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利亞┃從荒野中拔地而起的新首都,烏托邦式城市規劃

巴西首都是一個良好的城市規劃案例

The Brazilian capital is a case study in urban planning,

full of triumphs and shortcomings.

——Stefanie Waldek


世界上很少有城市能像巴西利亞這樣讓建築愛好者著迷。20世紀中期,巴西首都在令人震撼的短短三年半(41個月)從零開始建設。當它於1960年落成時,有別於與世界上任何城市:盧西奧·科斯塔(Lúcio Costa)激進的藝術城市規劃,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引人注目的建築物,羅伯特·佈雷·馬克思(Roberto Burle Marx)前衛的景觀設計。


巴西利亞┃從荒野中拔地而起的新首都,烏托邦式城市規劃

“當時,巴西利亞被視為一個現代烏托邦,展現了對未來的樂觀和憧憬。”拉斯維加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持續城市發展主席Steffen Lehmann博士說。它的大膽和宏偉表明了巴西希望給世界留下的印象:一個進步的大國。雖然可能只被記錄在歷史中,但60年後,這座大都市仍然被譽為20世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規劃項目之一。實際上,巴西利亞也一直在努力保持其作為未來城市開創者的身份。


CONTENTS

01 巴西利亞建城史:荒野上撥地而起的新首都

02 巴西利亞的規劃思想 :兼具亮點與缺陷的規劃理念

03 巴西利亞的建築:世界建築藝術博物館

|| 晨曦宮 ||

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

|| 巴西利亞大教堂 ||

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

|| 巴西議會大廈 ||

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

|| 國家博物館 ||

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

|| 巴西外交部 ||

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

|| 庫比契克總統紀念碑 ||

|| 巴西利亞電視塔 ||

04 巴西利亞規劃的當代思辨:宏偉夢想主義的限制與成就


01

巴西利亞建城史

荒野上拔地而起的新首都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是一座年輕的現代化城市,於1956年至1960年間,在一片荒野上建造起來的新首都。儘管巴西利亞是一個20世紀的城市,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89年,當時革命者約阿金·若澤·達席爾瓦·澤維爾(Joaquim Joséda Silva Xavier),也被稱為提拉迪內斯(Tiradentes),第一次提出將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至內陸地區。這一概念於1891年被納入巴西憲法,但該計劃直到1956年在總統庫比契克(Juscelino Kubitschek)的領導下才得以實施。

巴西利亞┃從荒野中拔地而起的新首都,烏托邦式城市規劃

照片:©Alamy △ 從巴西利亞電視塔鳥瞰羅伯特·佈雷·馬克思對這座城市的規劃。


巴西利亞城裡不見古蹟遺址,也沒有大都市的繁華與喧鬧,但其充滿現代理唸的城市格局、構思新穎別緻的建築以及寓意豐富的藝術雕塑,使這座新都蜚聲世界。1987年12月7日,巴西利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類文化遺產”,成為眾多璀璨輝煌的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中最年輕的一座城市。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141名。


02

巴西利亞的規劃思想

亮點有 不足也有


到了20世紀中葉,建立社區規劃的概念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中已經相當普遍,例如美國,作為一個相對年輕的國家,為該概念奠定了相當大的基礎。19世紀初,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就得益於從零開始規劃,一個世紀後的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也是如此。但科斯塔對城市的佈局有著獨特的見解,這與華盛頓和堪培拉的總體宏偉規劃有所不同,他在公開競賽中向庫比契克提出了新首都的設計規劃,被稱為普萊諾·皮洛託(Plano Piloto)或先導計劃,採用曲線交叉的形式,形如一架朝向東南方的飛機,許多人將其比作飛鳥,象徵著進步。它具有一個集中的樞紐帶,可容納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政府建築——三權廣場、住宅區和綠化區,這些建築物都圍繞著城市公路系統而設計,表明這是一個以汽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這在50年代可以視為超前的象徵。同時這裡也被設計為這座城市的商業、文化和娛樂中心。


巴西利亞┃從荒野中拔地而起的新首都,烏托邦式城市規劃

△Plano Piloto

03

巴西利亞的建築

世界建築藝術博物館


巴西利亞市區內有現代化的高層建築,有傳統的西班牙式古城堡和歐洲巴洛克式建築,被稱為世界建築藝術博覽館。尼邁耶是巴西現代主義運動的遠見者,從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那裡汲取了靈感,他以鮮明的白色結構和雕塑般的輪廓為巴西利亞的建築帶來了鮮明的未來主義感:冠狀的巴西利亞大教堂成為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儘管世界其他國家認可這些富有遠見的建築,但它們卻是世紀中葉巴西時代精神的一部分。萊曼博士說:“我們必須記住,沒有其他國家像1940年代和1950年代的巴西那樣熱情地接受和採用現代主義建築,並將其定義為一種民族風格。”


|| 晨曦宮 ||

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

圖片: ©Alamy

巴西利亞┃從荒野中拔地而起的新首都,烏托邦式城市規劃

巴西利亞┃從荒野中拔地而起的新首都,烏托邦式城市規劃


晨曦宮(葡萄牙語:Palácio da Alvorada),或譯阿爾瓦瑞達宮,是巴西的總統府,位於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由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設計,建於1957年至1958年,是一棟現代主義建築。自儒塞利諾·庫比契克以來,它一直是歷任巴西總統的住所,該建築被巴西列為國家歷史遺產。


