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了》的人生還有音樂,都會有更好的明天嗎?

看完《解放·終局營救》這部電影,我決定把這作為十二月我第二部安利給大家的電影,上一部是《暗殺》。同樣,我想安利的還有《解放·終局營救》的主題曲《解放了》。

老實講,看到“解放”題材,是不是有點抗拒?怕片子把人拍的太高大全?三石和大家有相似的擔憂。

但看完片子之後,我收回預設的擔憂,因為劇情,更因為主題曲,我聽見竇鵬創作的《解放了》有一種聽羅大佑寫《明天會更好》版的大氣與清朗感;但主題曲稍後講,這部電影我先講幾句不涉及劇透的部分。

《解放了》的人生還有音樂,都會有更好的明天嗎?

海報上所有人的造型都與當時的戰爭環境及年代相符合,唯獨鍾楚曦,決絕的 pose 像是中國版 Wonder Woman!

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國民黨 50 萬軍隊圍困於平津地區,總攻在即。是否能和平解放北平,取決於天津一戰。此時的天津城內,暗堡、工事林立,士兵荷槍實彈進入狀態,大戰前的天津城已是一座煉獄。

為了總攻的發動掃平道路,解放軍炮兵偵察連連長蔡興福、偵察兵馬寶樹、報務員廖楓、炮兵見習參謀葛貴忱四人臨危受命,組成解放炮兵偵察別動隊,喬裝潛入天津城。

此時,負責轉移北平守軍眷屬的國軍軍需官姚哲在憲兵營長錢卓群的暗算下,成為通緝犯,帶女兒出逃時恰好與進城的蔡興福一行人相遇,蔡興福挾持姚哲欲完成任務。隨著目標任務的逐步明晰,姚哲被暗算背後的秘密、錢卓群企圖破壞北平和談的陰謀、蔡興福失蹤兒子的下落都漸漸浮現出來……

若一句話概括,就是週一圍扮演的解放軍蔡興福與鍾漢良扮演的國軍姚哲在戰火中不打不相識,從敵對狀態到相互理解並一起打退敵人的故事。

《解放了》的人生還有音樂,都會有更好的明天嗎?

前一半的劇情,我只顧著看鐘楚曦的美了,有一種年少時陳孝萱的味道,眉眼之間都是嫵媚和故事,又不顯得風塵

三石之所以覺得這片子好看,是在於,李少紅導演很注重表達戰火中的人性裡的真實,無論週一圍還是鍾漢良,以及其他配角如鍾楚曦、潘斌龍、王迅、楊冪……等人的角色,都有亦正亦邪的一面,都在戰爭中有著堅定的信念和中途略有動搖過的人性缺憾;

同樣真實的,還有激烈的戰爭場面,打到拳拳到肉的恐懼感,足以令觀者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而抗拒戰爭。

到和平的 Ending 後,結尾響起了主題曲《解放了》,就是我前面講到的又一輪精彩;或者說,又一首好的群星演唱作品,因為一部電影而有可能被更多的人聽到,並認可這一首好歌。

《解放了》的人生還有音樂,都會有更好的明天嗎?

創作《解放了》的作者是竇鵬,不太熟悉他的人,一定認識他堂哥竇唯,或聽過他創作給王菲的《致青春》;還有更多關於竇鵬、竇唯、竇靖童、周迅之間的瓜,大家可以私下慢慢吃,這裡先吃三石一劑安利吧。

對,《解放了》有別於其他革命類電影 OST 的聽感,更區別於竇鵬本人過往文藝腔調很重的創作習慣,三石我想到的類比曲目,就是三十多年前羅大佑創作的那首《明天會更好》。

如同《明天會更好》,《解放了》也帶著很勵志的色彩,開頭童聲的融入,更降低了這一類“大歌”有可能產生的厚重感,反而輕盈地引聽者“入坑”,入了“解放了”的美好意境,不沉重,同時還有很多人性化的旋律線溫婉流轉,有歌詞通俗易懂且一步步深入唱敘下去的文學美感。

即便歌曲隨著音符與情緒的推動,竇鵬在歌曲的後段落中,加入了絃樂部分(製作名單上各類型提琴手足足多過 20 人),但仍不影響這首歌“輕入厚出”的編曲設計邏輯,如同電影中從緊張的戰爭環境,到解放後和平生活的降臨,人們的心境是從清空心情霧霾,到一步步在新的生活中找到厚重安全感的過程,這樣的過程,與《解放了》這首歌一步步推進聆聽情緒的過程是相似的。

尤其開頭很引人側目的童聲,與片中幾個舉足輕重的孩童角色相對應,這樣與導演配合著情節的做法,也使得竇鵬寫下了這首畫面感十足的主題曲。

另一個和《明天會更好》相似的內核,就是在於群星演唱這件事上。

除了片中主演週一圍、鍾漢良、鍾楚曦、王迅、郭麒麟之外,本職歌手的劉惜君、周奇、周子琰、張遠、UNINE嘉羿、吳映香、丁丁等人也加入了歌曲的演唱,這樣的設計令歌曲本身的音樂質感能呈現更好,也希望能通過這些年輕歌手帶動更多年輕的受眾關注《解放了》這首歌,進而關注《解放·終局營救》這部很不錯的電影。

《解放了》的人生還有音樂,都會有更好的明天嗎?

找來週一圍和鍾漢良演一對“相愛相殺”的當年國共微妙關係,李少紅導演很會選人,從沒想到的二位搭配在一起

從目前的演唱陣容和演員陣容來看,音樂人竇鵬和導演李少紅當真發揮了自己很棒的水準,調動了自己很優質的行業內號召力,完成了至少一首好的主題曲、一部好看的電影這樣的一流內容 KPI;

當我再聽一遍《解放了》,會希望電影《解放·終局營救》也有更好的傳播和口碑,有更多認可的觀眾,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