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梭子蟹遭“30年不遇蟹荒”?量少價高背後,扎心的不止是吃貨……

今年的中秋之夜,無論是上海、南京,還是杭州、寧波,在許多餐桌上,往年常見的梭子蟹或許將會悄然無蹤,即便出現,也將身價倍增。

自8月東海部分漁船開漁以來,沿海各水產城市就相繼有消息傳出:今年東海梭子蟹遭“30年不遇蟹荒”,“碼頭人比蟹多,千元難搶一筐”。直到10多天前,東海全面開漁,蟹少價高的情況仍在持續。

從曾經乏人問津的廉賤海產,到近年來藉助電商物流、直播帶貨之興而一躍成為網紅海鮮,梭子蟹的產量豐減總會受到關注。然而今年,本是預想中的產蟹大年,又逢捕銷旺季,苦苦撐過數月伏季休漁期的漁民不但沒有等來大豐收,反而遭遇減產;準備大幹一場的蟹商們,有的一天虧損數萬元,有的乾脆關門歇業;慕名而來的吃貨也紛紛因為高企的蟹價失望而歸。

今年梭子蟹為何減產,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

「碼頭上的等待」

凌晨4點剛過,天還未亮,鹹溼的海風把積雲推向天邊,和黛青色的小山丘連成一片。在渾黃海水的另一邊,許多人正在等待。他們有人已經熬了一整夜,有人剛剛趕來,每張臉上都寫滿了睏倦。伴著此起彼伏的哈欠聲,人們不時伸長脖子朝山海盡頭眺望……

這裡,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水產市場——舟山國際水產城。作為我國梭子蟹交易的主要集散地,在舟山投售的三疣梭子蟹的市場佔有率在整個沿海地區超過60%。正因如此,每年開漁後,舟山梭子蟹的行情對於東海乃至全國梭子蟹的產量和價格來說,都具有風向標意義。

不過,今年情況似乎有些不妙。

老費是最早感知到“不妙”的人之一。從他父親開始,費家就在緊接水產城的漁市大街上經營著一家海鮮麵館。老費記得,8月1日東海部分漁船開漁後沒幾天,他就接到了正在海上捕蟹的老友打來的視頻電話。電話那頭,老友在風雨裡扯著剛剛拉上來的漁網,用力喊道:“今年不行!剛開漁,就這麼些!”在他身後,一網拉上來的梭子蟹,數量不及往年的一半。

更直接的變化來自於麵館門口的這條漁市大街。在老費的記憶中,每年只要一開漁,漁市大街的街面就再沒有幹過。從水產城拉出的螃蟹一車接著一車,晝夜不停。冷鏈車滴嗒融化的冰水、水車裡晃盪出的海水,和著灰土垃圾,總會讓路面變得泥濘不堪。等到日頭出來一曬,整條街更是腥臭難聞,來往行人無不皺眉掩鼻。而這些天來,望著門口乾爽清潔的馬路,老費說,自己竟然有些想念往年那樣的泥濘了。



往年堵得水洩不通的碼頭如今難見車水馬龍,只見等蟹的蟹販和等待工作的搬運工。   文中圖片均雷冊淵 攝

同樣早些時候得到消息的,還有碼頭上的船老大們,王雲好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幾年前梭子蟹被炒得最熱的時候入局,經過幾年經營,現在手下已有6條捕撈作業船和4條運輸船。在他身上,腰帶、T恤和腋下包上碩大的奢侈品牌標誌和脖子上掛著的小拇指粗的金項鍊,昭示著這些年來梭子蟹生意帶給他的盆滿缽滿。要是放在往常,王雲好是不必趕早等候的。今年“行情不好”,他緊張自己每一艘到港船隻的魚獲情況,也早早地趕到了水產城碼頭。


船老大站在碼頭,親自指揮漁船靠岸。

5點,天已大亮,一艘寫著浙椒漁運88818號的運輸船終於駛入港口。船快靠近碼頭的時候,汽笛猛地“嘟——”了一聲,像是憋悶了很久後的一聲咳嗽。等在碼頭上的各路人馬瞬間振作起精神,向著船靠岸的2號碼頭擁去。

