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那些看不懂的估值(估值的拆解)?

一、估值是个筐


估值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股价涨跌用业绩难以解释的时候,大家基本上就用估值扩张或者收缩来解释了。股价波动,要么估值,要么业绩,业绩解释不了就得估值背锅。尤其是估值还那么主观,你不背锅谁背锅?

如何理解那些看不懂的估值(估值的拆解)?


迈瑞医疗,TTM都快70倍了,还在涨;海天味业,也长期保持40-50倍的高估值;但这哥俩业绩增速只有20%多。立讯精密,这两年业绩增速都在60%左右,TTM估值也才40-50倍。最悲剧的是房地产股,万科业绩增速这几年也在20%左右,但是估值不到10倍。同增速不同命啊。

搞低估值价投的(比如买银行、地产的),说30倍以上搞成长股都有风险。但上车恒瑞的人说,我们估值一直就高,你嫌贵就只能看着我们一直涨。你说我们估值高,那是因为我们成长性好、确定性高。你估值低,是因为你风险大,你没成长空间,你只需要一眼就看到头了。

如何理解那些看不懂的估值(估值的拆解)?


看各个论坛打嘴仗的,基本很少有因为业绩打起来的。业绩太客观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而且随着报表的逐季发布,要么证实要么证伪。但估值这玩意,可以嘴炮一直打下去,争论经久不息。

那么有没有办法,把估值用科学的方法拆解一下,给出大致合理的区间呢。答案是有的,不能全部客观,能做到相对客观。这套方法,通过在二级市场验证,相对靠谱一些,起码比PEG那种算下未来三年业绩增速然后给估值倍数的方法靠谱多了。


二、拆解估值的构成要素

先讲逻辑,再讲方法,最后讲不足和缺陷。

逻辑上说,影响估值的因素非常多,那么是不是可以把这些因素一个个拆出来,然后分别给予一定的估值,最后进行加总呢?从科学的角度,是可以的。

那么影响估值的因素我们一个个来说。

1、未来发展空间

这个也就是未来的想象空间,在估值上肯定是可以单独给权重的,有发展空间的和想象空间给的估值权重高,没有的给的低。最简单的,你看看低估值的板块,钢铁、电力、煤炭、化工、建筑、地产,一个个可怜兮兮的不到10倍或者10倍多点的估值,他们的共有特征是总需求的空间基本已经到头了,未来看不到啥增长了。而给市梦率的那些,虽然老子现在不怎么挣钱,但老子有未来啊,万一成为微软、腾讯、亚马逊呢?这种未来空间的溢价在小票上非常明显。就像任何一个人都不敢轻言20岁的年轻人未来会怎么样,但一个40-50岁的人,基本上90%的都可以直接定性未来大概是怎么回事儿了,对他的上限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股票上,也是同理,莫欺少年穷嘛。


如何理解那些看不懂的估值(估值的拆解)?


丧失了想象力空间的公司,在估值上的折扣是极其巨大的;同理,想象力空间巨大的公司,在估值上是极其受益的。不信看看CRM/CMO公司的估值,一个一个都60倍、70倍,还在上涨。

2、有行业壁垒或者是行业龙头

行业进入有难度,比如有行政管制,有各种隐形的门槛,或者历史机会不可复制,或者公司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极其稳固、很难撼动。壁垒和龙头,意味着护城河,意味着外人进入难度大。


壁垒和地位稳固的意思,是指公司能扛得住竞争对手或者外部进入的竞争者的打击,不至于破产,不至于沦陷。并不是说公司利润稳定。在很多TO B的行业,都有龙头性的公司,但是大家一旦打起价格战,血雨腥风,利润很可能一下就打没了,甚至大家都亏钱。亏钱,并不意味着竞争对手可以把你打死。


行业有壁垒或者是行业龙头,能保公司在竞争对手打击下不死的,在估值上是可以加分的。这部分加分,是对优秀赛道的加分,是对优秀公司的加分。

3、商业模式的稳定性

对于好的商业模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我个人的理解,好的商业模式,意味着有稳定的自由现金流,资本开支在合理范围内;应收和预付少,应付和预收多,对上下游议价能力强;下游客户分散度高,最好是TO C 或者下游客户议价能力不强的。总结起来就是,干的活不那么辛苦,不那么累,但赚的还不少,承担的风险还不大。


如何理解那些看不懂的估值(估值的拆解)?


