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風景文物——文明旅行

如果說文明是一座城市“精氣神”的話,那麼文明旅遊就是一座城市最美的風景。

珍愛風景文物——文明旅行

文明出行,不僅是個人素養的體現,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有序程度的標誌之一。旅遊,早已成為新的生活方式,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活躍了地方經濟。而旅遊如何與文明相伴,對每個遊客乃至旅遊部門來說,都是一個考驗。文明旅遊既需要遊客自律,也需要旅遊管理部門以及旅行社、景區等相關方面加強引導。全方位地培養樹立文明典型,引導和促進文明習慣不斷養成,才能呼籲每一位遊客自覺遵守文明旅遊規範。

珍愛風景文物——文明旅行

旅遊已成為大眾化、常態化的生活方式,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文明行為,人們對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文明行為給予了高度肯定。然而在各個景點、景區經常看到遊客的不文明行為,這種不文明旅遊行為往往成為導致旅遊景區環境汙染、景觀質量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糾正部分遊客在出遊過程中出現的不文明旅遊行為,不僅關乎公民個人素質,而且成為塑造良好國家形象的重要方面。

珍愛風景文物——文明旅行

遊客外出旅遊,是希望求得身心放鬆,心情愉悅,緩解工作疲勞。然而在各個景點景區難免看到很多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國內旅遊和國外旅遊的發展特徵不同,遊客所表現出來的不文明旅遊行為也有所區別。2006年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遊局徵集"中國公民旅遊不文明行為表現"和"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建議",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的不文明行為表現有所差異。

1、國內旅遊中的不文明旅遊行為

通過對國內旅遊的調查分析可以發現,遊客在國內旅遊中所表現出來的不文明行為主要有以下方面:

(1)隨處拋丟垃圾、廢棄物,隨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汙染公共環境;

珍愛風景文物——文明旅行

(2)在非吸菸區吸菸,打噴嚏不掩口鼻,危害他人健康;

珍愛風景文物——文明旅行

(3)坐公交車、乘電梯、購物、買票、參觀、就餐時爭搶擁擠、插隊加塞,不謙讓老幼病殘孕;

珍愛風景文物——文明旅行

(4)在公共交通工具、賓館飯店、劇場影院等公共場所高聲接打電話、猜拳行令、喧譁吵鬧;

珍愛風景文物——文明旅行

(5)在景觀文物、服務設施上亂刻亂劃,踩踏禁行綠地,攀爬摘折花木;

珍愛風景文物——文明旅行

(6)不聽勸阻餵食、投打動物,危害動物安全;

珍愛風景文物——文明旅行

(7)在他人面前打赤膊、袒胸敞懷,在房間外穿睡衣活動,穿著不合時宜;

(8)講黃色段子、宣揚封建迷信、傳播胡編亂造的政治笑話,熱衷低級趣味;

(9)強拉外賓合影,違反規定拍照、錄像;

(10)吃自助餐時多拿多佔,離開賓館飯店時取走非贈品,貪小便宜。

上述不文明旅遊行為的危害體現在多個方面。從最根本的危害而言, "遊客的不文明旅遊行為極易造成旅遊景區整體吸引力下降、旅遊價值降低,嚴重影響著旅遊景區(點) 的可持續發展, 甚至還可能給景區帶來災難性影響, "如違章抽菸、燃放爆竹、違章野炊等行為很容易引起火災。從最直接的影響而言, 遊客的不文明旅遊行為給旅遊景區環境管理、景觀管理帶來極大的困難。其次, 遊客不文明旅遊行為本身往往成為其他遊客遊覽活動中的視覺汙染, 影響遊興, 破壞環境氣氛, 進而影響其他遊客的遊覽質量。

2、旅遊者國外旅遊不文明行為

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隨著境外旅遊的升溫,中國人將自己的足跡印到世界更多地方之際,也用自己的言行,在世界面前勾畫著中國人的形象,每個公民都是中國的形象大使。根據2006年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遊局徵集"中國公民旅遊不文明行為表現"和"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建議"的徵集結果,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的不文明旅遊行為有如下表現:

(1)隨處拋丟垃圾、廢棄物,隨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廁所不沖水,不講衛生留髒跡;

(2)無視禁菸標誌想吸就吸,汙染公共空間,危害他人健康;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爭搶擁擠,購物、參觀時插隊加塞,排隊等候時跨越黃線;

(4)在車船、飛機、餐廳、賓館、景點等公共場所高聲接打電話、呼朋喚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鬧;