「搶到螃蟹算給你面子」

在船錨定靠岸的時候,碼頭上的水泥地面會跟著一震,穩穩站定的人,定是在碼頭泡了好多年的,佔據著人群裡圈接蟹的最佳位置;站在外圍要打一個趔趄的,多半是剛剛入局的蟹販,他們不敢爭搶,更沒有議價資格,只能等著大的經營戶們拿完貨,再看看能不能撿到一些尾單。


圍攏在碼頭等待分蟹的蟹商,人比螃蟹多。

“600筐。”船長說。王雲好顯然有些失望。往年旺季,這樣一艘運輸船出海一趟總能拉回一兩千筐梭子蟹。而今年,除了為數不多的幾天,大部分時候一船能拉回幾百筐蟹已經算是好事。甚至有些天,因為蟹少,拉一船蟹的收入還抵不上往返一趟的柴油和人工成本。王雲好愁眉不展,船員的工資已從最初的每月15000元降到了11000元。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蟹的價格終於議定,每筐(約50斤)1600元。這個價格是往年的數倍。

越來越多的人圍攏過來,大家緊緊盯著磅秤旁邊站著的中年男人。只見他大筆一揮:“**號門市40筐!”“***50筐!”……船工們立即按照指令開始流水作業,他們輪流把船艙裡的螃蟹搬出,過稱,再卸到一旁早已等候多時的三輪車上,一氣呵成。

眼看螃蟹被一車車拉走,撿漏無望,一個在旁邊等了整夜的蟹販把手裡的早餐盒一扔,嘟囔了一句:“奶奶的,回家睡覺去!”悻悻地走了。


一艘漁船已經卸完了螃蟹,沒有拿到貨的蟹販有的悻悻離開,有的在碼頭上繼續等待。

“這船蟹質量不好,價格太高,我們不拿了。”站在裡圈的劉頂傑往外擠。“要是在往年,那螃蟹,一車一車往門市裡運,不帶喘氣的。有時我說不要了,船老大還硬把蟹拉來,壓在我家門口。”老劉說,“今年真是邪,不是在買螃蟹,簡直是在搶,搶得到的都算船老大給你面子!”

劉頂傑經營的55號活鮮門市距離碼頭不過兩三百米,每年一到產蟹旺季,整條路就被堵得水洩不通,看起來近在咫尺,“沒有半個小時擠不過去”。而現在,只花一兩分鐘,老劉就來到了他的店裡。

店面位於舟山國際水產城的鮮活門市部,這裡光活品門市就有約200個,主營梭子蟹。按理說,到了梭子蟹捕銷旺季,大部分商戶都會迎來一年中最忙的時候。可如今一路走來,不但沒有見到預想中的車水馬龍,倒是有不少門市乾脆直接關了門。整條通道一眼望到底,冷清蕭瑟。

“今年蟹少,日子不好過。”老劉說。



由於蟹少,一些經營戶乾脆選擇關門歇業。整條通道一眼望到底,有些冷清蕭瑟。

「衝擊似多米諾骨牌」

蟹少價高,就像排在最前面的那張倒掉的多米諾骨牌,影響著整條產業鏈。沒有哪個環節能夠置身事外。經營戶就是其中受到衝擊最大的群體之一。

在55號門市十餘平米的店面裡,有水泥砌起的4個大小不等的水池,最多時能容納1.5萬斤螃蟹。而現在,池子裡蓄養的螃蟹還不到2000斤。

門外等著的,是老劉手下的十來個工人。男人們把T恤捲起,露出肚皮,圍坐在小桌邊打牌,女人們則三三兩兩地閒拉著家常。

這樣的局面是老劉沒有想到的。往年旺季,工人們每天得從凌晨4點一直幹到晚上11點;而現在,早上7點開工,往往到下午兩三點就沒了活兒幹,工人的工資也相應縮減為往年的一半。


安徽人劉頂傑(左一)來舟山已有30多年。從碼頭搬運工做到手下有十多個工人的經營戶,見慣了大風大浪的老劉說,這麼多年從沒遇過今年這樣的情況。

身處其中的人都知道,捕蟹有“說法兒”。在老劉和許多經營戶的預測中,按照隔年為大小年的規律,今年應該是個產蟹大年。而且早在開漁之前,一些以旅遊為主的休閒捕撈船出海試捕,傳回來的消息也是“今年的螃蟹又多又肥”。正因如此,老劉才租下了同一區域內的60號門市,將經營規模擴大了一倍,準備等開漁之後大幹一番。誰也沒想到,現如今,3個月近16萬的房租打了水漂……

