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3句話最讓人佩服!原來聖人是這樣煉成的

紀念孔子誕辰2571週年

孔子有3句話最讓人佩服!原來聖人是這樣煉成的

|全文共2800字,深度閱讀需11分鐘,受益終生|

孔子有3句話最讓人佩服!原來聖人是這樣煉成的

有副傳世的對聯這樣說:


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人之師。


能道通古今,德配天地,成為萬世師表的,是誰?


唯有孔子。


孔子有3句話最讓人佩服!原來聖人是這樣煉成的


孔子,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等,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開創私人講學的之風,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孔子去世後,後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對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影響,用一句話就可以說明: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2020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71年紀念日。


每年的這一天,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齊聚曲阜孔廟,隆重舉行公祭孔子大典,紀念這位對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卓越貢獻的偉大思想家、教育家。


有人會問,孔子為何能得到萬世景仰?


當然,他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太多,今天我們分享孔子說過的3句話,足見他的豐功偉績及對我們經久不息的影響。


1

吾道一以貫之


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


意思是說,我只用一個基本道理就能將所學貫通起來。


那就是太極。我們所講的道理統統是太極系統一路講下來的。


所以,《易傳·繫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這也就是“中華”二字的內涵:太極就是中,由太極生髮出去的兩儀、四象、八卦……都叫華。


孔子有3句話最讓人佩服!原來聖人是這樣煉成的


萬變不離其宗,太極是一切一切的根本。


太極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名詞。這句話是從哪裡來的呢?就是孔子說出來的。孔子以前沒有人講,說這就是太極。


孔子非常瞭解伏羲。伏羲當時想,世界上有件東西大到沒有外面,小到沒有裡面,那叫什麼名字呢?後來孔子說,對了,就用太極。


太極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於是,孔子由太極思想而發出去,講了忠恕等儒家思想。再收回來就是一個仁字,其實仁就是陰陽。


最古老的“仁”字是一豎兩橫,就是一陽一陰,就是男女好合。兩性和合就叫仁。所以仁是做人的基礎。


孔子有3句話最讓人佩服!原來聖人是這樣煉成的


孔子的一貫之道,闡述了天地大道,為人之道。


孔子一輩子都在做一個字,叫做藏。藏道於民,就是把道從有位置的大人藏到一般的人。孔子有教無類,他是第一次把教育推到平民。


為什麼我們那麼尊重孔子,就是因為有了孔子以後,老百姓變聰明瞭。


孔子所論、所藏的“道”,集中體現在《論語》裡面。


什麼叫《論語》?論那個言字旁換成車字旁,就是車輪的“輪”字。


大家想想看,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不要認為是什麼航天科技或者什麼,其實就是輪子!只要沒有輪子,什麼都不存在。


我們想想看,哪個東西不需要輪子?輪子誕生的基本構想,就是週而復始,循環反覆。


人類的文明離不開輪子,我們現在常說歷史的車輪,就表示時間像輪子一樣向前。


所以,《論語》就是用嘴巴講的輪子,它有兩個意義:


一、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法則。

不讀《論語》,怎麼懂得如何做人做事?


二、是以身作則的最佳榜樣。

要以什麼作則,把《論語》拿來看,照《論語》去做,就以身作則了。


時至今日,仍然如此。


2

學天時習之


我們都知道《論語》第一篇叫《學而》,開篇第一句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第七篇叫《述而》,述而不作。


其實,這裡“而”字不對的,沒辦法解釋。


為什麼?因為我們把字抄錯了。


古代的“而”字跟“天”寫得很像,所以抄的人就把“天”抄成了“而”。


學而時習之,其實是學天時習之。


述而不作,其實是述不作。


這也就是孔子倡導天人合一的思想。


我們中國的學問都是從大自然來,我們以大自然做老師,我們向大自然學習。


《易經》被稱為天人之學,因為它和自然中出現的河圖洛書的傳說有很大的關係。


為什麼在黃河滾滾的水流當中,會突然出現這麼一匹很奇怪的龍馬,既不像龍也不像馬,它的肚子旁邊有這些記號,是誰弄的呢?


