮的年代,不管是小麥一斤一塊還是彩禮一萬都是一個天文數字,人們都覺得根本不可能實現,雖然一分錢不要,但是謹慎、淳樸的農村人並不敢白要菜刀,怕招來禍端。

但是農村中也有幾個膽大,幾個人賒了幾把菜刀以後過了些日子後並沒有什麼異常,人們才可以相信賒刀人說的是真的。沒過多久賒刀人再次出現,奶奶便賒了一把菜刀,但是小麥的價格漲到一元,彩禮也上漲到十來萬也沒看到賒刀人回來收錢。因為賒刀人一直也沒有出現,所以那把菜刀不能用了奶奶也沒扔掉,就是等著賒刀人出現以後好還給賒刀人的錢。

那麼為什麼這些神秘的賒刀人到現在還沒來收錢呢?聽說這些賒刀人其實是以前鍊鐵廠的業務員,因為當時人們都買不起刀,廠子效益不好,便選擇了用賒刀的方法來促進效益,但是誰曾想還沒到小麥漲到每斤一元的時候,這些廠子的效益不好紛紛關門,所以這些賒出去的刀也成為了死賬,更沒有人回來收這個刀錢。

其實在以前農村賒賬的事情有很多,除了賒刀、賒鍋以外,還有賒小鴨子、賒小雞等等,之所以在農村會有如此多的賒賬事情,和當時人們的生活條件有關係。人們一時間拿不出那麼多的錢來購買東西,所以便有一些商家選擇先賒賬後給錢的方式來販賣商品。你們經歷過賒東西的事情嗎?歡迎大家回覆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