|| 巴西利亞大教堂 ||

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

圖片:©Getty Images


巴西利亞┃從荒野中拔地而起的新首都,烏托邦式城市規劃

巴西利亞┃從荒野中拔地而起的新首都,烏托邦式城市規劃

△ 巴西利亞大教堂內的景色。


巴西利亞大教堂於1970年竣工,是一座超現代化的建築佳作,很快成為該國最著名的建築之一。整體呈現雙曲線型,16根拋物線狀的支柱支撐起教堂的玻璃穹頂,遠遠望去如同皇冠一般。教堂大廳位於地面以下,內部最大為直徑70米。這座現代化的教堂見證了巴西利亞這座城市的輝煌。


|| 巴西議會大廈 ||

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

圖片:©Getty Images

巴西利亞┃從荒野中拔地而起的新首都,烏托邦式城市規劃

巴西議會大廈(National Congress Building ,Brasilia)矗立在巴西利亞的核心三權廣場上,建於1958~1960年,由巴西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設計。整幢大廈水平、垂直的體形對比強烈,而用一仰一覆兩個半球體調和、對比,豐富建築輪廓,構圖新穎醒目。在巴西燦爛的陽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樂章,自由自在地歌唱著,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 國家博物館 ||

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

照片:Francisco Andrade /Getty Images


巴西利亞┃從荒野中拔地而起的新首都,烏托邦式城市規劃

巴西利亞┃從荒野中拔地而起的新首都,烏托邦式城市規劃

△ 國家博物館(Museu Nacional daRepública)標誌性的外觀。

巴西利亞國家博物館(Museu Nacional da República)成立於2006年,是巴西利亞的一個公共藝術博物館,由政府管理,致力於推廣巴西文化和藝術家。這座建築和國家圖書館大樓都是葡萄牙語 “共和國文化綜合體 ”的一部分,都由被譽為“建築界的畢加索”的奧斯卡·尼邁耶設計。


|| 巴西外交部 ||

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

巴西利亞┃從荒野中拔地而起的新首都,烏托邦式城市規劃

巴西利亞┃從荒野中拔地而起的新首都,烏托邦式城市規劃

△ 水晶宮正門的圓形雕塑。

外交部辦公樓被稱為“伊塔馬拉蒂宮”。整座大廈立身於湖水中,四壁由玻璃構成,藍天、白雲、湖水、高樓群構成—幅美麗非凡的圖景,被譽為水晶宮。水晶宮正門的湖面上一塊圓形巨石,“漂浮”在水面上。走近細看,發現它實際上是由五塊形狀奇特的石塊絞合構成。這個球象徵著世界,而五塊異石代表著世界五大洲,象徵著五大洲的團結一心。


|| 庫比契克總統紀念碑 ||


巴西利亞┃從荒野中拔地而起的新首都,烏托邦式城市規劃

庫比契克總統紀念碑位於巴西利亞市中心的廣場上,莊嚴而肅穆,體現了總統在巴西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紀念碑的頂部有尊總統的銅像,揮舞著雙手,栩栩如生,紀念碑周圍是大片的草地,很多當地人平常都會在這邊享受休閒、愜意的生活。


|| 巴西利亞電視塔 ||


巴西利亞┃從荒野中拔地而起的新首都,烏托邦式城市規劃

巴西利亞電視塔建立於1967年,是巴西利亞最高的建築,也是世界第四高鐵塔。瞭望臺位於75米處,遊客可乘電梯免費觀光。電視塔是觀賞巴西利亞的最好視點,可以把巴西利亞的佈局盡收眼底。


04

巴西利亞規劃的當代思辨

宏偉夢想主義的限制與成就


巴西利亞被譽為現代主義先驅,但一些評論家質疑這座城市對現代主義原則的堅持。“在某種程度上,它在發展現代主義運動方面令人失望,因為這項計劃更多地涉及到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或巴洛克風格,以及政府中心的獨立紀念碑。這被視為與現代主義的理想大相徑庭,而現代運動的理想是平等主義。”布法羅大學建築學教授布賴恩·卡特(Brian Carter)說。


撇開現代主義哲學不談,巴西利亞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建設具有開創性的基礎設施。邁阿密建築師科比·卡普(Kobi Karp)評論:“創建一個先進城市,為所有居民提供良好生活質量的初衷並沒有完全實現。有利的佐證是這座城市缺乏巴西其他城市的傳統街頭生活。大多數人到此上班就像旅行,晚上離開回到自己的住處,而在試點規劃區生活和娛樂的人很少。”雖然在上世紀中葉,以汽車為中心的城市概念令人激動和新奇,但目前全球社區規劃已經開始重視密集型、可供步行的城市綜合體建設。從這一層面來說,巴西利亞的規劃過於僵化,儘管該市人口大量增長,但這一情況因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而惡化,從而限制了該市的開發重建。


“巴西利亞現在是巴西第四大城市,有250多萬人口,但試點規劃區的居民不到10%,其他人都住在郊區。雖然最初的核心區主要容納中上層階級和政治家,但到目前為止,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周邊27個衛星城鎮中,覆蓋了更廣泛的社會階層。”萊曼博士說。這些衛星城鎮與巴西貧民區類似,並不打算成為科斯塔最終概念的一部分,但它們是有機發展的,以遏制普拉諾·皮拉託(Plano Pilato)的泛濫,如今,它們突顯了以巴西為代表的困擾全世界許多大城市的社會經濟差距。


然而,作為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亞同樣具有榮譽感。萊曼博士說:“如果您與巴西利亞的居民交談,他們會立即告訴你,他們對這座城市的熱愛,表明他們絕不會搬到巴西的其他城市。” 認識到這座城市的成就也極為重要,包括理念上的進步、具有紀念意義的標誌性建築和驚人的發展速度。


“當我想到巴西利亞時,我仍然不敢相信如此規模雄偉的夢想可以實現,這是前所未有的。與此同時,這使我對在合適的政治環境下實現一個更光明的未來充滿希望。”出生在巴西的波士頓建築師Amir Kripper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