(5)在教堂、寺廟等宗教場所嬉戲、玩笑,不尊重當地居民風俗;

(6)大庭廣眾之下脫去鞋襪、赤膊袒胸,把褲腿捲到膝蓋以上、翹"二郎腿",酒足飯飽後毫不掩飾地剔牙,臥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礙觀瞻;

(7)說話髒字連篇,舉止粗魯專橫,遇到糾紛或不順心的事大發脾氣,惡語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養;

(8)在不打折扣的店鋪討價還價,強行拉外國人拍照、合影;

(9)涉足色情場所、參加賭博活動;

(10)不消費卻長時間佔據消費區域,吃自助餐時多拿浪費,離開賓館飯店時帶走非贈品,享受服務後不付小費,貪佔小便宜。

國家形象是由不同的影響因子組成的,其中公民形象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而公民形象是由一個個具體的的形象構成的,在外國人眼裡,具體的人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改變著他對其國民形象的看法。在國外旅遊,每個人在相當程度上都代表了他所在國家的形象,每一個人都是"國家形象大使",當我們以一個文明的、有教養的形象和氣質出現在外國人面前,尊重他人的風俗和習慣,我們也才會贏得應有的尊重。當我們以負面的形象出現在外國人面前時,我們國家的總體形象就會受到形象。

珍愛風景文物——文明旅行

不文明旅遊行為原因分析

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大眾旅遊為特徵的國內旅遊蓬勃發展,隨著遊客的增多,旅遊者的範圍增多,不文明旅遊行為也開始增多。同時國人的出遊範圍也向國外開始蔓延,很多中國遊客在國外旅遊過程中也會發生不文明行為,嚴重影響我國的形象。探究原因,不文明旅遊的產生主要有文化傳統因素、道德感弱化因素、教育傳統因素等。

珍愛風景文物——文明旅行


   1.道德感弱化因素
   人們在旅遊過程中的"道德感弱化"現象是遊客不文明行為產生的重要原因。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追求休閒、放鬆、無拘無束, 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隨意、懶散、放任、無約束的心理傾向。當一個人以旅遊者的身份在異地遊覽時,往往想擺脫日常生活中的約束, 道德的約束力量降低至最低點。此外,旅遊是一種暫時性、異地性的活動, 旅遊者擺脫了日常生活圈子中眾多熟人的監督, 所以對自己的行為舉止便少了許多顧忌與約束。在這種弱化的道德感之下,平時表現文明的人在景區遊覽時也未必會表現文明。
   2.教育傳統因素
   中國是禮儀之邦,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並向鄰國輸出禮儀文明,對鄰國影響深遠。但中國傳統社會結構中缺乏公共空間,公共空間的缺失必然造成公共意識的淡薄,也就不可能有專門針對公共空間的教育。遊客的環保意識不強、生態道德素質低下是傳統教育缺失的結果之一。文化素養低、環保意識差,遊客很少會考慮自己行為的環境影響, 因而容易在不知不覺間產生不文明行為。


3.環境保護願望未形成
   遊客不文明旅遊行為跟遊覽活動中人們難以形成保護環境的願望的特點有極大關係。環境消費心理學認為, 決定個人產生保護環境的願望的因素有三個:

1.是對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的認知,

2.是對造成環境汙染的責任歸屬的認知,

3.是對解決環境問題有效性的認知。

就旅遊活動而言, 遊客不文明行為對環境、景觀的消極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 它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往往是長期累積所形成的, 而遊客的遊覽活動是暫時性、動態性、異地性的, 所以遊客並不能看到自己的不文明旅遊行為的嚴重後果。這就致使遊客一方面對旅遊景區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缺乏認知, 另一方面對自己的不文明旅遊行為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的責任歸屬感缺乏認知。並且由於眾多遊客的不文明旅遊行為的同時存在, 也使遊客個體對解決環境問題的有效性缺乏認知而去同與其他旅遊者。這種種因素決定了遊客在遊覽活動過程中不易形成保護環境的願望, 因而也不易產生保護環境的行為。

4.旅遊經驗不足
   中國旅遊業真正發展於改革開發以後,到現在尚不到三十年的時間,遊客能夠全面參與旅遊活動的時間更短。1999年實行黃金週以後,旅遊才真正普遍起來。正是由於旅遊經驗不足,很多遊客在酒店住宿時會順手帶走酒店物品,在境外旅遊過程中會發生不尊重當地社會風俗、宗教信仰等不文明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