面臨衝擊的經營戶不止劉頂傑一家,而在經營戶下游,電商行業也正實實在在地承受著壓力。

曾俊和徐小衛已經兩天不敢發貨了。同為80後的兩人在某電商平臺上經營著一家名為“舟鮮匯”的海鮮店鋪。在他們的店鋪裡,4斤梭子蟹的包郵價格為208元,平均每斤52元。而當天梭子蟹的進價是每斤55元。此外,每單還要花費35元的打包和快遞費用。他們無力承擔這樣的差價。

曾俊無奈地告訴記者,雖然他們已經10多天沒有利潤了,“但在目前的情況下,沒有虧損就是好事”。一家與他們同在水產城電商產業園裡的頭部大店,開漁前參考去年的價格做了預售,沒想到今年蟹少,價格大漲,“每發一單就得虧一單錢”。




電商直播已成為水產城裡的新業態。徐小衛總會挑梭子蟹加工和打包時開播,每天有1000多人觀看。

電商之後受到衝擊的是物流行業。舟山順豐快遞客戶經理劉曉東說,原本他們以每年業務量增長60%的預測佈局了今年的人力、物力,還引進了數輛14噸的大型冷鏈車,開通了上海、杭州、寧波等6條直達線路。“冷鏈車只有在裝載量超過50%的情況下才能保本,今年訂單量少了很多,8月虧本已成定局。本來期待9月能夠有所好轉,現在看來好像也沒有可能了。”

「“30年不遇蟹荒”?」

“我做這一行幾十年,從沒遇過今年這樣的情況。”蟹局中的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經歷述說著這場“30年不遇的蟹荒”。那麼,東海梭子蟹真的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資源銳減嗎?

“今年舟山梭子蟹的投售量確實較往年有所減少。”舟山國際水產城副總經理鄭盛告訴記者。根據水產城的統計數據,2020年8月,舟山國際水產城梭子蟹的投售量為2.6萬噸,同比減少27.5%;到港投售船隻2300艘次,相比於去年同期的3100艘次,減少四分之一。


夕陽下的舟山國際水產城碼頭。搬運工王海量告訴記者,往年旺季時,進港漁船絡繹不絕,每個碼頭三面都停滿了船隻。

更大範圍內的監測數據印證了同樣的情況。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就對東海海域的漁業資源情況進行不間斷的科學監測和評估。其科技與外事科副主任、高級工程師盧佔暉向記者介紹,監測數據顯示,從今年8月1日至今,浙江全省梭子蟹的產量較去年同比減少了30%-40%。

“不過,這只是對梭子蟹產量的統計,即捕撈產出的達到上市標準的商品蟹數量同比減少了三到四成。要判斷東海梭子蟹是否真的遭遇‘蟹荒’,其資源總量是否大幅減少才是最重要的標準。”盧佔暉強調。

所謂資源量,就是指水域中蘊藏的可供採捕和利用的梭子蟹的總量。資源密度是反映資源量的重要指標。根據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監測,今年梭子蟹的資源密度較2019年下降30%,而較2013年到2019年的平均值僅下降10%。專家認為,今年梭子蟹資源量的下降幅度完全在正常的自然波動範圍之內。而從漁業資源監測的角度看,梭子蟹資源量仍處於2014年後的歷史高位。

因此,東海梭子蟹遭“30年不遇蟹荒”的說法並不科學。盧佔暉說:“更多則因為近年來梭子蟹的熱度持續不減,市場需求量大增,只要產量稍有波動,連鎖反應和市場影響就會呈幾何倍數放大,所以給人造成了‘蟹荒’的錯覺”。

「產量減少原因幾何」

如果說“30年不遇蟹荒”是博人眼球,三到四成的減產帶來的影響卻實實在在。人們都在追問,今年梭子蟹產量為何減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在漁民和蟹商們中廣為流傳著的這樣一種說法:今年螃蟹少,是因為政府沒有放蟹苗,或者少放了蟹苗。