好的商业模式或者稳定的商业模式,意味着巨大抗风险能力,意味着在面临不确定性情况时有较高的概率能扛过去,意味着遇到风险时极强的风险转移能力。看看搞园林和环保的,18年去杠杆钱紧,无数公司被应收账款拖垮;看看那些科技股存货过多的,技术一升级,存货就得减值;看看那些无自由现金流增长的公司,利润虽然越做越大,股东也拿不到什么钱,反而需要不断融资的时候会想起股东,我可没说京东方和蓝思科技。


好的商业模式,意味着可以公司可以穿越风险,穿越不确定性。要不然,为啥现在新冠疫情之后,大家都买消费和医药避险呢?还不是这些公司确定性高,即使钱挣的会少点,但不至于高负债资金链断裂啊,没有生死之忧啊。


商业模式稳定给的估值,其实是给投资安全性的估值,因为安全、因为稳定、因为确定性。

上面三种因素的估值,我统称为“不变估值部分”。所谓不变估值,就是你随便拿出来一个股票,这三方面的因素,要么有要么没有,在两三年或者三五年的投资期内,是基本固定的,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煤炭股今天没有想象空间,不会说两年后就有了;CRO(医药研发外包)的想象空间,也不会说明年或者后年消失了,它是未来可以延续很多年的大趋势。海天酱油的龙头地位,也不会说一时半会就没了。你一个上下游都受挤压的制造类公司,也不会说明年客户突然就变善良付你现金全款,不给你打白条了。

简单来说,上述几方面的因素,行业空间方面,几乎很难改变。行业壁垒和龙头地位,随着优秀公司的不断努力,可以改变,但需要时间,需要业绩去证明。商业模式的稳定性,也非常难改变,有些行业几乎绝对不可能改变,但部分行业经过极其优秀公司的努力,可以改变一些,不够这需要时间。如果你的投资周期是两三年的话,那基本上可以直接定性这几部分都是“不变估值部分”。


下面还有几种因素,是可变的。

4、业绩增速

业绩增速这玩意,很多公司每年都在变,周期类公司和科技类公司经常大起大落。你看那些动辄100%,甚至好几百甚至上千增速的,基本都周期股和科技股,以前业绩烂的要死,突然有天咸鱼翻身了,去年挣10万块钱,今年挣了1000万,业绩就翻了100倍。


业绩增速有快有慢,是商业里的常态。一年的高增长很容易,持续的高增长很难。做成长股投资的,特别容易被坑,尤其是不可持续的高增长。为不可持续的高增长付出高溢价,是成长股投资时最容易掉进去的坑。某聚环保、康某新、欧某光等等一大票成长股,长着长着有时候就失速了,每次失速,对投资者都是一次重击。

如何理解那些看不懂的估值(估值的拆解)?


市场普遍愿意给当年的高增长以高估值,当年低增长了,又迅速杀估值。这些年,好多成长股都在财报公布不及预期后,迅速杀估值。伟星新材、索菲亚、飞科电器等,都在业绩失速的时候被迅速杀估值。

5、行业景气度

行业景气度,是看行业是一派萧条还是一派欣欣向荣。如果行业非常景气,那么行业内公司就是订单又多了,业绩频繁传喜报,奖金增加了,调研增加了,电话会议增加了,年会搞了个大新闻等等。如果行业不景气,就是砍单,就是裁员,就是老总们讲话“对前景不悲观”、呼吁大家“合作共克时艰”。


行业景气度高的时候,行业内个股都受益,大家的估值水位都会往上抬升。行业景气度下降的时候,大家水位也都会受影响。


比如,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后,随着工厂投产,随着特斯拉销量增加,随着特斯拉说要把国产化率从30%多提升到100%,整个产业链都沸腾了,不管跟特斯拉有没有业务的,估值都蹭蹭涨了一阵。

6、市场风险偏好

市场风险偏好高低,也影响估值。大家风险偏好高的时候,胆子就大,什么都敢炒,炒起来也比较猛。市场风险偏好低的时候,看啥都不安全。


如何理解那些看不懂的估值(估值的拆解)?


这不,今年2月份还火的一塌糊涂的芯片半导体,现在随着风险偏好的消散,不少已经跌去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了。


风险偏好还可以区分为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和行业风险偏好。

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是全市场的情况,行业整体偏好是对具体行业的。比如,最近大家担心宏观经济受疫情拖累,对消费医药的风险偏好在提升,但对出口类的风险偏好在下降。15年大家都喜欢小票,16、17都喜欢大票和龙头,这种风格的偏好,也是市场风险偏好的一部分。

与其他部分不同,“风险偏好”部分是可以是负分的。这部分不仅可以加分,在某些情况下直接还可以变成负分。风险偏好是可以打掉其他部分的估值的。

上面这三个因素,可以统称为“可变部分估值”。所谓的可变部分,就是很容易变化,经常会变化的。业绩增速,每个季度都变;行业景气度,也经常会变;至于风险偏好,更琢磨不定,一会胆大的不行,一会又是胆小鬼。


三、给估值各要素打分


拆分好影响估值的几个主要因素后,那就要给各个部分赋予估值倍数或者权重了。

如何理解那些看不懂的估值(估值的拆解)?

