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分丨我們與惡的距離可遠可近!

—我們與惡之間的距離可近可遠

—我們與惡之間的介質似人非人

—我們與惡之間的關係時密時疏

安利一部高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賈靜雯主演,褪去在內地劇中的甜美,化身知性高層,在受害者家屬、新聞工作者、妻子、母親之間變換角色,將不同性格的角色進行了淋漓的詮釋,不論是裝扮還是演技雙雙超標!

看到劇名,很容易讓人誤解這是一部犯罪題材的劇,或者類似《追兇者也》的劇情,甚至看完開篇我依然有這種感覺。開篇就是新聞中在播報一個精神病型的殺手在電影院惡意殺害無辜市民,法院宣判的消息,我所聯想的是兇手被判決,但受害者家屬依然不能接受,繼續糾纏的套路。其實不然,開篇以這則消息為誘餌,一方面引出了全劇的介質:新聞,一方面給出了本劇的背景:面對有精神或心理問題的殺人兇手,關係不同的人群會有什麼不同的解答!

豆瓣9.5分丨我們與惡的距離可遠可近!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想要通過刺入精神/心理犯罪本身,研究這種犯罪背後的意義,從而得出有效的解決方法去儘可能避免這種類型的犯罪出現的劇集,如果取得效果對社會安全將是一大步的跨越。但反過來,這是一個空白的無人觸及的領域,結果是電視讓我們猜到的,但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事不關己,無從關心。

全劇10集,劇情、節奏、構思緊湊有序,開篇勁爆,劇中詳實,結尾利落。全劇沒有繃著一根弦的壓抑氛圍,也沒有去針對一個個具象事件,而是很巧妙地將人群作為一個個主體來牽引劇情的走向,劇中有犯人、犯人家屬、受害者、受害者家屬、法扶人權律師、精神病醫生、社會人群和一個特殊的存在:新聞工作者,每個演員身上附帶著不同的角色,角色與角色之間的摩擦碰撞,透過新聞這個沒有屬性的介質,將不同人群的定位有條不紊地進行了詮釋。全劇自始至終沒有提到惡到底有多惡,更沒有用善來反襯惡,一句話,一個細節就能讓人自我分辨,善惡是非。

在講述所有人群的之前,我們必須先聊聊新聞這個介質,因為它在劇中“居功至偉”。新聞的屬性是做新聞的人賦予的,新聞已被詬病多時,這把雙刃劍總能給社會意想不到的結果,加之現在是網絡社會,網絡暴力不亞於真刀實槍的威力。新聞人是很矛盾的,一邊要收視率,一邊要以事實說話,一個新聞品性的樹立有著漫長的過程,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也有偏離航線的,造假,以偏概全,斷章取義屢見不鮮,但作為公眾媒體,差之毫釐,謬之千里。而社會大眾最信任的信息來源依然是新聞,所以新聞就會被附上七彩的顏色和千變萬化的屬性,屬性不同,當然結果不一。

豆瓣9.5分丨我們與惡的距離可遠可近!

惡的源頭:殺人犯

劇中沒有對殺人犯進行過多的描述,但他們的的確確是整個事件的源頭,有了他們才有了後續一系列的角色定義。在這些犯人身上找不到殺人理由,沒有我們所常見的行兇原因,他們或是精神層面或是心裡層面都存在著不可抗拒的問題,犯罪的過程就像吃飯一樣冷靜和尋常。

劇中開篇的李曉明,給人的感覺各方面正常,似乎邪氣入體一般,就是要完成一件大事,在宣判以後,律師要求進行謹慎鑑定,甚至動員他見家人,來揭開他殺人的原因,來破開這種人格真正的殺人原因,很不合時宜,犯人被立即執行死刑,線索中斷,從頭再來,那一刻王赦是崩潰的,因為他剛剛取得了進展,難道罪犯真的沒有訴說的權利。

而應思聰最後獲得瞭解救,當然他沒有造成任何傷害,在姐姐,醫生,曉文,哥們、父親的共同協助下,他走出了心理疾病,獲得了社會的諒解,也有了自己的生活。當然這是劇本的安排,也讓人們從李曉明哪沒有得到的答案在應思聰的身上得到了呼應,也讓所有人的努力在最後得到了迴響。

豆瓣9.5分丨我們與惡的距離可遠可近!

