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安放的原油:海外投資機構集體提前移倉避險

截至4月28日20時,WTI原油期貨6月合約報價徘徊在10.79美元/桶附近,盤中一度大跌逾20%,至日內低點10.12美元/桶。

“目前全球儲油空間幾乎飽和導致越來越多原油現貨交易商被迫貼錢賣油,金融市場擔心WTI原油期貨6月合約很快再現負油價。”Price Futures Group原油市場分析師Phil Flynn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

全球航運巨頭Clarksons Platou估算,目前全球海上儲油量達到創紀錄的2.5億桶,無論是美國西海岸、南非的Saldanha海灣地區,還是新加坡油品存儲碼頭附近的狹窄的水路,都停滿了裝滿原油的油輪。

陸地上的儲油罐則早已滿負荷囤油,以至於中東產油國不得不將逾5000萬桶原油運往美國存儲。

無處安放的原油:海外投資機構集體提前移倉避險

高盛首席商品策略師傑弗裡·柯里(Jeffrey Currie)預計,由於疫情全球蔓延導致石油供應嚴重過剩,預計市場將在3-4周內耗盡所有儲油空間,一旦越來越多原油無處存放,油價暴跌景象可能還將再現。

一位國內民營煉油廠負責人向記者直言,目前他們已感受到國內原油庫存高企的壓力。

“無論是下游煉油廠,還是上游原油開採商或貿易商,都在四處尋找儲油罐儲油。”他告訴記者,當前多數民營煉油企業自建的儲油罐早已裝滿原油,即便有貿易商願意以極低價格兜售原油,他們也沒有更多儲油空間囤油了。他表示,這種狀況也給原油產業鏈企業套期保值構成新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原油期貨投資機構為了應對高庫存與負油價再現風險,乾脆啟動提前移倉策略。4月28日,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指數——標普GSCI指數決定提前將WTI原油期貨6月合約調整至7月合約。

“這也是4月28日6月合約遭遇大舉拋售一度大跌逾20%的主要原因。”Phil Flynn告訴記者。對很多空頭而言,這些原油期貨投資機構的避險操作舉措,反而成為他們沽空狙擊套利的最佳題材。


原油套保“兩極分化”


4月21日,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公告稱,同意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責任公司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友誼路1號湛江港二區棧橋南吹填區的原油期貨指定交割倉庫存放點啟用庫容由40萬立方米增加至50萬立方米,核定庫容按70萬立方米執行。

這是4月以來國內原油期貨第5次擴充原油期貨指定交割倉庫庫容。

宏源期貨能源化工研究室負責人詹建平向記者表示,疫情蔓延導致原油需求驟降,迫使大量煉油廠與原油開採貿易商只能通過期貨交割進行價格套保與現貨銷售。

“3月底以來,我們就注意到國內很多用油企業的儲油罐已滿,即便油價走低,他們也沒有多餘儲油空間低價囤油了。”詹建平告訴記者,儘管企業儲油罐已滿,3月份他們仍擋不住低價的誘惑,在18美元/桶的價格採購了一批中東地區原油。

“當時我們差點找不到油庫儲油,因為企業附近的油庫都已經滿了,所幸一些朋友幫忙,才找到一個尚有儲油空間的油庫,但它離企業差不多要一天運輸車程。”詹建平感慨說。

他表示,庫存高企也給原油產業鏈企業套期保值構成新的挑戰,比如他們原先打算在這批原油交割前進行買入套保,但害怕高庫存導致油價持續下跌,因此他們多次降低買入套保的比重,最終相關風險敞口只有30%,創下企業買入套保的最低比重;如今原油交割入庫,他們又擔心油價持續下跌導致庫存估值受損,反過來持續加大沽空套保比重——從原先計劃的70%,一口氣提高至100%。

詹建平向記者表示,目前原油產業鏈企業的套保策略兩極分化現象的確比較明顯,一是企業認定原油高庫存引發油價持續低迷,不斷壓縮買入套保的風險敞口;二是企業的庫存沽空套保比重大幅增加。

“事實上,由於原油期貨遠月合約報價遠高於近期合約,庫存沽空套保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從每月移倉過程賺取相應的價差收益。”他分析說。

記者多方瞭解到,儘管原油產業鏈企業套保需求旺盛,但在高庫存與低油價的環境下,個別用油企業仍然以套保的名義賭油價,賺取投機收益。比如他們沽空套保的額度遠遠超過手裡的原油庫存,從而押注油價大跌獲取高回報。

“現在用油需求低迷,很多煉油企業煉油利潤大幅縮水,就想著通過期貨市場投機賺取收益充實利潤缺口。”上述企業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比如部分煉油廠的1/3煉油產能以往都用於出口貿易,如今很多國家經濟停擺導致用油需求驟降與出口受阻,因此他們就將這部分原油庫存用於沽空投機,打算填補出口利潤損失。

在他看來,此舉風險相當大——一旦油價突然大幅反彈,企業反而投機不成遭遇鉅虧。

一位國內大型煉油企業採購部主管向記者透露,在高庫存與低油價衝擊下,他們正改變購油方式——以往他們直接找原油貿易商採購,如今他們更傾向按照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進行點價交易,並在布倫特原油期貨市場反向操作進行套保。

“之所以採取布倫特原油期貨報價作為交易基準,一個重要原因是它不大會像WTI原油期貨跌入負值。”他感慨說。


提前移倉“治標不治本”?


相比而言,美國原油期貨投資機構則採取一種更乾脆的方式規避高庫存所引發的負油價再現風險。

4月28日,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指數——標普GSCI指數決定提前將WTI原油期貨6月合約調整至7月合約。

一天前,全球最大原油期貨ETF——USO已開始拋售手裡的WTI原油期貨6月合約進行提前移倉。按照規劃,USO打算每天出售1/3WTI原油期貨6月合約,並在4月30日前全部清空6月合約頭寸。

“這些機構之所以提前移倉,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前原油極高庫存正令WTI原油期貨6月合約在交割結算日重蹈負油價的覆轍。”Globalt Investments投資組合經理Thomas Martin分析說。目前美國西德克薩斯地區仍有不少頁岩油開採商鑑於油庫已滿,不得不“貼錢”(以約-2美元/桶)兜售手裡的原油現貨,因此市場普遍擔心6月合約的結算交割價格將再次跌入負值。

記者瞭解到,由於全球有數十億美元追蹤標普GSCI指數,因此後者提前移倉舉措導致這些資金大幅拋售WTI原油期貨6月合約,轉而買入7月合約,導致6月合約一度大跌逾20%同時,兩者的價差驟然擴大至逾7美元/桶。

“事實上,在很多大宗商品投資基金與原油貿易商眼裡,當前WTI原油期貨6月合約報價不再具有代表性,反而是12月合約報價更能反映疫情後的全球原油供需關係變化。” Thomas Martin指出。

在Phil Flynn看來,儘管美國原油期貨投資機構採取提前移倉規避高庫存引發的負油價再現風險,但此舉治標不治本——因為負油價的出現,本質上是疫情擴散導致全球原油供應嚴重過剩的產物,因此只有OPEC+大幅減產令全球原油供需關係重回平衡,負油價狀況才會消失,否則原油期貨投資機構很可能每月都得提前移倉躲避負油價風險。

“或許,空頭機構最樂於見到這種狀況,因為這些投資機構提前移倉導致WTI近遠月合約價差持續擴大,正成為他們沽空近月合約獲利的最佳推手。”他指出。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