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之火,把人類歷史澆灌的跌宕起伏

"頤養天年,享祀祈福,扶衰養疾",此處寥寥數字,卻對酒的功效做出了比較全面的概括,酒可用於祭祀祖先,奉獻神靈,也可保健養生,調節人倫。酒文化已經滲透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先秦時期統治者把酒作為祭祀宗廟神靈的貢品時,酒的社會化過程已經開始,酒的社會化必然導致酒的政治化。自酒產生以來,便貫穿於歷史長河麼中,酒文化也經久不衰,不僅僅在於酒滿足了人們的日常飲食,且酒文化所形成的禮儀習俗規範制約著人們的某些行為,另外,酒還具備了許多其他政治、社會功能,充當著社會的潤滑劑。

酒在政治中起的作用十分微妙,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政治的發展。人們對酒巧妙利用,把酒當作一種鬥爭手段,酒也能幫助人們達到某種目的,常常能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人們把各種各樣的飲酒聚會都視為聯絡感情的最佳場合,就是帶有敵對性質的活動也往往會用酒作為緩衝的媒介。

液體之火,把人類歷史澆灌的跌宕起伏


以酒消滅異己

縱觀高祖劉邦一生,取天下、得天下乃至治天下始終與酒有著密切的關係。年少之時便"好酒及色","時飲醉臥"。而且還經常賒賬,可以說是一個無賴酒徒。但也正是這種喜好,結交了許多賢才良將,而這些人正是日後幫助他成就帝王之業之人。稱帝后,劉邦榮歸故里,飲酒放歌,宴請父老鄉親,以酒抒情,表達創業的艱辛與稱帝后的豪情。

軍隊中一般不許飲酒,因為過度飲酒會有損軍隊戰鬥力。只有在出征前或者是勝利慶功之日,方可飲酒為歡。酒雖然不是鬥爭的直接武器,更不是勝利的靈丹妙藥,但酒在軍事上也有其妙用。《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軍救趙,駐軍安陽,主帥宋義卻停兵,四十六日不進。當時"歲饑民貧,士卒食芋寂,軍無見糧",而宋義卻"飲酒高會",作為一個導火索,引起項羽強烈不滿,最終殺死宋義。

用酒施計以除異己,是酒與政治權力鬥爭中的妙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鴻門宴。劉邦先入關中,項羽惱怒,特設鴻門宴。劉邦不得己赴宴,項羽婦人之心,不忍下毒手。范增便讓項莊舞劍,伺機殺掉劉邦。張良見事態緊急,為保護沛公,召樊噲帶劍赴會。樊噲"瞋目視項王"。項羽曰"壯士,賜之危酒。"並復飲之。項羽用酒表示對樊噲的重視,並有拉挽樊噲的想法,同時借酒來緩和當時緊張的氣氛,以其動搖樊噲。劉邦也因此順利脫險。此次項羽集團想借機除掉劉邦的計劃以失敗告終。

用毒酒除異己,是呂難慣用的手段。呂后忌恨戚夫人,也怕趨王如意日後造反,對孝惠帝不利,想除掉起王。惠帝和趙王關係很好,"與趙王起居飲食,太后欲殺之不得間"?。孝惠元年十二月,惠帝早晨打獵,而趨王正在熟睡。呂后終於找到了時機,"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耽飲之。黎明孝惠還,趙王已死。"呂后巧毒酒殺害趙王后,也殘忍的殺害了成夫人。有一次,惠帝與齊王劉肥燕飲,惠帝行家人禮,讓齊王坐上座。"太后怒,乃令酌兩厄醜置前,令齊王起為壽。齊王起,奉惠亦起,取厄欲俱為壽。"逸樣齊王才逃過一劫。後齊王尊魯元公主為王太后才算避免殺身之禍。呂后的這種做法必然會招來許多人的反抗,而呂氏的滅亡恰巧也是以鳩酒為開端的。劉章利用他被呂后任命為酒吏之際,運用按軍法行酒令的權力,對不勝酒力的呂氏,按軍法處斬,打擊了企圖篡奪劉氏天下的呂氏,拉開了剷除呂氏的序摹。

