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文明古國,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的發展趕不上中國?

要知道印度和中國幾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線的兩個文明古國,而在當初起跑之時,印度所具備的條件還要遠遠超過中國,但在過了僅僅半個世紀後,中國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反觀印度,它卻還是西方世界的一個小跟班而已。

在這短短的幾十年中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處在同一起跑線的兩個國家,如今差異如此之大,不急,讓筆者慢慢來跟你講。


同樣是文明古國,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的發展趕不上中國?


首先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兩國的基本歷史情況吧,現代印度是於1947年正式獨立,而我們的新中國則是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的,這樣看來兩國建立的時間都相差不多。

可是要知道,在兩國建國之初時,那情況可是與現在截然相反,可以這麼說,當時印度手裡的牌可是比中國要好的多,可能言語有些蒼白,我們直接來看數據,從中你就能感受到這個差距了。

1949年,印度化肥產量是中國的4倍

1949年,印度的鋼產量是中國的8倍

1949年,印度的生鐵產量是中國的7倍

1950年,印度的人均發電量為中國的4倍

1950年,印度的人均GDP是中國的1.56倍

……

同樣是文明古國,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的發展趕不上中國?

印度在剛起家的時候,除了硬件方面要強過中國,軟件方面也是遠遠超出的,如果我們翻開地圖便可以發現,印度的四周幾乎沒有什麼強大的“敵人”(建國之初中印關係還不錯)。

堪稱是南亞一霸,絕對是穩穩當當,而來看當時的中國,建國之初便和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幹了一仗,後來又和“老大哥”鬧翻了,失去了蘇聯這個工業強國的援助。


同樣是文明古國,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的發展趕不上中國?

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中印這兩位鄰居的國家發展卻出現了巨大差距,同樣我們來舉些數據,就以糧食產量方面來講,2019年印度某產。2019年印度平均畝產水稻約250斤,而再來看一下我大中國,平均畝產水稻達到了800—1000斤。

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其實這種水稻產量差距的背後還與核潛艇的研發有密切關係,在建國初期,我國只有兩個技術較為老舊的化肥廠,當時的年產化肥量為5000噸,而肥效則低得可憐。

同樣是文明古國,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的發展趕不上中國?

說起來,當時全國最為常見的優質肥料就是“農家肥”大糞了,因為化肥這東西並不是你想生產就能生產的了的,能不能生產出大量化肥還取決於你這個國家能不能生產出核潛艇,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核潛艇的耐壓殼製造技術在民用領域的最大作用就是製造合成氨的高壓球罐,若能成熟掌握了這門技術,大膽的說一個國家生產的化肥數量就沒了任何限制,從而也可以提高糧食產量了。


同樣是文明古國,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的發展趕不上中國?


在1970年12月,中國的第一艘核潛艇便成功下水,而這也標誌著從此以後中國有了自主生產化肥的能力,而我們反觀印度,它從1978年便開始研發核潛艇,光這個研發設計的過程就長達20年。

而在2017年,印度首艘核潛艇還出現了事故,甚至不得不租借俄羅斯的潛艇,畢竟“三哥”的技術連自己都吃不準,國產裝備出事那也是常有之事,而印度緩慢發展的軍事工業也嚴重拖垮了其農業生產。


同樣是文明古國,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的發展趕不上中國?

其中最明顯的影響便是,他們無法如中國一樣大量建設化肥工廠,要知道到2014年,中國化肥的總產量便達到了驚人的6772萬噸,而偌大一個印度,自主生產的化肥總量竟不足中國的1/10。

我們撇開化肥,還有一個因素也是對糧食產量起了重大影響的,那就是水利,中國各類水庫從建國之初的1200多座增加到近十萬座,灌溉耕地面積多達10.2億畝,這也佔到了全球灌溉耕地總面積的20%。


同樣是文明古國,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的發展趕不上中國?

雖然印度的年降水總量是中國的兩倍多,可無奈的是它蒸發得也快,印度到現今都還未完全解決國內的水庫問題,可能有人會問這是為什麼呢?額,原因有三點:沒有資金,沒有技術,也沒有像中國政府一樣的社會動員能力。

在水利和化肥的雙重作用下,加上中國雜交水稻的推廣,在70年的積累中,中國和印度的糧食產量才會出現現在這樣的巨大差距,當然了,中國和印度如今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距,今天只是以糧食產量方面做了個舉例說明而已。

同樣是文明古國,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的發展趕不上中國?

今天中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皆是來之不易的,有種種原因,可歸根到底還在於中國人民的勤勞奮鬥,不驕不躁應該是我們所要保持的態度,分析形勢,保持理智,我們始終相信,民族復興的日子不會離我們太遠。

喜歡的朋友請點贊,收藏和轉發,想看更多精彩內容就來關注梵同學吧,如果有什麼想法,咱們評論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