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這樣一群人,家庭財產8年增10倍

數據,媒體都會報道,因為這很重要,但讀懂數據有時並不容易。


幾天前,央行發了一則報告,數據詳實內容豐富,關注度很高,不過解讀的姿勢基本都是這樣的——


中國有這樣一群人,家庭財產8年增10倍


然後,果然......一看到“資產300萬”“96%有房”的數據就又一次裂開了。


中國有這樣一群人,家庭財產8年增10倍

中國有這樣一群人,家庭財產8年增10倍


1

除了平均數還得熟悉百分比


別見了黑眼圈就說渣男,說不定那是臥蠶。


別被標題黨矇住了你的眼睛。


“我又‘被平均’了”,並不是這篇高含金量報告帶給認真讀完讀者的最終印象。


這份來自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查課題組的報告,總結分析出多個普遍的關鍵性問題:


比如,中青年群體壓力大並不為虛。面臨購房、成家生子、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支出壓力,戶主年齡在26~35歲的居民家庭債務參與率、戶均債務規模、資產負債率、債務收入比都要高於其他家庭;


比如,剛需房貸家庭債務風險突出。其資產負債率、金融資產負債率和月償債收入分別為24.2%、151.3%和33.0%,均為所有群體中的最高值。可見城鎮居民家庭96%的住房擁有率也不盡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比如,老年群體投資風險大。6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將相當於平均水平1.4倍、家庭金融資產佔比34.8%的資金投資已經告別剛性兌付、不再保本的金融產品,膽量遠高於其他年齡段,他們對於風險意識是不是有點什麼誤解;


用數據說話,有理有據。下次頂著壓力舉債買房,勸阻不住家裡老太太購買不那麼靠譜理財產品的時候,這份報告也許就是可以發揮作用的時候。


2

除了算除法也要看乘法


單一數據的觀感是沒有太大意義的,關鍵要看數據的結構和趨勢。


中國有這樣一群人,家庭財產8年增10倍

家庭實物資產構成情況。圖片來源:“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


比如從報告中的時間線梳理來看,從2011年到2019年,中國資產最低的20%家庭的財產增速遠高於其他人群,8年增幅達到10倍以上。其次是高資產家庭,他們的增長也在3倍以上。


稍加梳理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與我國近年來決戰小康的部署和實際行動相吻合。


中國有這樣一群人,家庭財產8年增10倍

各省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圖片來源:“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


當然,“被平均”的感受也是正常的。因為城鎮之間房產的價格較大落差依然客觀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結果在每個人的城鎮居民的資產上顯現。


央行這份報告,其實目的並不是在於證明我們國家的城鎮居民都是“百萬富翁”,而是體現在房產資產價格依然較高,居民的資產配比主要是房產的情況下,大家的資產實際情況到底如何,並且會有哪些實際性的困難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數據顯示,96.0%的住房擁有率中,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佔比為58.4%,有兩套住房的佔比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佔比為10.5%,戶均擁有住房1.5套。


客觀上,房產確實是我國絕大多數家庭的主要財富來源,但數據進而也讓堅持房住不炒的共識更加統一,決心更加堅定。“不炒”才是抵禦風險的最佳選擇。


3

除了大數據還得瞅準小數據


對於多數人來說,每天接觸到的數據不會是GDP、不會是PMI、PPI這些“英文數學課”。而是每天早上幾點起,用幾個小時上班,中午吃什麼、花多少錢,某些平臺的咖啡券還能不能用,晚上幾點下班,自己體重增減等等。


然後往往到了月底、年底看銀行卡的時候就是陷入沉思的時候。


此時,報告中有一項數據值得大家思考。


戶主的學歷水平越高,家庭戶均總資產越多。戶主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家庭戶均總資產明顯高於均值,高中及以下學歷的家庭戶均總資產最低。


中國有這樣一群人,家庭財產8年增10倍

戶主分組(年齡、學歷和職業)的家庭資產分佈。圖片來源:“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


“知識就是財富”真的誠不我欺。


回到當下,一場疫情,一線戰疫的數據讓我們感動。但是全球經濟和個人收入、負債壓力的數據讓人們焦急。


讀懂數據真的需要兩把刷子。現在疫情所造成的諸多不確定性仍在增強。經濟學家們也難以預測未來了。


所以,大的數據不認識,算了算了,沒關係的。幾點起,幾點上班,今晚吃啥,快遞到沒,體重多少了……今天的雲課堂上了嗎?雲健身約起了嗎?


只要人人把握好咱們自己這些的“小數據”,投資知識,投資健康。


這樣,“識數”雖不易,會數數也不難。


來源:新華網

監製:邱小敏

財經翻譯官:黃博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