東漢安帝在位期間,後宮李氏生了皇子,沒有生子的閻後非常妒忌,遂將李氏"鳩殺"。189年,董卓將兵入洛陽,少帝劉辯被廢為弘農王,董卓逼其自殺,"乃與妻唐姬及宮人飲宴別。酒行,王悲歌……遂飲鳩死,時年十八。"不久便被李儒巧毒酒殺害,明知毒酒,不得不飲,悲哉。

魏其侯竇嬰是文帝竇皇后的侄子,武安侯田紛是景帝王皇后的同母兄弟,二人皆為外戚。景帝時,竇皇后稱皇太后,竇嬰得寵。竇太后死後,竇嬰漸漸失勢。到漢武帝時,田紛擔任丞相,權勢超過了竇嬰,驕橫專斷,以前奉承竇嬰的官員轉而趨附於田紛。只有灌夫因與竇嬰是故舊,和竇嬰往來密切。一次,田紛華辦喜宴,王太后下令,所有的宗室侯爵都應該去賀喜,竇嬰和灌夫也赴宴。灌夫給田紛敬酒,田紛"不能滿筋",灌夫因醉酒而衝動,使酒罵座。"使酒",《漢書?灌夫傳》顏師古法曰"使酒,因酒使氣也。"田紛大怒,將灌夫扣留,上奏彈劾他,並把他的家屬全部拘捕,一併判以死罪。竇嬰向武帝求情。但王太后向漢武帝施壓,武帝只得將灌夫處死,其家屬皆被殺,後竇嬰也受到牽連被殺。這件事情雖是兩個政治集團的傾軸,但灌夫借酒侮辱田紛,卻是直接的誘因。"灌夫使酒,而終以杯酒招鍋。"

液體之火,把人類歷史澆灌的跌宕起伏


以酒避難

政治軍事鬥爭異常殘酷,某些群體或個人為了爭取勝利,有時需要借酒為工具,運籌帷幄。而另一些群體或個人為了躲避政治鬥爭,以免帶來殺身之禍,更需要以酒為掩護,以全己身,在政治鬥爭中不失為一種聰明的辦法,以逃脫對自己不利的形勢。

光武帝劉秀與其堂兄劉嶺曾共事更始帝劉玄。兄弟二人有勇有謀,率軍取得昆陽大捷,大敗王莽,威信日益提高。但也引起劉玄的警覺與猜忌,唯恐二人篡奪皇位,藉故殺害劉演。劉秀實力無法與劉玄抗衡,自知生命危在旦夕,於是便強忍悲痛,假裝向劉玄請罪。並承認劉演罪該誅殺,也不為其服喪,反而像平常一樣飲酒作樂、談笑風生,以此麻瘦劉玄。劉玄信以為真,不知是劉秀的計謀,也不再懷疑劉秀。並且拜劉秀為破庚大將軍,封武信侯。劉秀巧妙用酒逢凶化吉,轉危為安。後來才得以蕩平群雄,登上帝王寶座。

東漢末年,政治鬥爭非常激烈,酒在其中也常有妙用。三國之初,劉備己漸顯與曹操角逐天下之勢。當徐州被呂布所奪後,劉備只好暫時投奔曹操。曹操身邊的謀士都勸曹操乘化殺掉劉備,以絕後患。曹操猶豫不決,於是便在許旨九曲河畔青梅亭煮酒與劉備對飲,想借酒窺探劉備的心智後,再做定奪。二人開懷暢飲,酒至半酣,曹操乃將談話引入正題,讓劉備列舉當今天下的英雄,劉備也似有察覺,推說:"備肉眼安識英雄。"但曹操仍步步緊逼,劉備無奈只好列了袁紹、劉表等人。曹操則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劉備聞聽此言,一驚,筷子也跌落地上。此後,他在許昌便故意做些種菜等無謂之事,表示胸無大志,以麻痺曹操,掩蓋自己真實的政治目的,保全了性命。最後伺機逃離許昌,開始了與曹操爭奪天下的角逐。在這段"煮酒論英雄"的佳話中,曹操本想借酒探聽劉備的虛實,最後卻反被劉備所麻痺,犯了一個放虎歸山的彌天大錯。

