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慈禧太后死了,光绪帝掌权,大清国会怎样?

成长比成功更有意义


如果慈禧太后死了,光绪帝掌权,光绪会继续他的变法活动,也就最多让清朝多苟延残喘几天,并没有能力挽救大清王朝,有这几个方面注定了光绪对于清朝灭亡也无力回天了。

1、慈禧的死,让各地的总督大佬们都不再听从清朝政府的话了,也就是说清政府已经名存实亡了。由于清朝对外作战的失利,加上地方势力的做大,清朝对于各地的统治能力也减弱了,已经是名存实亡的状态了,例如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当时实力最雄厚的东南五省,竟搞了个“东南互保”,直接甩手不参与战争,可以看出清王朝对于各地的统治早就不行了,更不用说光绪的手段还不如慈禧高,没有地方的支持,早晚得灭亡。

2、时机已失,民心丧失殆尽。实际上在1900年后,清政府背信弃义,出卖义和团,成为了帝国的工具,丧失了民众的支持,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没有民心,那就等着灭亡吧。

3、晚清政府的无能,让民众死了心,而革命党也致力于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即便是光绪掌权,也无法阻挡,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4、清政府早已经被地方给架空了,没有了自己的兵权。没有兵权就没有了政权,辛亥革命后,清朝无兵可派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而各地纷纷开始宣布脱离清政府,众叛亲离,已经无力回天了。

5、大势所趋。1900后清末新政就是当年戊戌变法的翻版,可是时机已去,加上清政府皇室的贪婪和欺骗,最终失败,这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所以即使光绪掌权,也无法变法成功,挽救清王朝,顶多比宣统要强那么一些,让清王朝多苟延残喘几天罢了。


谈古论今时


如果慈禧太后死了光绪皇帝当政会比慈禧老佛爷好一点。至少,他不会像慈禧那样独裁专制,愿意改革。但大清气数已尽,终将逃脱不了灭国的命运。因为,他所谓的改革,是康有为等人的改良主义的主张,他所重用的人是袁世凯之流,大清迟早要灭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雨山画室


光绪没有振兴国家的能力,但有振兴国家的心,而慈禧相反。慈禧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她所追求的是国家平安,洋务运动、办水师更像被迫这样做的,要是有别的办法,她才不想花这些冤枉钱。

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袁世凯那个不是人中龙凤,而慈禧以女人之身,面对这些人物游刃有余。光绪与慈禧相比较要逊色的多,拿甲午海战来说,首先日本联合舰队综合实力已经超过北洋水师,李鸿章已经向光绪说明过此事,但光绪还是轻信主战派之言,隔过李鸿章强行命令北洋水师迎战联合舰队,最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在战争开始时,光绪是坚定的主战派。在战争节节失利时。光绪开始摇摆不定。日本占领朝鲜。日本人在中国迅速推进,直逼沈阳,清朝岌岌可危。在如此危机的情况下,李鸿章提出建议,希望清帝国和日本打持久战。日本国土面积小,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无法迅速占领中国,因此希望速战速决,中国需要以广大的土地换取战争的时间,不计一城一池之失,以大局为重,拖住日本,方能反败为胜。其实,海战失败之后,当时清朝倾全国之力对付当时的日本还是绰绰有余的。就算不能反败为胜,《马关条约》的赔款也可以少一些,而此时的光绪只求议和速成。

同治死后,慈禧选择立光绪为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光绪做皇后以保证日后光绪亲政之后,慈禧不会失势。偏偏光绪不能和隆裕皇后搞好关系,隆裕有什么肯定会和慈禧说,慈禧会在心里想:光绪在我面前的顺从会不会是装的。政治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政治家会争取能争取到的一切利益,光绪放着这么好的资源不用,可见其政治水平。

清朝落后的是体制,戊戌变法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裁撤冗官,你说他有用没用,有用,但是没办法从根本改变现状。把清朝比做一艘破船,不变法还能航行,变法过后很多船员失去了工作便和这艘船过不去了,只能加速这艘船下沉的速度。遇到慈禧这样的铁腕人物还能比划两下。如果慈禧死后,光绪继续变法只会加剧清朝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