後來又說,這是老天給我們的,也就是我們後來講的“天垂象”。


老天在很多地方都予以垂象,而且還生怕人看不懂,便乾脆弄了些更奇特的象,以便讓人們更方便地看出來。


孔子有3句話最讓人佩服!原來聖人是這樣煉成的


《繫辭傳》寫得最清楚:天垂象,見吉凶


天只是一種現象而已。天是不說話的,但它會用各種現象來告知人們的吉與兇。


而又說“聖人象之”。聖人他會“象之”,這個“象”就是模仿那個自然的天象,然後想出一些道理。


無疑,孔子就是會看天象的聖人。


孔子說要向天學習,就是告誡人類不要老是覺得自己在創造發明,沒有那回事。


我們現在要記住,任何事情都要用自然來做衡量的標準,合乎自然的可以做,不合乎自然的最好不要做。


反之,也許我們現在覺得很好,可是不知道後果怎麼樣,等到有一天知道後果是那麼壞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我們最後才會講,順其自然,而不是聽其自然。


順其自然還要加上人為,不是說聽其自然就什麼都不管了,那是不負責任。


我們要很積極地去做,但是不要亂做,亂做就很糟糕,就叫做造孽。


我們要順著自然的規律,同時要努力地去做,而最後結果又聽自然的,這就是孔子所說的盡人事,聽天命。


3

我觀其德義耳


在馬王堆帛書《要》中,孔子說:《易》我後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孔子非常注重易理中的德義。


正如《易經》文言傳中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孔子也說過“不佔而已”,他並不是說反對占卜,也不是說占卜是不存在的,是迷信,而是告訴我們,要先把易理初步弄清楚,再去要佔,才會比較安全。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易經》在人倫方面,德是根本性的東西,所以我們講德本才末。


當年,孔子離開周文王的時代很久,神鬼的思想已經慢慢淡化了。


他看到這個時機,就毅然決定:不再以神道設教的方式,而是純粹用講道理的方式來推行教化。


孔子有3句話最讓人佩服!原來聖人是這樣煉成的


所以,我們稱他為萬世師表,一點也不過分。


很可惜我們現在只知道他是萬世師表,只知道他是集大成,卻沒有很徹底去了解和理解他。


孔子真正的用意是告訴我們,天人要合一,只有用倫理道德來合。


作為一個人,最要緊的是修德。


什麼叫修德?就是修正自己的德行。天天修德,修得合乎天道,這是人生最大的目標,也是最大的成就。


但是現代人,有幾個人想到孔子的真正的用意?太少了。


孔子最大的貢獻,就是很坦白很直接地指出來,人類跟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倫理道德,其他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他完全站在人道的立場來發揚易學,他說人應該全心全意終身致力於四個字,就是天人合德。


因為天人一定要合一,只有靠道德才能合一,靠其他根本就合不了。


人生最重要的,最可靠的就是修身,就是修己,這是我們終身所要實踐的根本。


這樣的話,我們就抓住了《易經》最重要的核心,也就理解了孔子“至聖”的份量。


總之,《易經》是群經之始,大道之源。


孔子因時而動,循著時代的變化,在承繼往聖先賢智慧的高偉之上,深究其理,把《易經》精神及時地扭轉過來,把神道設教撇開,直截了當地教化人們為人行事的道德規範。


他非常瞭解《易經》是由天垂象,然後透過伏羲的一畫開天,就悟出了四個字,叫做天理良心。


天理是天,良心是人,所以講天人合一。天理和人心一配合起來,就叫倫理道德,即天人合德。


也就是在告誡人們,要修德以應天,時時合天理,人人皆可為聖賢。


偉哉,夫子!


放眼當今人類社會,風雲激盪,多元發展,各種弊端也日益顯現。


唯有采取孔子仁的理念,天下大同的思想,才能展現天人合一的願景,才能讓人類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於地球這個蔚藍色的家園之上!


孔子有3句話最讓人佩服!原來聖人是這樣煉成的

本文策劃:賈歐

本文內容:曾教授著述彙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