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平乐,再现宋时景—为您解读剧中事件的历史真相(2)

第一期,我们说到《清平乐》剧中第一集所展现的仁宗朝初期,统治阶级内部的两个主要矛盾,一是仁宗“生母之谜”在第一期已经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曲清平乐,再现宋时景—为您解读剧中事件的历史真相(1) 。本期,主要给各位读者讲一讲第二个主要问题,也就是仁宗赵祯和太后刘娥的权力之争。

刘太后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在古代对她的评价中常常与汉朝初期的太后吕雉和唐时的武则天相提并论,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刘太后,是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从乾兴元年(1022年)仁宗赵祯即位,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去世,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一直把持朝政,号令天下。仁宗直到刘太后去世后,才真正的掌管大权。

一曲清平乐,再现宋时景—为您解读剧中事件的历史真相(2)

太后刘娥像

刘娥的一生相当传奇,她本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因父母双亲早逝家道中落而寄居于亲人家中,还未成年便做了歌女。刘娥生的貌美且能歌善舞,后来嫁给银匠龚美,并随龚美去汴梁谋生。

在京师,这龚美买卖做的不好,便打算将刘娥卖掉,再嫁他人。指挥使张耆见刘娥貌美便将她推荐给时任韩王的赵恒(即日后的宋真宗),赵恒一见刘娥,大为喜爱。但是不久,就有人禀报宋太宗,说韩王整日与一民间女子嬉戏,身体每况日下,太宗听闻大怒,令赵恒将刘娥赶出王府。不久,又为赵恒赐婚。虽然有阻碍,但赵恒实在太喜爱刘娥了,遂将刘娥秘密安置在张耆家中,不时私会。张耆见韩王极爱刘娥,侍奉得更加殷勤,为了避嫌,竟将房子让给刘娥,自己在外面居住。由此,才出现了第二集,宋仁宗说张耆是蠢材,升官纯是因为有恩刘娥。

一曲清平乐,再现宋时景—为您解读剧中事件的历史真相(2)

剧中截图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继位,称为宋真宗。后来真宗将刘娥接入宫中 ,但后宫已经有了郭皇后和其他一众嫔妃,刘娥并无名分。入宫后,刘娥不与真宗其他妃子们争宠,并与真宗的另一宠妃杨淑妃交情甚密,情同姐妹。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刘娥被封为四品美人。 之后,刘娥又接连晋升为修仪、德妃。刘娥后来认他的前夫龚美为兄,龚美也自此改姓刘,叫为刘美。

第一期,笔者已经将刘娥如何成为皇后进行了介绍,简而言之就是“借腹生子”将仁宗赵祯当做刘娥所生,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刘娥得偿所愿被册封为皇后。这时候还出现过一件轶事,当时的翰林学士杨亿见群臣不能阻止刘娥封后,愤而拒绝起草册封皇后的诏书,真宗只得另找他人起草。

纵观刘娥的一生,可以说这个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家,宋真宗体弱多病经常无法临朝,当时很多朝廷政令都是刘娥所批示。等到真宗后期,刘娥的权势与日俱增,真宗怕宋朝再出现个武则天式的人物威胁赵宋天下,因此与当时的宰相寇准商议废后事宜。可惜,真宗是个耙耳朵(妻管严),寇准准备兵变时被人告密,刘娥依靠丁谓和曹刘利用将寇准一党一网打尽。真宗面对此种情况,尽然说“不记与准初有成言”为由,把事情全部推给了宰相寇准,寇准成了整件事的背锅侠,丢掉了宰相之位,其后更是遭到刘娥一党的打击报复,最终贬到雷州(今广东雷州半岛)郁郁而终。

等到宋仁宗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刘娥得到了监国的权利“。在《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中有记载曰:“真宗崩,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随着仁宗的逐渐长大,刘太后与仁宗因为权利的摩擦日益增大。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仁宗的“立后之争”。

仁宗赵祯最初看上了经商的王蒙正的女儿,曾向刘太后提起过此事,希望刘娥能够赐婚。但是刘娥根本置之不理,借口这个王姓女子“妖艳太甚,恐不利少主”,转而将王氏女嫁给了前夫刘美的儿子。这极大伤害了青年赵祯的感情,等到赵祯15岁时,按照国家礼制需要选择皇后进行完婚。太后是精挑细选好几个姑娘,最后已故中书令郭崇的孙女郭氏,和已故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入围到决赛圈。当时赵祯一眼就相中了张氏。本来皇帝选中谁,谁就是皇后。可惜赵祯的意愿再次遭到刘娥的反对。刘娥一番审视后,认为张氏不如郭氏,在未与赵祯商量的情况下,便自作主张册立郭氏为皇后,张氏仅为才人。这一决定又给赵祯形成了一万点暴击,进而造成此后很长时间内赵祯对皇后郭氏极度冷漠,也导致了郭氏废后的悲惨命运,此种情况在剧中也得到了体现。

一曲清平乐,再现宋时景—为您解读剧中事件的历史真相(2)

剧中截图

郭皇后自以为有刘太后作靠山,在宫中骄横自恣,对待仁宗也毫无恭顺之意。等到刘太后身亡仁宗亲政后,郭皇后仍然我行我素。当时最受赵祯宠爱的两个美人是尚氏和杨氏。郭后对她们俩极为的嫉妒,有一次,尚氏当着赵祯的面讥讽郭后,郭后怒不可遏,上前要抽尚氏耳光,赵祯跑过来拉偏架,偏巧一巴掌落在赵祯的脖子上。赵祯大怒,令宦官阎文应传来宰相吕夷简,让他“验视”伤痕,为其废后寻求支持。随后,赵祯下诏,称皇后无子,愿意当道姑,特封净妃、玉京冲妙仙师,易名净悟,别居长宁宫。此诏一出,朝廷大哗,甚至引发了台谏官员在皇帝寝宫门前集体进谏的事件。但是仁宗在此事上却极为决断,最终以郭后被废收场。仁宗虽然以郭皇后长时间未能生育皇子为由行废后之举,但实际上还是发泄对已故刘太后常年把持朝政,拒不还权的报复。

但是纵观刘娥一生,历代史学家对她的评价都是偏向正面的,刘娥终结了“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娥虽擅权,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又时常着帝王服饰,宋廷重臣均忧虑其“行武后故事”。但是在群臣的阻力面前,刘娥能够最终压制内心的欲望,未走出这危险的一步。故刘娥死后,包括宋仁宗、司马光、范仲淹等宋廷君臣对刘娥的评价是正面的。

最后,以宋朝名臣、唐宋八代家之一的司马光对刘娥的评语为结尾:“章献明肃皇太后(刘娥)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


原创作品、违规转载必究!

侃古聊今说历史与您共同追剧,为您解析那剧中的历史真相!

欢迎关注,多多探讨,愿与广大读者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