以我上面做出的这个表来说,主观的给各项要素估了个身价,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调试。那么给各个要素出价的方法是什么呢?和做科学试验差不多,选择两个股票,其他方面要素几乎都相同,只有一个要素差异比较大,看看这个要素大概值多少倍。

比如,茅台和海天,都是消费品龙头,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壁垒,商业模式稳定性也都非常好(茅台可能更好一些),业绩增速都在20%在30%。二者面临的景气度和风偏也差异不大。差距大的在哪呢?在于行业的发展空间,或者说是投资者想象的空间。白酒的总产量已经很多年不增长了,茅台的增长靠的是消费升级,靠提价,靠吃掉更多低端酒的份额。而酱油,总量上还在增长,海天吃掉其他竞争对手的份额以及增加品类的预期还非常强。一个已经是存量博弈(集中度提升),一个是在还有增量的行业里,不仅有存量博弈(集中度提升)还有总需求的增加。发展空间,或者说想象空间是二者最主要的差异。茅台的估值,17年以后以30到35倍为中枢,酱油的估值17年后以40到55倍为中枢,高了10到20倍。所以我们可以认为,10到15倍的估值差距,给在了未来行业发展空间的预期上了。

这个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行业发展空间比较大的股票,业绩不及预期的时候,跌一下很快就回来了。而有些空间不大的股票,一旦业绩不及预期,就非常凶狠的杀估值。行业空间比较大,大家就认为你一个季度不及预期,以后还能好,业绩恢复了就行了,很宽容。而行业发展空间不大,大家预期你是增长彻底到头了,很可能要永别高增长了,所以要永久性的砍掉给你的这部分估值。

如何理解那些看不懂的估值(估值的拆解)?


用我上面的这个模型,很多估值问题就能解释了。

比如,晨光文具。这么一个一点都不性感的行业,15年上市之后TTM估值长期保持在30到45倍之间。很多人非常不理解,一个既非高科技,也不性感的公司,凭啥享受这么高估值啊,而且估值下限30倍非常稳定,无论是股灾一二三期间,还是贸易战期间,都是30倍的估值底。

但是细分拆一下就发现这么给估值问题不大了。行业未来发展空间这块,你说总量提升空间多大,好像真不大,但是集中度提高的空间巨大。这部分少点,就给5倍吧。龙头这块,基本上也无异议,后面的竞争对手规模和实力都差距很大,给5倍。商业模式这块,非常稳定,现金流好,对上下游议价能力也不错,资本开支小,给10倍。这么一估,固定部分就可以给20倍。可变部分,景气度和风险偏好这部分就不想了,一个不性感的行业,一个不可能超高速增长的行业,就当给都0好了。业绩增速这块,基本上是20%到30%的增速,预计未来保持在20%的增速也是有可能的,给20倍。那么相加的结果20+20,就是40倍,考虑到业绩有时候会高点,所以估值40到50倍都出现过。

再拿迈瑞医疗为例。医疗设备行业发展空间巨大,给10倍;行业龙头,给5倍;商业模式好,给10倍。固定部分,就给了25倍。可变部分,业绩增速20%到30%,给20到30倍。也就是说,迈瑞正常的估值区间,应该在45到50倍。迈瑞TTM估值,低点38倍,高点55倍左右,基本符合。但最近有了新情况,疫情影响,呼吸机之类的设备出口大增,市场避险也导致资金大量涌入,相当于在景气度和风险偏好上,都可以再给些估值。景气度给10倍,风险偏好给10倍,可以解释迈瑞估值最近从50倍上升到70倍。


四、重新认识一下估值


如果用“估值不变部分”和“估值可变部分”模式去理解问题的话,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比如,桃李面包业绩增速不到20%,但估值在40倍左右;为毛我制造业,业绩增速已经到40%了,还只给我20倍估值。核心差距在哪呢?在于估值构成中,“好公司”“不变部分估值”占比高,给的估值是相对恒定的,不太受短期因素影响;而你一个“差公司”,就算一时业绩好,一时景气度高,一时风险偏好高,但你不可持续,不稳定,那些可以加分的因素不一定啥时候就消失了,所以根本就拿不到固定的“不变估值”,只能拿“可变估值”。这个可以解释很多搞成长股的同学的疑惑,为啥增速都是30%,但是同增速不同命,有的给50倍估值,有的给20倍估值。