惡的延伸:一樣的家屬,不一樣的受害者

一方是受害者家屬,我覺得他們不管怎樣的的心理都值得被理解和寬恕,晴天霹靂所帶來的一定是血淋淋的後遺症,罪犯繩之以法對他們來說絲毫沒有起到緩解的作用,他們的傷口癒合起來太慢,他們的悲憤更無人可替代。他們不是十惡不赦之人,他們只能將這種悲憤轉移到犯人家屬身上,讓他們感同身受,直面社會的譴責來達到癒合的作用而已。

宋喬安是受害者家屬之一,宋喬安的真個心理情緒來源,一方面她覺得自己對於天彥的死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心裡極度的悔恨和自責;一方面來自於失去孩子的悲痛無處發洩;另一方面,天晴和老公的牴觸,當天晴說“你為什麼沒有和劉天彥一塊死”的時候,她的自責在這一刻被撕開,所有的掩飾無處遁形,她的悲傷無意複製,老公精神出軌,女孩憎惡,同時議論....讓一個失去孩子的白領精英站在了崩潰的邊緣。

豆瓣9.5分丨我們與惡的距離可遠可近!

對於受害者家屬來說,他們需要一個悲傷的發洩口,他們不只是對罪犯深惡痛疾,他們更想讓受害者家屬面臨更難看的境況,所以宋喬安讓人跟蹤了李曉文,縱使李曉明已經被槍決,她也要讓李家人曝光在大眾視野中,讓他們再一次被指指點點,來達到自己的心理平衡。可理解但不認同,這種表面的發洩只是逞一時之快。

劇中宋喬安面對李曉文對於跟蹤他們家人的報道的怒吼“難道作為受害者家屬就永遠沒有活下去的權利嗎”,“那我兒子有活下去的權利嗎?”無可辯駁,也無從解釋,有多悲痛,當事人知道。

豆瓣9.5分丨我們與惡的距離可遠可近!

作為罪犯家屬,在北一倫倫曝光之後,選擇躲避,甚至李曉明的媽媽一直戴口罩,他們知道兒子犯了不可饒恕的罪過,但也不是他們所能想到和阻止的,在整部劇的最後,面對鏡頭,李曉明的媽媽說“後來我發現再大的折磨和悲哀都比上成為殺人犯的媽媽”,死很容易,活著何其難。

豆瓣9.5分丨我們與惡的距離可遠可近!

另一個就是應思聰的姐姐,面對弟弟出現這種情況,姐姐既害怕弟弟受到過多輿論傷害,又害怕別人知道弟弟的情況,又覺得很對不起受害者,又擔心弟弟出去做出別的事情。因為這件事丟失了自己的婚姻(當然那是個渣男),但李曉文和應思悅的相互鼓勵和幫助,讓他們度過了這一切複雜的情況,因為她們都懂得各自的難處。

豆瓣9.5分丨我們與惡的距離可遠可近!

惡的救贖:走在背後的醫生和律師

王赦是一位法扶人權律師,我覺得和法律援助似乎是一個性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他在劇中主要的服務對象就是有精神和心理問題的罪犯,他不是要為這些罪犯辯駁什麼,他在想可不可以打通這些人的心理,瞭解他們這麼做真正的原因,通過新聞的多方合作,將這種現象傳播給大眾,從而達到預警和預防的作用。打擊罪犯固然重要,但探究出其中的原委更重要,他們不是一群普通的罪犯,嚴懲只是一種手段,更甚者會招來模仿者。

應思聰闖入了王赦女兒所在的幼兒園,但反過來王赦要為應思聰辯護,妻子萬分不理解,爸爸要為威脅女兒安全的人辯護。這個角色註定了不會被理解,當他失去了他的第二個孩子時,岳父在醫院走廊大罵“你怎麼可以這麼自私”,他放棄了!甘心嗎?不甘心又如何,當然,結局是完美的,妻子支持,他聯繫李曉明的家屬面對公眾在電視上道歉和闡述心理,幫助受害人,來獲得解脫和救贖,這是對於社會最好的反饋!

豆瓣9.5分丨我們與惡的距離可遠可近!

