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3句话最让人佩服!原来圣人是这样炼成的

纪念孔子诞辰2571周年

孔子有3句话最让人佩服!原来圣人是这样炼成的

|全文共2800字,深度阅读需11分钟,受益终生|

孔子有3句话最让人佩服!原来圣人是这样炼成的

有副传世的对联这样说: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能道通古今,德配天地,成为万世师表的,是谁?


唯有孔子。


孔子有3句话最让人佩服!原来圣人是这样炼成的


孔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之风,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影响,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明: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2020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71年纪念日。


每年的这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齐聚曲阜孔庙,隆重举行公祭孔子大典,纪念这位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卓越贡献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


有人会问,孔子为何能得到万世景仰?


当然,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今天我们分享孔子说过的3句话,足见他的丰功伟绩及对我们经久不息的影响。


1

吾道一以贯之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


意思是说,我只用一个基本道理就能将所学贯通起来。


那就是太极。我们所讲的道理统统是太极系统一路讲下来的。


所以,《易传·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也就是“中华”二字的内涵:太极就是中,由太极生发出去的两仪、四象、八卦……都叫华。


孔子有3句话最让人佩服!原来圣人是这样炼成的


万变不离其宗,太极是一切一切的根本。


太极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名词。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孔子说出来的。孔子以前没有人讲,说这就是太极。


孔子非常了解伏羲。伏羲当时想,世界上有件东西大到没有外面,小到没有里面,那叫什么名字呢?后来孔子说,对了,就用太极。


太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于是,孔子由太极思想而发出去,讲了忠恕等儒家思想。再收回来就是一个仁字,其实仁就是阴阳。


最古老的“仁”字是一竖两横,就是一阳一阴,就是男女好合。两性和合就叫仁。所以仁是做人的基础。


孔子有3句话最让人佩服!原来圣人是这样炼成的


孔子的一贯之道,阐述了天地大道,为人之道。


孔子一辈子都在做一个字,叫做藏。藏道于民,就是把道从有位置的大人藏到一般的人。孔子有教无类,他是第一次把教育推到平民。


为什么我们那么尊重孔子,就是因为有了孔子以后,老百姓变聪明了。


孔子所论、所藏的“道”,集中体现在《论语》里面。


什么叫《论语》?论那个言字旁换成车字旁,就是车轮的“轮”字。


大家想想看,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不要认为是什么航天科技或者什么,其实就是轮子!只要没有轮子,什么都不存在。


我们想想看,哪个东西不需要轮子?轮子诞生的基本构想,就是周而复始,循环反复。


人类的文明离不开轮子,我们现在常说历史的车轮,就表示时间像轮子一样向前。


所以,《论语》就是用嘴巴讲的轮子,它有两个意义:


一、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法则。

不读《论语》,怎么懂得如何做人做事?


二、是以身作则的最佳榜样。

要以什么作则,把《论语》拿来看,照《论语》去做,就以身作则了。


时至今日,仍然如此。


2

学天时习之


我们都知道《论语》第一篇叫《学而》,开篇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第七篇叫《述而》,述而不作。


其实,这里“而”字不对的,没办法解释。


为什么?因为我们把字抄错了。


古代的“而”字跟“天”写得很像,所以抄的人就把“天”抄成了“而”。


学而时习之,其实是学天时习之。


述而不作,其实是述不作。


这也就是孔子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


我们中国的学问都是从大自然来,我们以大自然做老师,我们向大自然学习。


《易经》被称为天人之学,因为它和自然中出现的河图洛书的传说有很大的关系。


为什么在黄河滚滚的水流当中,会突然出现这么一匹很奇怪的龙马,既不像龙也不像马,它的肚子旁边有这些记号,是谁弄的呢?


后来又说,这是老天给我们的,也就是我们后来讲的“天垂象”。


老天在很多地方都予以垂象,而且还生怕人看不懂,便干脆弄了些更奇特的象,以便让人们更方便地看出来。


孔子有3句话最让人佩服!原来圣人是这样炼成的


《系辞传》写得最清楚:天垂象,见吉凶


天只是一种现象而已。天是不说话的,但它会用各种现象来告知人们的吉与凶。


而又说“圣人象之”。圣人他会“象之”,这个“象”就是模仿那个自然的天象,然后想出一些道理。


无疑,孔子就是会看天象的圣人。


孔子说要向天学习,就是告诫人类不要老是觉得自己在创造发明,没有那回事。


我们现在要记住,任何事情都要用自然来做衡量的标准,合乎自然的可以做,不合乎自然的最好不要做。


反之,也许我们现在觉得很好,可是不知道后果怎么样,等到有一天知道后果是那么坏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最后才会讲,顺其自然,而不是听其自然。


顺其自然还要加上人为,不是说听其自然就什么都不管了,那是不负责任。


我们要很积极地去做,但是不要乱做,乱做就很糟糕,就叫做造孽。


我们要顺着自然的规律,同时要努力地去做,而最后结果又听自然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尽人事,听天命。


3

我观其德义耳


在马王堆帛书《要》中,孔子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非常注重易理中的德义。


正如《易经》文言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孔子也说过“不占而已”,他并不是说反对占卜,也不是说占卜是不存在的,是迷信,而是告诉我们,要先把易理初步弄清楚,再去要占,才会比较安全。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易经》在人伦方面,德是根本性的东西,所以我们讲德本才末。


当年,孔子离开周文王的时代很久,神鬼的思想已经慢慢淡化了。


他看到这个时机,就毅然决定:不再以神道设教的方式,而是纯粹用讲道理的方式来推行教化。


孔子有3句话最让人佩服!原来圣人是这样炼成的


所以,我们称他为万世师表,一点也不过分。


很可惜我们现在只知道他是万世师表,只知道他是集大成,却没有很彻底去了解和理解他。


孔子真正的用意是告诉我们,天人要合一,只有用伦理道德来合。


作为一个人,最要紧的是修德。


什么叫修德?就是修正自己的德行。天天修德,修得合乎天道,这是人生最大的目标,也是最大的成就。


但是现代人,有几个人想到孔子的真正的用意?太少了。


孔子最大的贡献,就是很坦白很直接地指出来,人类跟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伦理道德,其他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他完全站在人道的立场来发扬易学,他说人应该全心全意终身致力于四个字,就是天人合德。


因为天人一定要合一,只有靠道德才能合一,靠其他根本就合不了。


人生最重要的,最可靠的就是修身,就是修己,这是我们终身所要实践的根本。


这样的话,我们就抓住了《易经》最重要的核心,也就理解了孔子“至圣”的份量。


总之,《易经》是群经之始,大道之源。


孔子因时而动,循着时代的变化,在承继往圣先贤智慧的高伟之上,深究其理,把《易经》精神及时地扭转过来,把神道设教撇开,直截了当地教化人们为人行事的道德规范。


他非常了解《易经》是由天垂象,然后透过伏羲的一画开天,就悟出了四个字,叫做天理良心。


天理是天,良心是人,所以讲天人合一。天理和人心一配合起来,就叫伦理道德,即天人合德。


也就是在告诫人们,要修德以应天,时时合天理,人人皆可为圣贤。


伟哉,夫子!


放眼当今人类社会,风云激荡,多元发展,各种弊端也日益显现。


唯有采取孔子仁的理念,天下大同的思想,才能展现天人合一的愿景,才能让人类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于地球这个蔚蓝色的家园之上!


孔子有3句话最让人佩服!原来圣人是这样炼成的

本文策划:贾欧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