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18路諸侯戰華雄曹操沒有派將士出戰為何反而把人情給關羽?

硯逸善齋


董卓進京,名為奉朝廷詔書,實為大將軍何進的指令,不幸的是何進已招致宦官“十常侍”張讓等人所殺,董卓趁機掌握朝廷大權,實施獨裁暴政、燒殺搶掠、肆意妄為,廢除了靈帝立陳留王協為漢獻帝。

十八路諸侯以袁紹為盟主,齊聚虎牢關,討伐董卓,發動了一場正義的戰爭。董卓部將華雄搦戰,先戰孫堅、斬其部將祖茂,又連斬俞涉、潘鳳兩員大將,震撼各路諸侯。時為公孫瓚統領、劉備手下“弓箭手”關羽上演“溫酒斬華雄”,一舉成名。為什麼各路諸侯手下名將如雲,均未上場呢?為什麼袁術“白眼”反對,而曹操力薦首肯關羽上場一試呢?這就是曹操識人、用人的過人之處,而且曹操思想高度就是不同凡響,對此曹操把這場戰爭看得很清楚。

一方面各路諸侯“各懷鬼胎”,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十八路諸侯都想借此立功揚名、提升名聲,撈起政治資本,又不想帶來巨大的經濟和人才損失。因此得知,華雄英勇後,均持觀望態度。

另一方面各路諸侯政治、文化理念不同。即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遇到挫折時,常常在一起,不能夠商定和拿出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第三方面,曹操深知要想戰勝董卓必須非常時期,要有非常之舉。不能夠拘泥於沉年老舊的落伍辦法,因為自己不是盟主,在軍事戰略部署上,自己沒有發言權和指揮權;那麼在用人上,還是有建議權和推薦權,因此大力支持和主張,“不拘一格降人才”,打破常規和僵局,突破以職務使用人才方法的“老框框”,為此收到奇效。

通過此次經歷,也為後來曹操在用人、聘人等人才運營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


江岸好呵


這個可不是曹操做人情,而是對於手下擊敗華雄沒把握,所以只能羨慕劉備手下有關羽了。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兵進汜水關時,董卓命手下驍騎校尉華雄出馬,迎戰關東聯軍。華雄也沒讓董卓失望,一到汜水關就斬殺了濟北相鮑信的弟弟鮑忠。接著華雄夜襲孫堅大營,將孫堅擊敗,還殺死了孫堅手下大將祖茂。

意猶未盡的華雄又到聯軍營前挑戰,先後殺死了袁術手下驍將俞涉和韓馥的上將潘鳳。一時眾諸侯都面上失色,袁紹感嘆手下顏良、文丑不在身邊,無人能敵華雄。幸好關羽主動請纓出戰,將華雄斬殺,才解了聯軍之危。

華雄在營外逞威是,曹操並沒有派遣手下去迎戰華雄,他這麼做也是出於無奈。

曹操是討董卓的發起人,不過此時的曹操還只是剛剛起家,手下只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樂進、李典六員大將。這六將在演義中身手也算了得,在此後的戰鬥中表現不錯,為曹操立下了不少功勞。

但是夏侯惇等人武藝也只是不錯而已,以他們在演義中的表現看,大致和張遼、張郃等人武藝相當,屬於一流水平,要比呂布、關羽、張飛等超一流武將差著一截。

華雄雖然慘死在關羽刀下,不過他畢竟也是連殺聯軍四將,戰績輝煌。特別是華雄所殺的祖茂是孫堅手下的大將之一,和程普、黃蓋、韓當等人並列。程普等三將此後跟著孫堅、孫策、孫權轉戰各地,屢建戰功,是江東元老級的人物,武藝也不弱。像程普就曾經和太史慈大戰三十合不分勝負。

祖茂顯然也不會太差,華雄能殺死祖茂,其武藝至少有一流水平,可能還要略強一些。曹操手下的夏侯惇等人面對華雄並無必勝把握,他此時實力弱小,自然不敢隨便冒險,這才把機會讓給了關羽。


不沉的經遠


看過《三國演義》人,對於溫酒斬華雄這一篇章,應都不陌生。題主說曹操不派將士出戰,反把人情送與關羽,實乃有悖情理。

溫酒斬華雄,是在諸候聯軍,接連受挫,內部失和,各懷異心,互相保存自己的實力,連戰皆敗,幾員大將被殺,孫堅也吃了敗仗,連頭上紅色赤巾都落到了華雄手中,銳氣頓失。

花雄又提兵下關,竿挑赤巾,臨寨大罵搦戰,袁術驍將愈涉,韓馥上將潘風相繼被殺的危急關頭,關雲長自告奮勇:″小將願往斬殺華雄頭,獻與帳下!”

雖遭袁術呵叱,被曹操急止:"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不遲。″

臨書而看,曹操不派自己的將士出戰,也懷一己之私,豈願自斷臂膀,損卻實力。以此而看,那是什麼人情,確是丟性命掉腦袋勾當,如此不勝,還要責罰。

羅老先生,如椽大筆,極盡渲染之能事,皆用虛寫,雖不見華關之戰態,只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似天摧地塌,嶽憾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頭擲於帳下,其酒尚溫。關羽之神勇,躍然紙上。

溫酒斬華雄是關雲長軍事舞臺的初次精彩世亮相,令十八路諸候,刮目相看,重重打了袁術,袁紹之流,看身世,論官職,陳腐觀念的一個響亮耳摑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