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跡涼州,朋友提出一個問題,“為何面積相差不大的中國和歐洲,一個能長期統一,一個卻長久地陷於分裂”。疑問在此地提出,也算應景,涼州本身就是一個與中國統一相關的歷史標識。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文明”。
“文明”,是一個異常厚重的概念,特別是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更是如此,幾乎重的如南極洲的萬年冰蓋,讓人仰望的如此費力,卻又不斷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中華文明,一直為中國人津津樂道,彷彿一件絢麗的服飾,穿上它會自覺博學、自信,而這種自信來自於我們的歷史,來自於我們的祖先,來自於我們五千年的文明積澱。
“歐洲文明難道不絢爛嗎?古希臘羅馬文明難道不耀眼嗎?”朋友又是連發兩問。是的,歐洲文明與古老的東方文明一樣在人類的歷史上熠熠生輝。問題在於,文明的本質。答案蘊藏於中華文明的內核之中。中華文明暗然隱存著一股“大一統”的魅力,這種魅力彷彿是江南長巷中的一股酒香,並沒有那麼明顯,卻又深埋於中華民族的基因血脈之中。
是的,中國疆域能夠長久統一的鑰匙就在於中華文明的魅力。正是這股魅力,足以使古代中國引得百族歸附,四海臣服,天下井然。
近代以來歐洲國家疆域的建構深深根植於一種概念——民族主義。對於民族主義理念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一個國家的”執著追求,使得先進歐洲國家的版圖多少存在這一思想的痕跡。與之不同,中華民族是一個從帝制中國一路延續的歷史民族,是一個從古代天下“大一統”觀念中一路走來的文化民族。不同於歐洲國家對同一民族內部血緣一致的內在要求,中華民族的構成內核在於對“大一統”的認同,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正是中華文明的深深魅力,使得古代“華夏”周邊各族群紛紛呈現出對“中國”之地的強大向心力。他們紛紛從邊緣向“中國”邁進,而後習“中國”之法,飲“中國”之食,學“中國”之文,與“中國”通婚,以中華自居。毫無疑問,中國之壯大與統一莫不根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