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于南阳丨昨夜松风卧龙岗

昨夜松风卧龙岗

(文/廖华歌)

就这样静静地站着,站着……

是禅?是哲学?是冥冥中的感应和驱遣?仿佛自己正在一点点地羽化,欲和这片不知经历了多久的松林融释为一体。没有谁能说得清此时的心情,只有阵阵松风带着浓浓淡淡的清香在夜空里散溢。清纯如水的月光,银银地泼洒了一地。在黑森森的静气中,松林因了月辉的浸洇,显得更加梦幻而迷离。

历史正在沉思中反哺。我屏息敛气,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接带,仔细地谛听着,品味着,深思着……

卧龙岗啊,这千古人龙隐居躬耕的地方!

月下的碑文,三顾堂前的枇杷树,草庐旁的小虹桥和假山,博物馆门前的石龟……无不在叙说着一段久远的故事。脚下的每一步都似踩疼了历史的神经,每一口呼吸都在吐纳古今。人在等待中痴迷,又在面对时觉醒。自从这块土地和一个人的名字联在一起,这儿就成了名胜古迹!

随便捡起一枚也许是去年遗落下来的松球,抛出的刹那,被击打出清脆的回声!一阵疼痛的颤栗,时间无法扼杀一切,那是一个很杰出的名字:诸葛亮!一直活在许许多多黄皮肤黑眼睛人的心里……

风过处,涛声喧叙着——

战火烈烈,兵临城下,城门从容静定地大开着,鹅毛扇潇洒挥舞,由舒缓渐变急促的琴声中,足智多谋的先生不用一兵一卒,迫使魏国大军迅速撤退……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苦心孤诣,潜心立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牢记临终托孤,心系蜀汉大业,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六出祁山,积劳成疾……

透过松林,明月大有深意地照着。我骤然明白:我们骄傲诸葛亮的名字,就是在骄傲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襟怀,一种器识,一种智慧和境界!

躬耕于南阳丨昨夜松风卧龙岗

也许,只有这曾照古人又照今人的明月,才真正阅尽了人间的沧桑?

杰出人物永远是时代和民族的骄子。南阳是三国历史的源头,是诸葛亮实现政治抱负的躬耕地。南阳人对诸葛亮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先生那璀璨的智慧、文化和精神,正在浸润和影响着一代代躬耕地的后人,就像那松林旁的桃树,一年一度都要用新的花和果,来赓续和见证生命的存在一样……

有什么声音从历史深处传来,想这片松林定然还记得孔明先生当年在此徘徊行吟的情态吧?谁能说他无数次的困惑和苦恼不是在这里得到排解?无数次的喜悦和欢欣不是在这里与松风同乐?那深深的思考和决心的下定不是在这里诞生的呢?而《草庐对》更是他彼时在这里,对天下大势了然于心,非同寻常的政治智慧和生命特质的具体体现……整整十年,这里的土地上刻印着他深深的足迹,松枝间有他温热的指纹与体息。拂去岁月的云烟,一种气息扑面而来,我恍若正在接受一种渴念已久的信息:处身而当逸者,则志不广……

只有时间可以医治一切吗?生生死死,新旧交替,生命绵延,江河永流……

这月辉,这松林,这幽静安谧的卧龙岗,似在向每一个人发问:什么才是瞬间和永恒?什么才是过客和主人?什么才是……

我忽然为空中那轮不圆的明月而感动——永远不要圆啊,正如那春天的花信永远不要到来一样,因为我害怕那美的极限!

一位著名作家说:我如果有月亮那么大一枚印章,在天幕上一按,这天就该属于我了。

我没有这种感受和联想,更不想要天。自然的东西谁也不可能占有。我只让自己的灵魂永远处于不息的奋斗之中!

躬耕于南阳丨昨夜松风卧龙岗

所有的天才大概都很孤独。

天才可以理解常人,常人则永远无法去理解天才!

可我们一代代人还是理解并崇敬着他——诸葛亮!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每一个优秀人物,不管他们想留下什么或不想留下什么。

这棵垂槐在这里站立了多久呢?永远都以这一种姿势来呈示浩茫心事吗?此处可否正是孔明先生当年时常驻足的地方?轻轻拉下一根细小的枝条,我分明听到了奔涌的生命律动,一种神秘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我知道此刻的自己正与历史对视……经过无数的岁月流逝,日月飞升之后,剥掉的只是一些枯枝败叶,而盎然的是生命的葱郁气韵啊!

永生和速朽,永远很复杂很无情地折磨着人类!

而每一个人都在进行着艰难的选择。

在这片松林里倾听着历史的回音,纵然是心灵上布满了纵横的沟壑和淋漓的伤痕,也会变得清爽和贞静,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无可匹敌,一往无前!

不知什么虫声,从草丛里幽幽传来,更增加了夜的宁谧。万家灯火已沉入夜的深处,四周静寂得仿佛是回到了远古。松林、月光、枇杷树、草庐、石碑、观星台……人在昨天与今日的组合中,正被排列出一首意蕴深深的诗,一幅天地自然人的长轴画卷……

躬耕于南阳丨昨夜松风卧龙岗

松林在一年年地长高,变壮,且有许多的新松与之相接。

无以为继的生命是悲哀的生命。

历史只能是画幅的背景,主题永远是新生活的乐章!

走来了,一队队的人流,那里面有市长、教授、作家、工人、企业家、农艺师、天文学家、文化学者……

走来了,博士硕士大学生、红领巾、幼儿园的小朋友……

走来了,海内外各地慕名前来拜谒的人们……

隆隆的声音从地心里传出,一直播向遥远,整个的天地都醉了。这是一种人杰地灵、再造辉煌的预兆啊!

物是人非,只有一种东西是难以改变的,那就是源远流长的民族之精魂,将千秋万代永世流传!而杰出人物那深邃、博大、超前、致远的思想,也将在一辈辈人中得以不断地继承与弘扬!

不管是传统的慰藉还是现代的挑战,作为诸葛亮躬耕地的后人,我们有力量证明自己早已进化了的聪明才智。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我们有能力使这块孕育了无数圣哲先贤的土地永远收获真、善、美的果实。

对那些无视历史真实,一味喧嚣和鼓噪,硬要把诸葛亮躬耕地搬到一个东汉不知、三国不晓的地方的做法,我们必须正本清源,以正视听,历史就是历史,真相终将无法涂抹。

永不逃避,哪怕是十分坎坷,哪怕是艰难困苦,我们将一直向前走去,一辈又一辈,永不回头……

月儿西移,松林朦胧得令人迷幻。

又一阵风吹过,松涛声声,这是年轻的风,是新时代的风。我尽量不出任何声响地感受着,内心涌满了渴望创造的冲动。一个意念很强烈地占据了我:这儿的未来将更美好!

我们这一代人,跨越两个世纪,任重道远,在新与旧的交替中,我们有理由也有能力让未来的历史再辉煌一千次,一万次……

天空作证,明月作证,松风作证……

(转自南阳作家群《南阳三国历史文化故事》)

躬耕于南阳丨昨夜松风卧龙岗

作者简介:廖华歌,女,南阳人。当代著名女作家,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河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