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又飄香

紅薯又飄香

秋末冬初,小城的大街小巷紅薯飄香,嫋嫋縷縷香甜的白煙帶著烤紅薯的味道直鑽人的鼻孔,是又到了烤紅薯上市的季節了!

順著香氣來到烤爐前,蓋子一掀開,熱氣騰騰的香味撲面而來,剝去紅薯皮,露出那黃橙橙的紅薯就可以大飽口福了。

紅薯莊戶人稱為地瓜,按栽秧的季節來分,有牙地瓜和時地瓜之分。立夏前插秧的地瓜叫牙地瓜,麥收後插秧的叫時地瓜,那些年代大面積栽種地瓜,玉米高粱種植面積少,所以地瓜和地瓜幹就成了主要糧食。

立秋不久,八月初一開溝收地瓜,人們刨開新鮮的泥土,把地瓜刨出來,煮著吃燒著吃都很可口。寒露過後,開始刨時地瓜,首先要留好地瓜種,以備來年育苗。在風和日麗的秋陽裡,選好無疤無麻無蟲咬的地瓜,大小要適中,地瓜種選好了之後,要儲存。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地瓜窖子,一是用房屋儲存。那時的住房都是草培屋,用三四根檁棒在房梁與山牆上一擔,鋪上草蓆,再墊上些豆葉,玉米皮,就可以放地瓜了,放地瓜的地方叫棚子,家家戶戶都有這樣的設施。

農村的屋子冬天煙火大,做飯燒水取暖一律都燒柴火,不亞於現在的空調屋,因此,地瓜一般不會凍壞。窖藏就是順著斜坡挖一條走廊,高約一米六七,寬一米二左右,挖進三四米的時候,在走廊兩側各挖幾個洞,就是地瓜窖子。放置地瓜種時,中間插一草把,好讓空氣流通。窖子內放一溫度計,溫度高時打開窖門通風透氣,冷空氣來時要用草封好窖門。那時各生產隊都有農業技術員,三天兩頭到窖裡檢查,防止地瓜凍壞或捂熱。

霜降過後,人們陸續把一冬的糧食——紅薯儲藏好了,便開始變著花樣吃地瓜了。挑出一些放在窗臺上,曬些日子就曬焉了,放鍋裡一煮,順著鍋沿流油,軟囊囊的,地瓜油用筷子一挑,扭成個麻花,好一個冰糖葫蘆!

曬熟紅薯幹,把挑剩下的地瓜棗,放在陽光下晾曬,煮熟後晾曬在屋簷下,柘條上,一串串,一掛掛,經過幾天的晾曬,紅薯幹曬成了,勁道,味甜,是小孩子的可口點心。唯一的缺點就是韌度太硬,一塊紅薯幹能嚼上老半天。

不只烤紅薯和紅薯幹是美味,如今一種人們熟知但尚未開發食用的佳蔬——紅薯葉子悄然走上餐桌,人們一直認為,紅薯葉子是動物們的飼料,怎能端上餐桌與美味佳餚相佐?其實卻不知紅薯葉是防癌的保健食品,鮮葉中所含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均高於紅薯,若與菠菜、韭菜、芹菜等蔬菜相比,其蛋白質、胡蘿蔔素、膳食纖維、鈣磷鐵及維生素C的含量,都在這些蔬菜之上。尤其是B族維生素以及鈣鐵含量,相當於菠菜的兩倍,就連紅薯葉柄,也進了星級賓館,有一道名菜,叫"孫悟空大鬧天宮",用爆炒大蝦與紅薯葉柄拼成,價格不菲。紅薯葉具有增強免疫能力,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降低血糖,通便利尿的功能,此外還有預防動脈硬化、各種腫瘤、防止細胞癌變,保護視力等都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紅薯葉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炒,可做湯,可涼拌,也可配菜做餡。,還可以醃製鹹菜。

真應該感謝那一位下南洋的商人,是他冒著生命危險,從呂宋島把紅薯苗偷運回中國,使得紅薯在中華大地上繁育開來(見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甘薯疏序》)可以斷言,在災荒年代,若不是紅薯當家,又不知有多少人成為餓殍?不知有多少白骨填堆溝壑原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