液體之火,把人類歷史澆灌的跌宕起伏


以酒諫言

漢成帝永始元年九月,天顯異象,發生日食。谷永引《易佔》解釋,認為此次日食的發生是"酒亡節之所致也",是飲酒無節制所導致的,"湛細於酒,君臣不別,禍在內也。"成帝永始二年,"夜過中,星頤如雨,長一二丈。繹繹未至地滅,至雞鳴止"。對此,人們千分恐懼。谷永仍將此事件歸因於"湛細於酒",他說:

"臣聞蘭代所喪亡者,皆縣婦人群小,湛麵於酒。《書》曰云;'乃用其婦人之言,四方麼通逃多罪,是信是使。'《詩》曰;'赫赫宗周,褒擬滅之。'顛覆厥德,荒沈於酒。及秦所以二世而亡者,養生大奢,奉終大厚。方今國家兼而有之,社稷宗廟之大憂也。"

哀帝時,王嘉便是用谷永勸諫成帝的例子勸諫哀帝。"孝成皇帝時,諫臣多言燕出之害。及女寵專愛,耽於酒色。損德傷年,其言甚切,然終不怨怒也。"把天有異象解釋為君主沉灑於酒,通過送種方式告誡君主不可因酒失德、失政。

液體之火,把人類歷史澆灌的跌宕起伏


化解矛盾

酒是上下溝通的重要工具,有化解矛盾之功效。《史記。建傳》載,酈食其求見沛公,沛公聽說是儒生,不見,酈食其叫使者回報雲"高陽酒徒",立刻受到召見,一個"酒"字使消除雙方之間的隔阻。

宣帝舟,韓延壽任穎川太守時,"民多怨譬,延壽欲更改之,教之禮讓。恐百姓不從,乃歷召郡中長老為鄉里所信曏者數十人,設酒具食。親與相對,接以禮意,問以謠俗,民所疾苦,為陳和睦親愛,銷除怨咎之路。"韓延壽在鄉里飲酒設宴,以酒為載體,召集有威望麼老者,解決鄰里糾紛,調節民怨,促進鄰里之間和睦。

成帝時,調薛宣為陳留太守,當時商陵令楊湛、棟陽令謝遊"貪獵不遜,持郡短長",不與前太守合作。薛宣到任之後,"設酒飯與相對,接待甚備",瞭解實情,多年未能解決的問題得以解決。

通過上述內容可知,兩漢社會等級森嚴,尊卑有序,上下之間界限分明,只有在飲酒場合上下間的溝通才顯得輕鬆一點。如《漢書。敘傳》載成帝時設宴,"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曠"。飲酒一定要把握"度",此處之"度",並非簡單意義上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飲酒的時機,敬酒與勸酒的方式。就是具有麻醉性的飲料,適量飲酒,是一種興奮劑,能使人精神愉快,邊量飲酒會抑制大腦活動,削弱人的自制力,使人喪失謹持與涵養。把握好這個"度",酒的溝通功效會起到意想不到的結果,超過這個"度",有時不僅會起到反作用,甚至會招致殺身之禍。

液體之火,把人類歷史澆灌的跌宕起伏


總結:

酒與政治有著十分微妙的關係。當先秦時期把酒作為祭祀神靈的貢品時,酒的社會化過程己經開始,酒的社會化必然導致酒的政治化。酒在政治中起的作用不容忽視,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政治的發展。毫無疑問,封建社會朝政的盛衰,王權的更替,政治與經濟的因素起著關鍵作用,這是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酒在權力角逐、籠絡人屯、聯絡感情、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特殊的功效。酒與政治的關係不容忽視,但不可過分誇大酒的作用。酒作為一種物質,為人所用。所謂的"飲酒誤國"並非是酒的過錯,而在於人如何利用它,如何控制它。但是,在中國古代這樣一個專制國家裡,皇帝個人品德的好壞有時確實會影響到國家民族的命運,甚至會暫時改變歷史進程,而皇帝品德的好壞又與酒有著不容忽視的聯繫,所謂的"聲色犬馬"一般都是以酒做前提。這樣,我們提到王權的更替,朝政的興衰,又不能完全忽視酒的影響,不能不把酒與皇權聯繫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