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1550亿美元!蚂蚁金服估值背后的底层逻辑

价值1550亿美元!蚂蚁金服估值背后的底层逻辑

近期资本市场最沸腾的事情莫过于新金融巨头的天价估值了:腾讯金融估值高达1440亿美元,蚂蚁金服估值直逼1550亿美元!为什么这些新金融巨头,会在监管愈严的背景下逆势飙涨?

下文就以蚂蚁金服为例,通过梳理一下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估值逻辑,来回答这个问题。

给蚂蚁金服估值,是个挺尴尬的问题。因为如果按照常用的市盈率估值法,首先你就很难确定如何“安放”这只蚂蚁。你是把它放在科技行业中好呢,还是放在金融行业中好呢?

这只蚂蚁,以支付宝为开端,开疆拓土至今,它早就不是一家纯粹的支付公司了。它既持有众多金融牌照,称得上是金融集团;也具有强大的数据和技术能力,称得上是科技公司。

如果参考中国平安、工商银行,或者摩根大通,这类大型金融集团的估值,那蚂蚁金服的市盈率仅仅就在10-20倍之间。很明显,这和千亿估值差得远。

如果参照Google, Facebook, 和腾讯等科技公司,蚂蚁金服的市盈率应该在 30-50倍之间,这也不足以支撑目前的估值水平。

所以,要想真正理解蚂蚁金服的估值,就不能用传统的估值方法,而应该把目光投向蚂蚁金服的核心——支付宝。只有从支付宝的入口价值,这个角度分析,蚂蚁金服的最新估值才能有一套说得通的逻辑。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目前,支付宝钱包是仅次于微信和QQ的第三大移动互联网入口。相较其他产品,支付宝的用户也相对高端,主要是高价值的金融用户。

历史上,由于支付宝早期主要服务于阿里巴巴电商体系,所以直到2009年6月,支付宝才推出APP。接下来,支付宝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先后推出快捷支付和条码支付、大力拓展线下支付场景,实施开放平台战略。

一个堪称里程碑的节点是,在余额宝横空出世的2013年11月,支付宝APP用户数接近1亿。接着,在2014年8月,支付宝正式推出开放平台,开放七大类共60多个接口,开辟移动应用场景,包括网上购物,日常缴费,游戏,餐饮,公益,信贷,充值,校园服务,交通和医疗服务等等。

数据显示,除了在根深蒂固的电商支付领域之外,还有2亿用户会使用支付宝的公共交通、社保和民政管理服务。多元消费场景的介入,带动阿里年度交易额(TPV)的不断增长。截至2017年底,支付宝的活跃用户数已达5.3亿人次,同比增长33%,而今年11月统计时,同比增长仍为7.5%。

除了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之外,蚂蚁也在关注全球化扩张的机会,通过投资和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扩大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价值1550亿美元!蚂蚁金服估值背后的底层逻辑

2017年5月,支付宝宣布了与美国First Data合作,与日本便利连锁店罗森合作,使得400万个美国商户销售点支持支付宝,1.3万家日本便利连锁店支持支付宝。同时,支付宝也早已在南亚布局,比如投资了印度版支付宝Paytm。

在介绍完支付宝不断增长的用户数量,以及不断延伸的应用场景后,下面要引入一个重要的公式。

梅特卡夫在1973年,针对计算机领域提出了一个定律: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把梅特卡夫定律套用在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中,可以产生一个简单的公式:v=km^2,v是价值(估值),k是变现系数,m可以理解为月活用户数MAU。

如果套用上面的公式v=km^2,蚂蚁金服活跃用户数的增长是抬升估值的重要因素。线下扫码这种高频业务带动了转账、理财等低频业务,让营收结构更多元化,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变现系数k。

当然,专业投行用于公司估值的模型与变量要比这个公式复杂很多,但底层逻辑不会与这个基本公式相悖。

估值的本质,是市场对一家公司在未来生命周期里能产生多少利润的价值反映,着眼点不在于当前的财务数据,这对有互联网属性的公司更是如此。除此之外还应关注,再重新复制一家这样的公司所需的成本,即机会成本与先发优势有多大。

如此看来,蚂蚁金服,不止是一个工具类的科技企业,也不单单是一个金融集团,而是在不断扩展的生态级平台。此平台上的连接,形成网络;不断快速增长的用户使用量,使其价值有望像公式中的“平方”,指数级增长。

以上,就是其无限潜力与高估值的根本原因。

高小旭

分享7-70岁都能听懂的金融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