顺着这个思路再深入往下探究一些,就可以接近更多真相和秘密。

你会发现,好的公司, 长牛的股票。左边“不变部分”得分都比较高,你会发现那些昙花一现的,那些送好多投资者上西天的公司,都是右边“可变部分”得分比较高的。玩成长股玩砸的,都是左边“不变部分”不够硬实,而右边“可变部分”一旦开始向下变化,就疯狂杀估值,直接要人命。“不变部分”构筑出来的估值,非常扎实,很多股票的估值下限,基本上就是“不变部分”的总和。

那么最终结论是啥呢?想降低投资风险,要尽量搞“不变部分”稳定的公司,而不要搞“可变部分”短期得分太高的公司。长牛股,基本都是“不变部分”得分高的公司,“不变部分”得分低的公司,好像没出过太多长牛股。

一时的业绩增速,景气度,风险偏好,都是容易的,都是廉价易得的,不能给他们过高的估值和溢价,因为他们消散的非常快。行业发展空间,行业壁垒和行业龙头地位,公司优秀的商业模式,是极度稀缺的,要给他们高估值。最关键的是,“不变估值部分”,恰恰确保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空间,确保了“可变部分”的业绩增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只要“不变部分”是稳定的,那么公司“业绩增速”相对来说就会稳定一些,通过每年的业绩增长,可以不断消化掉估值。而没有左边“不变部分”做支撑,右边“可变部分”无论是可以随时消失的景气度和风险偏好,还是业绩增速,都是极不稳定的。

以我有限的理解来说,这个应该已经非常接近估值的真相了。

因为误解估值被伤害的,大概有两类人。一类是为“可变部分”付出了高溢价,收获了亏损和下跌;一部分是不愿意为“不变部分”付出估值和溢价,导致眼睁睁看着看好的公司不断上涨,永远没有买入机会。最终结果就是不断叹息,要是当初买入XX就好了,现在已经XX倍了。

如何理解那些看不懂的估值(估值的拆解)?


本号主也是蹉跎了很久才大致搞明白了估值大概是怎么回事儿。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五、不变估值和可变估值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有几个要点:

1、对于非常优秀的公司,对于“不变部分”得分高的公司,可以在其他分数几乎都被打掉的时候,考虑买入。也就是沿着“不变部分”的估值买,经常可以买到一个好公司估值的下限位置。指望好公司,也跌到10倍,和那些没有前景、没有护城河的垃圾公司一个估值,很难。即使经济危机了,也不一定能到。


2、如果一家公司,在“行业景气度”、“风险偏好”上得分非常高,一般是择机卖出的好时机,而不是买入。就像几个月前的芯片、半导体,风险偏好一旦消散,几天时间30%到40%就跌没了。最关键,你还不知道针对它的风险偏好啥时候能重新回来。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大部分人都是在业绩非常好,行业景气度高,市场情绪亢奋的时候,一拥而上买入的。现实总是非常反人性。


3、形成好习惯,给“不变部分”付估值要大度一些,给“可变部分”付估值的时候要吝啬一点。长期坚持下来,疗效会非常好。


4、如果你发现某些公司,“不变部分”也被打折了非常多,那有可能意味着被错杀了。买入通常有修复的机会。比如,之前7倍的格力,现在7倍的地产龙头。我说的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不同人对行业空间,对龙头,对商业模式的理解是有差异的。你以为的误杀也有可能就是看走眼了。


最后讲下这个估值拆解方法的不足和缺陷

1、对强周期股不太适合采用这种方法,对互联网类股票不适合,对新兴科技类股票不适合。他们是另外的体系和玩法,限于篇幅今天不讨论。


2、每项要素给的估值区间,需要根据情况做加减,比如行业空间比较大,到底是给10倍还是15倍;比如龙头,到底是真龙头还是竞争力有瑕疵的龙头,这些更多的是经验和感觉了,没法严格的定量分析。


3、需要经验的积累。用这个方法,要看过很多不同类型的股票,要了解竞争优势是如何形成的,要了解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好模式。这个还是需要有一些经验和积累的。刘姝威非说京东方是极其优秀的公司,是中国科技的典范,你说跟她你有啥好争论的嘛?有意义吗?


不说了,你们先看先转发,我去哭一会儿。年轻的时候给“可变部分”付估值太多了,给“不变部分”付估值太少了。现在流的泪,都是以前脑子里进的水,上面说的很多坑,我都掉进去过。


全文完


如何理解那些看不懂的估值(估值的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