他們所說的放蟹苗,實際上源自於一項名為“生態修復百億放流”的行動。2014年,面對產能嚴重過剩的海洋捕撈所帶來的漁業資源衰退和海洋環境汙染,浙江省發佈《浙江漁場修復振興計劃》。其中就包括“生態修復百億放流”行動——到2020年,累計增殖放流各類水生生物苗種100億尾(粒),力爭使浙江漁場的漁業資源恢復到上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在每年增殖放流的苗種中,梭子蟹的仔蟹佔有很高的比例。


工人正在測量水溫,溫度必須在11℃以下才能確保梭子蟹的存活。

但漁民和蟹商口中“政府少放了蟹苗”的傳言得不到統計數據的支持。根據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提供的《“十三五”舟山近海增殖放流情況》顯示,2016年至2019年,舟山近海增殖放流的三疣梭子蟹仔蟹數量分別為3625.7萬隻、2164.2萬隻、2422.6萬隻和2587.1萬隻。2019年投放的仔蟹數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比上一年增加了100多萬隻。

據這家研究所統計,從2015年至2019年,浙江全省平均每年增殖放流的仔蟹為2億隻—4億隻,今年舟山增殖放流的仔蟹也達3000萬隻左右“每年,增殖放流的苗種種類和數量都會根據科學測算有所調整,但近年來並未出現不放或大幅減少投放仔蟹的情況。”

蟹苗沒少投,產量為什麼減了?專家和業內人士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

首要的影響因素來自於今年的汛情。

今年,我國發生了自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汛情,長江、錢塘江等流域匯聚入海的水量驟增,沖淡水勢力極大,導致近岸海水鹽度降低,影響了梭子蟹的生長和棲息。另一方面,強勁的沖淡水衝散了原本群居的梭子蟹,也給集中捕撈帶來難度。

劉頂傑手下的工人“三哥”多年前是漁船上的一名船工,在他的記憶中,上世紀90年代也有過一次“蟹荒”。那一年雨水特別多,船上有經驗的老漁民告訴他,“今年水大,螃蟹產量不會太高”。果然,那一年螃蟹減產,許多漁民都受了損。

在海邊幹了三十多年的漁民詹淑開說,這樣的經驗在漁民中已經成為共識。江河入海口淡水量大,原本在近岸棲息、繁殖的蟹分散開來,遷往海洋更深處。“就像是平常,這個區域內的梭子蟹都住在同一個小區,一網下去,一個小區的蟹都捕上來了。現在住在一個小區的螃蟹分散了,一網下去只能捕上來幾家人。”盧佔暉打了個形象的比喻。


工人們正在分揀和加工梭子蟹,一名熟練女工將蟹分類加綁好蟹腳的時間大約只需6秒。

另外,據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監測,與三疣梭子蟹生態位高度重合的細點圓趾蟹(俗稱沙蟹),今年的資源量非常豐富。兩個物種在空間、食物上存在競爭,導致了它們的此消彼長。三疣梭子蟹資源量的減少直接影響了今年的產量。

此外,梭子蟹產量的減少也不能排除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的持續影響。

而海洋捕撈業去產能是一個久久為功的系統工程,仍需持之以恆的努力。

“梭子蟹產量豐減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非常複雜,不能一言以概之地簡單歸因。”盧佔暉總結道。

今年梭子蟹的減產並不一定是壞事。從海洋食物鏈分析,梭子蟹的減少往往會帶來其餌料魚類資源的上升。“根據我們目前的監測,今年帶魚、鯧魚等經濟魚類的產量都較往年有所增加。”盧佔暉說。

離開舟山之前,記者又去了一趟老費的麵館,帶去了他想知道的蟹少的原因。幾番交談,竟勾起了他兒時的回憶:“小時候,人走在前面那片海岸邊上,總能聽見咕咕的魚叫,抬眼就能看見海里撲騰翻滾的大黃魚,金燦燦的一片,撈也撈不完!後來慢慢地就再也見不著了……”老費嘆了口氣繼續說,“梭子蟹火了是好事,不管減產是什麼原因,我們舟山人只希望它不要重蹈大黃魚的覆轍。”


欄目主編:宰飛

文字編輯:宰飛

題圖來源:船工們正將船艙裡的梭子蟹運出。 雷冊淵 攝

文中圖片均雷冊淵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