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摧毀你職業生涯的“偽焦慮”

那些摧毀你職業生涯的“偽焦慮”

販賣焦慮,在時下的中國儼然成了一門大生意。當你打開各種“號”,焦慮之風撲面而來。它們不僅擅長利用焦慮,甚至可以製造焦慮。“雞湯文”“反雞湯文”底色都是對焦慮的炒作和亂燉。

“唯有痛苦是真實的”。適當的焦慮宛如清醒劑,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認識和看清這個世界。過度的焦慮則讓我們陷入深淵而無法自拔,荒廢了時間與精力,忽略了對家人的關心,日漸頹喪的自己也最終會埋葬生命的意義。

無良媒體的鼓譟,把個體焦慮通過以偏概全的解構,放大成為社會的負面情緒。焦慮,竟成了一門生意:利用人們對“學習”的焦慮,把碎片化的“知識”打包,美其名曰“知識付費”,卻從不告訴人們真正的知識從來不易得到,深入持久地練習和精準長期地輸出,才是掌握知識的“終極奧義”。

職場人的焦慮似乎更為嚴重,每天睜開眼:報表、計劃、PPT,彙報、總結、KPI。焦慮像海水一樣蔓延開來,無助、恐懼、茫然,似乎充斥和衝擊著每一位職場人。

然而,我們真的需要如此焦慮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們身陷焦慮不能自拔,不僅會毫無價值的消耗本可以投入到事業和家庭中的精力,而且終將摧毀自己的身心。

哪些毫無價值的“焦慮”,是我們應該儘快超離出來的呢?以下觀點,與大家分享:

一、“我這麼努力,為什麼還是廢柴?”其實,我們需要從兩個“關鍵詞”理解這一問題。第一,你“努力”的方向對嗎?有價值嗎?你所處的職場,要求你具備怎樣的能力,那麼你就應該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要精準滴灌,而不是大水漫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精力的投入是講究效率的。很多人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四面出擊,迎頭亂撞,點燈熬油,結果只是感動了自己,浪費了時間,虛耗了生命。有的人錯把“消遣”當做“學習”,零敲碎打,打魚曬網的讀了幾本“經典”,其實兩眼一抹黑,根本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到了關鍵時刻只能自顧自憐的哀嘆“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二,如何理解“廢柴”。在互聯網大時代,如果你足夠努力,根本不存在所謂“懷才不遇”,互聯網平臺給了所用人相對平等的機會。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原本被認為“百無一用的是書生”的理念被徹底顛覆了。只要你肚子裡有貨,只要你勤勉努力,成為“內容頭部”,最終自帶流量“現金流”,實現財務自由,或者至少自給自足,並不是什麼幻想。換個角度來看,即使你在職場環境遭遇種種瓶頸,四處碰壁,但至少你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衝破職場的束縛,在新的“自我維度”裡找到自己的價值。

這個時代,只有你的自我放棄,才能使你成為“廢柴”。

那些摧毀你職業生涯的“偽焦慮”

二、“為什麼所有人都針對我”。事實是你周圍的同事根本沒空搭理你。在職場,人們從來都是“利益共同體”絕沒有“命運共同體”。其實真正靠譜的體系還就是“利益共同體”。大家心照不宣的為了共同的“項目”或“目標”,組成鬆散自由的鏈接,隨著目標的推進貢獻自己的智慧,完成後各奔東西,這是多麼輕鬆的事情。在職場中,我們可以投入激情,但千萬別投入感情。因為感情從根本上講是一種情緒,誰都不喜歡和帶著情緒的人相處。因為“感情”和“情緒”讓人脆弱、敏感、多疑,對實現組織目標毫無幫助。喬幫主說的很對——“我特別喜歡和聰明人在一起工作,因為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 。”

三、“我該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管理學上有一句話:“管理即執行,領導即決策,決策即選擇。”無論是職場或是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出選擇。選擇,歸根到底是價值觀的外在體現。“更高的職務與更大的平臺”“更豐富的資源與更靠譜的團隊”“頭部城市與三四線城市”,各種選擇帶來不同的焦慮,但其實最終的選擇,總會給我們帶來或多或少不甘,因為我們總是習慣於“用已經得到的東西的缺點與我們無法得到的東西的優點比較”,於是就會陷入焦慮與痛苦的無限循環。但其實我們只要記住一句話就會打破這種循環,擺脫種種束縛,得到真正的自由——

“根本沒有正確的選擇,我們只不過是努力奮鬥,使當初的選擇變得正確”。去奮鬥吧,自由的人們!

那些摧毀你職業生涯的“偽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