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平樂,再現宋時景—為您解讀劇中事件的歷史真相(2)

第一期,我們說到《清平樂》劇中第一集所展現的仁宗朝初期,統治階級內部的兩個主要矛盾,一是仁宗“生母之謎”在第一期已經進行了詳細解讀

一曲清平樂,再現宋時景—為您解讀劇中事件的歷史真相(1) 。本期,主要給各位讀者講一講第二個主要問題,也就是仁宗趙禎和太后劉娥的權力之爭。

劉太后在我國古代歷史中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在古代對她的評價中常常與漢朝初期的太后呂雉和唐時的武則天相提並論,後世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劉太后,是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從乾興元年(1022年)仁宗趙禎即位,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去世,在長達12年的時間裡一直把持朝政,號令天下。仁宗直到劉太后去世後,才真正的掌管大權。

一曲清平樂,再現宋時景—為您解讀劇中事件的歷史真相(2)

太后劉娥像

劉娥的一生相當傳奇,她本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因父母雙親早逝家道中落而寄居於親人家中,還未成年便做了歌女。劉娥生的貌美且能歌善舞,後來嫁給銀匠龔美,並隨龔美去汴梁謀生。

在京師,這龔美買賣做的不好,便打算將劉娥賣掉,再嫁他人。指揮使張耆見劉娥貌美便將她推薦給時任韓王的趙恆(即日後的宋真宗),趙恆一見劉娥,大為喜愛。但是不久,就有人稟報宋太宗,說韓王整日與一民間女子嬉戲,身體每況日下,太宗聽聞大怒,令趙恆將劉娥趕出王府。不久,又為趙恆賜婚。雖然有阻礙,但趙恆實在太喜愛劉娥了,遂將劉娥秘密安置在張耆家中,不時私會。張耆見韓王極愛劉娥,侍奉得更加殷勤,為了避嫌,竟將房子讓給劉娥,自己在外面居住。由此,才出現了第二集,宋仁宗說張耆是蠢材,升官純是因為有恩劉娥。

一曲清平樂,再現宋時景—為您解讀劇中事件的歷史真相(2)

劇中截圖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駕崩,太子趙恆繼位,稱為宋真宗。後來真宗將劉娥接入宮中 ,但後宮已經有了郭皇后和其他一眾嬪妃,劉娥並無名分。入宮後,劉娥不與真宗其他妃子們爭寵,並與真宗的另一寵妃楊淑妃交情甚密,情同姐妹。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劉娥被封為四品美人。 之後,劉娥又接連晉升為修儀、德妃。劉娥後來認他的前夫龔美為兄,龔美也自此改姓劉,叫為劉美。

第一期,筆者已經將劉娥如何成為皇后進行了介紹,簡而言之就是“借腹生子”將仁宗趙禎當做劉娥所生,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劉娥得償所願被冊封為皇后。這時候還出現過一件軼事,當時的翰林學士楊億見群臣不能阻止劉娥封后,憤而拒絕起草冊封皇后的詔書,真宗只得另找他人起草。

縱觀劉娥的一生,可以說這個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家,宋真宗體弱多病經常無法臨朝,當時很多朝廷政令都是劉娥所批示。等到真宗後期,劉娥的權勢與日俱增,真宗怕宋朝再出現個武則天式的人物威脅趙宋天下,因此與當時的宰相寇準商議廢后事宜。可惜,真宗是個耙耳朵(妻管嚴),寇準準備兵變時被人告密,劉娥依靠丁謂和曹劉利用將寇準一黨一網打盡。真宗面對此種情況,盡然說“不記與準初有成言”為由,把事情全部推給了宰相寇準,寇準成了整件事的背鍋俠,丟掉了宰相之位,其後更是遭到劉娥一黨的打擊報復,最終貶到雷州(今廣東雷州半島)鬱鬱而終。

等到宋仁宗乾興元年(1022年),宋真宗駕崩,遺詔“尊皇后為皇太后,劉娥得到了監國的權利“。在《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中有記載曰:“真宗崩,遺詔尊皇后為皇太后,軍國重事,權取處分”。隨著仁宗的逐漸長大,劉太后與仁宗因為權利的摩擦日益增大。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仁宗的“立後之爭”。

仁宗趙禎最初看上了經商的王蒙正的女兒,曾向劉太后提起過此事,希望劉娥能夠賜婚。但是劉娥根本置之不理,藉口這個王姓女子“妖豔太甚,恐不利少主”,轉而將王氏女嫁給了前夫劉美的兒子。這極大傷害了青年趙禎的感情,等到趙禎15歲時,按照國家禮制需要選擇皇后進行完婚。太后是精挑細選好幾個姑娘,最後已故中書令郭崇的孫女郭氏,和已故驍騎衛上將軍張美的曾孫女張氏入圍到決賽圈。當時趙禎一眼就相中了張氏。本來皇帝選中誰,誰就是皇后。可惜趙禎的意願再次遭到劉娥的反對。劉娥一番審視後,認為張氏不如郭氏,在未與趙禎商量的情況下,便自作主張冊立郭氏為皇后,張氏僅為才人。這一決定又給趙禎形成了一萬點暴擊,進而造成此後很長時間內趙禎對皇后郭氏極度冷漠,也導致了郭氏廢后的悲慘命運,此種情況在劇中也得到了體現。

一曲清平樂,再現宋時景—為您解讀劇中事件的歷史真相(2)

劇中截圖

郭皇后自以為有劉太后作靠山,在宮中驕橫自恣,對待仁宗也毫無恭順之意。等到劉太后身亡仁宗親政後,郭皇后仍然我行我素。當時最受趙禎寵愛的兩個美人是尚氏和楊氏。郭後對她們倆極為的嫉妒,有一次,尚氏當著趙禎的面譏諷郭後,郭後怒不可遏,上前要抽尚氏耳光,趙禎跑過來拉偏架,偏巧一巴掌落在趙禎的脖子上。趙禎大怒,令宦官閻文應傳來宰相呂夷簡,讓他“驗視”傷痕,為其廢后尋求支持。隨後,趙禎下詔,稱皇后無子,願意當道姑,特封淨妃、玉京衝妙仙師,易名淨悟,別居長寧宮。此詔一出,朝廷大譁,甚至引發了臺諫官員在皇帝寢宮門前集體進諫的事件。但是仁宗在此事上卻極為決斷,最終以郭後被廢收場。仁宗雖然以郭皇后長時間未能生育皇子為由行廢后之舉,但實際上還是發洩對已故劉太后常年把持朝政,拒不還權的報復。

但是縱觀劉娥一生,歷代史學家對她的評價都是偏向正面的,劉娥終結了“天書”運動、結束黨爭、發行交子、興修水利、創設諫院、興辦州學,為仁宗親政後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劉娥雖擅權,至死不肯還政於宋仁宗,又時常著帝王服飾,宋廷重臣均憂慮其“行武后故事”。但是在群臣的阻力面前,劉娥能夠最終壓制內心的慾望,未走出這危險的一步。故劉娥死後,包括宋仁宗、司馬光、范仲淹等宋廷君臣對劉娥的評價是正面的。

最後,以宋朝名臣、唐宋八代家之一的司馬光對劉娥的評語為結尾:“章獻明肅皇太后(劉娥)保護聖躬,綱紀四方,進賢退奸,鎮撫中外,於趙氏實有大功。"


原創作品、違規轉載必究!

侃古聊今說歷史與您共同追劇,為您解析那劇中的歷史真相!

歡迎關注,多多探討,願與廣大讀者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