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3家電信巨頭佈局區塊鏈、數字貨幣,打響“支付翻身戰”

被革新,還是在區塊鏈時代“彎道超車”?

文 | 互鏈脈搏·金走車

擁有龐大用戶資源的電信運營商在上一輪移動支付競爭中,敗給了互聯網企業,眼睜睜看著互聯網公司用自己的網絡構建了金融支付的網絡帝國。

但區塊鏈及數字貨幣的出現,讓他們看到了扳回一局的希望。

近期中國央行數字貨幣試點的信息不斷曝出,中國三大運營商參與其中。放眼全球,從2016年開始,已有12個國家的23個電信行業公司參與到區塊鏈、數字貨幣領域。起業務從底層到應用,從專利到標準,均有佈局。

它們大都毫不掩飾對運用區塊鏈、數字貨幣進入到支付領域的野心,意圖打響移動支付的翻身戰。

運營商巨頭與數字貨幣

2020年開年,西班牙最大的電信公司Telefonica、日本通信平臺Line、中國聯通、美國第二大電信運營商Verizon、英國電信運營商Vodafone均有推進區塊鏈發展,或是提供區塊鏈接入服務、提出加密貨幣上線交易計劃,或是研發區塊鏈應用、推出區塊鏈應用系統等。

互鏈脈搏觀察,運營商專注於數字貨幣領域,或與互聯網時代,其在移動支付領域的“落敗”有關。

此前,移動支付產業有金融機構、運營商、互聯網第三方支付這三大主體,其中互聯網第三方支付依託其創新和技術優勢“後發制人”,在支付解決方案領域,搶奪了運營商與金融機構的利潤和客戶,也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消費模式。

電信運營商在支付領域的發展空間變小,在其尋求進一步發展的階段,數字貨幣領域便成為值得期待的方向。而通常在該領域,多被人知曉的是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巨頭,而事實上,國內外的電信運營商也均有搶佔發展先機。

國內方面已明確禁止代幣發行,並在著力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便均有參與人民銀行牽頭的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項目。

國外的電信運營商也同樣重視支付、交易這一市場。韓國有三個電信運營商涉足數字貨幣、數字資產交易平臺。

韓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SK Telecom,在2018年4月時宣佈將使用區塊鏈提供支付服務,推出了“代幣交易中心”業務,為初創企業提供加密貨幣發行支持以及區塊鏈交易平臺。其後,該公司在2019年8月時表示,將創建一個基於區塊鏈的捐贈平臺,並在平臺上發行兩種新代幣。

韓國第二大電信運營商KT曾在2019年4月時,公開基於區塊鏈GiGA Chain的區域貨幣平臺“友好支付”;同年12月,KT為釜山推出基於區塊鏈的貨幣Dongbaekjeon,該貨幣是釜山發行的卡式本地貨幣,旨在振興釜山當地經濟並減輕小型企業的管理負擔。

韓國通訊公司SejongTelecom官網上設有專門的區塊鏈板塊,其中有顯示“數字資產交易平臺”項目。

另一邊,美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AT&T曾在2019年5月時宣佈,將通過BitPay接受加密貨幣支付賬單。

前Libra協會成員、英國的電信運營商Vodafone也是格外關注區塊鏈支付領域。Vodafon在2020年1月退出Libra協會,公司在退出聲明中表示,只是想把計劃用於Libra的資源投入到其“完善且已有成功案例”的數字支付服務M-Pesa中。

此外,該公司在退出Libra後,對數字貨幣領域的興趣不減,2020年2月時,Vodafone在Facebook上發佈了一個支持比特幣的廣告。

另外,韓國和日本的兩大通訊軟件公司Kakao、Line也均有佈局數字貨幣和交易所。

Kakao有區塊鏈子公司Ground X開發的公鏈Klaytn的代幣KLAY;並有旗下子公司Dunamu推出的Upbit數字貨幣交易所;LINE也擁有其自己的代幣,並曾在2018年時成立交易平臺LVC株式會社,2019年4月時,該交易平臺正式通過日本金融廳審批,獲得加密貨幣交易許可證。

上述共有10個通訊行業的公司參與到數字貨幣領域的實踐,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均是圍繞央行數字貨幣;日韓的公司則多有設立加密貨幣交易所;英美的公司更多是與加密支付相關。

區塊鏈實踐:從底層平臺到數字身份應用

4月14日,中國移動雲南公司上線了“瑞麗跨境進口商品區塊鏈溯源系統”。電信運營商進一步推進區塊鏈應用發展,已不是個例。

而在數字貨幣領域之外,各國的通信公司還有開展廣泛的應用實踐。但聚焦於主營的通訊領域的應用要比想象中少。

僅印度的Bharti Airtel在2019年5月時,主動與IBM合作,建立了區塊鏈驅動的泛印度網絡,目的是阻止任何不需要的電話或消息;美國的Verizon在2019年9月時,獲得了在區塊鏈上創建虛擬SIM卡的專利。該項專利著眼於使用區塊鏈技術來支持虛擬SIM卡的動態創建。