另一個正面的角色就是精神病醫生,宋喬安和她的老公林一俊,這是一對打算丁克的歡喜冤家,可愛,善良,有同理心,在很多精神病患者出院後,出現了危害社會的現象,會有人反過來去責怪他們,但他們也是按照指標去做事,達標了才能出院,他們不是神,控制不了事態發展。

宋喬安是我整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所有人都信任的對象,姐姐可以說出內心的不堪,天晴最喜歡的小姨,能夠寬慰姐夫,安撫患者的醫生,就像一個橋樑,打通了所有人的之間的彆扭關係。她也曾是直面危險的受害者,但她和這些精神病患者有同理心,她理解他們行為的初衷。

他們的共同點都在於救贖而不是單純的懲罰或者救治,病人和犯人也是擁有人權的群體,他們的錯誤他們承受,但他們的人權也應該得到享受。

豆瓣9.5分丨我們與惡的距離可遠可近!

沒有屬性的新聞帶著人的本性

新聞在本劇中是個貫穿始終的線索,開篇新聞引出了一連串的人物關係, 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也看到新聞的亂象,因為一個剪切的新聞報道,導致了擁有精神疾病罪犯和家人的自殺,網上目前的自述,字字珠璣“你們採訪了所有的人,為什麼就不來採訪我,我才是知道真正原因的那個人”,一時間新聞被推上風口浪尖,民眾開始倒戈,矛頭直指做新聞的人。我們就是這麼有意思的人,弱者永遠值得同情,當然這裡不是指新聞或者那對母子。

豆瓣9.5分丨我們與惡的距離可遠可近!

當然新聞報道者的決定來自於上層的新聞人,劇中就是擁有這家新聞臺的老闆,他需要的是廣告、曝光、收視率帶來的錢。李曉文說你們怪這個,怪那個,你們從沒有想過你們也在殺人,你們所怪的東西也不能成為你們殺人的理由。

宋喬安其實一直有注意到這種現象,甚至試圖改變,但最後她被無緣無故調職,最後選擇不與其同流合汙。只能說這是個大工程,就是發展到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依然避免不了新聞造假,而網絡暴力愈加嚴重。

劇中最明顯的是李曉文的學長通過騙取李曉文的感情,故意拍攝,然後經過不實的報道引來了網絡對於李曉文的暴力,甚至受害者家屬的謾罵,以至於房東的門店受牽連,新聞的不實就像一把剪刀,殺人不用負責任,李曉文那句“你們殺的人沒有比我哥的少”,只不過你們的殺人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一個是有形的一個是無形的,就像別人問你“精神出軌和身體出軌,你更不能原諒哪個?”,但問的人忘了,這兩者都是出軌,我為什麼要選擇一種原諒,他們都不可原諒。

豆瓣9.5分丨我們與惡的距離可遠可近!

整部劇的節奏也是該劇的亮點,慢的時候可以把宋喬平的心理細節原由慢慢講給你聽,快的時候從最壞的結局一下子跳到解決方案,該有的情節都有了,結局不需要拖拖踏踏的給一個過程,結局沒有好到一定程度,但在向這好的方向發展,喬安最後有句話“希望就在雲的背後”,那裡有光可以直射進來,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最好的解脫。

臺劇總給人一種真實感,在《惡作劇之吻》中,有一幕湘琴被騙走的橋段,就好像真實的在大街上發生,而《我們與惡的距離》也給樂我們很多生活的湖面,尤其在最後的採訪環節,就好像真實地存在,真實的在闡述,而這種代入感也更讓人沉浸其中。

豆瓣9.5分丨我們與惡的距離可遠可近!

當然,最後要誇誇我們的賈女神,太令人驚豔,我對她的印象還在《倚天屠龍記》裡的趙敏,這次的反轉讓人眼前一亮,精準到位,矛盾、故作堅強、悲傷、逃避等等各種複雜的情緒都在她的演技中爆發,跟李曉文吵架時的那顆眼淚更擊中了我心,她成就了這個複雜的角色。當然每一個演員的演繹都夠精彩,甚至連天晴的扮演者都讓你覺得這就是一個內心缺愛,甚至憎惡母親的小女孩。

豆瓣9.5分丨我們與惡的距離可遠可近!

“其實,我們都是好人,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老天到底想要我們學會什麼”,我們怪罪不了任何人,我們理解任何人,我們只能同情我們自己。

豆瓣9.5分丨我們與惡的距離可遠可近!

豆瓣9.5分丨我們與惡的距離可遠可近!

這樣深層的社會劇在韓劇中倒是經常看見,這種新型的時代劇情更是當下社會民眾所應該看到的,較之於都市時尚換裝感情劇,這種劇目更能帶來社會的反思和現狀的進步,我們的關注點會從變態殺人移到殺人的原因。

第一彈上有完整的資源,想看的可以移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