更多在通訊領域開展區塊鏈實踐的是,通訊公司的合作聯盟。

早在2017年9月時,包括日本軟銀集團、美國Sprint在內的電信運營商,成立了名為“運營商區塊鏈研究組”的區塊鏈聯盟,聯盟研究改善運營商之間溝通的區塊鏈平臺。

2019年10月消息,B2B區塊鏈提供商Clear宣佈,與德國電信、Vodafone和Telefónica,進行基於區塊鏈的漫遊服務試驗。

2020年2月消息,德國電信與美國T-Mobile、Telefónica、法國Orange和GSMA,聯合測試一種區塊鏈解決方案,該方案可能會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運營商間協議。

互鏈脈搏觀察,事實上,更多電信公司探尋的發展路徑是:促進區塊鏈生態發展,建設區塊鏈底層平臺,為企業提供區塊鏈技術支持。

如國內的中國電信便在區塊鏈領域形成了“3+3+N”的體系,包括3種產品:自主打造的區塊鏈底層基礎平臺--CT Chain、區塊鏈可信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區塊鏈SIM卡;3種能力:區塊鏈標準制定、第三方測評、生態體系打造;以及N種應用。

韓國KT公司則是開發了基於雲的BaaS平臺,為韓國公司提供輕鬆開發區塊鏈服務的環境;韓國的SejongTelecom獨立開發了基於Ethereum的服務專用主網BlueBrick(BaaS平臺)。

2020年1月時,西班牙Telefonica與當地科技園區協會(APTE)合作,向西班牙約8000家公司提供區塊鏈接入服務。Telefonica將在APTE的52個站點上部署區塊鏈節點,使公司能夠訪問安全且分散的區塊鏈網絡。

2019年11月,德國電信的子公司T-Systems宣佈,從2020年起,將向企業客戶提供其德國區塊鏈生態系統(GBE)產品。同時,德國電信提供了GBE將改善供應鏈的例子。它可以使用應用程序跟蹤從原材料到交貨的貨物,並簡化生產、服務、貿易和付款。

2017年9月,瑞士Swisscom成立了一家區塊鏈公司Swisscom Blockchain AG,該公司專注於區塊鏈技術相關服務,服務包括面向企業的解決方案。

國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中興通訊也是均有佈局區塊鏈基礎平臺,提供區塊鏈技術服務。

其實在區塊鏈發展領域,不僅是上述電信行業的巨頭,各領域的巨頭企業都已具備“從底層做起”的意識,著力推進區塊鏈底層平臺建設。如互鏈脈搏統計,當前已有20餘家央企參與了10項區塊鏈底層平臺的建設。

這些企業將從底層平臺開始,漸漸構築區塊鏈應用的框架。在電信行業最先立起的應用架構是數字身份。隨著當前移動網絡覆蓋人口的提升,電信運營商在移動身份認證方面更具發展優勢,其便將這一優勢與區塊鏈領域相結合。

如英國的Vodafone曾宣佈,將把區塊鏈整合到其內部流程中,利用Trust Your Supplier數字身份平臺來驗證供應商,從而改善整個供應鏈。

中國聯通曾在區塊鏈技術研究和業務示範方面開展諸多探索,包括: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數字身份等。此外,根據innojoy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聯通有264項區塊鏈專利,其中多項與數字身份相關。

中國移動則是曾在2018年時聯合火幣中國等打造“區塊鏈+物聯網”身份認證平臺。據悉,這是中國首個基於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的身份共享核驗平臺。

而就在近期,2020年3月時,Verizon Business公佈了新的安全服務,包括兩個新的運用區塊鏈技術的管理和身份訪問系統。

被革新 還是彎道超車

正如上述案例所顯示,電信公司在數字身份方面的優勢與區塊鏈保障數字身份的特性,相互適配。

而這也可以理解為諸多電信公司發展區塊鏈的原因,應用和技術相適配。在區塊鏈時代,電信運營商主要從業方向不變,以前是提供基於網絡寬帶的基礎設施,現在是提供雲網融合的基礎設施,未來便是提供基於區塊鏈的數據和價值基礎設施。

電信公司發展區塊鏈的另一方面,或是基於區塊鏈對電信公司的革命性。區塊鏈的技術特性,可解決電信行業的問題,但同時也可能革新現有的商業模式。區塊鏈技術最初便是要促成點對點的電子現金支付系統,並且不依賴於第三方。而在點對點通訊網絡中,通訊公司便是第三方,所以不待被革命,各國的巨頭通訊公司紛紛創新。

此外,更為關鍵的一點是,通訊公司發展區塊鏈支付、數字貨幣,或是想在區塊鏈時代實現“彎道超車”,追趕互聯網時代與互聯網公司的差距。


全球23家電信巨頭佈局區塊鏈、數字貨幣,打響“支付翻身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