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國家電市場:青島企業“自救”指南



夏將至,但疫情下的中國家電企業,仍在艱難地等春來。

4月末,青島家電行業的代表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智家”)、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信視像”)、海信家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信家電”)以及澳柯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柯瑪”)陸續披露了2019年年報以及2020年一季報。

與市場大環境類似,上述幾家企業在交出一份合格的年報後,又都透過一季報,讓外界直觀感受到了家電市場整體承受的壓力。

作為製造業大市,海爾、海信、澳柯瑪向來都是青島引以為傲的本土品牌。疫情之下,他們又該如何“自救”?

疫情下的中國家電市場:青島企業“自救”指南

青島上市企業觀察第206期

撰文/©莊建成

光彩的2019與落寞的2020

從時間線上看,最先披露年報的是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平臺之一的海信家電。4月14日晚間,海信家電公佈了2019年年報。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4.53億元,同比增長3.9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到17.94億元,同比增長30.22%,2019年並表海信日立的海信家電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疫情下的中國家電市場:青島企業“自救”指南

海信家電一季報

而在其4月29日披露的一季報中,海信家電僅交出營收75.86億元,同比下降12.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355.04萬元,同比下降89.67%的成績單。

緊隨海信家電其後公佈年報和一季報的是澳柯瑪。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64.3億,同比增長14%;實現歸母淨利潤1.9億,同比增長176.1%,增幅創近4年來新高。

另一方面,澳柯瑪在2020年一季度營收12.8億元,同比下降14.8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74萬元,同比下降43.76%。

疫情下的中國家電市場:青島企業“自救”指南

澳柯瑪一季報

經歷了2019年的高光時刻,澳柯瑪在2020年一季度並未討得“頭彩”。

與海信家電一季報同期披露的,還有海信視像的年報與一季報。作為海信集團旗下另一個上市平臺,主營業務領域為“黑電”的海信視像2019年實現營收341.05億元,同比下降2.91%;淨利潤5.56億元,同比增長41.71%。

疫情下的中國家電市場:青島企業“自救”指南

海信視像一季報

一季報方面,

海信視像實現營收67.64億元、同比減少11.26%;歸母淨利潤5137萬元、同比增長91.79%。海信視像也是這四家企業中,唯一一家一季度歸母淨利潤實現正增長。

疫情下的中國家電市場:青島企業“自救”指南

海爾智家一季報

4月30日,海爾智家公佈了年報與一季報。其中,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2007.62億元,同比增長9.05%;實現歸母淨利潤82.06億元,同比增長9.66%。2020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431.41億元,同比下降11.09%;歸母淨利潤10.70億元,同比下降50.16%。

從年報與一季報整體數據上來看,這四家企業在2019年的表現尚可,但在疫情影響下的2020年,都較同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疫情這隻“黑天鵝”確實為家電企業的正常運轉帶來了壓力。海信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更是強調:“不只是海信,所有的家電企業都面臨一樣的情況。

製造業興,則經濟興。在青島發展的過程中,家電製造業始終扮演重要的角色。對於2020年提出GDP目標增速7%的青島來說,幫助上述四家頭部家電企業儘快擺脫困境,顯然是當務之急。

青島家電製造業迫切需要突圍

海爾、海信、澳柯瑪之於青島,就像格力之於珠海,美的之於佛山。但在中國,很少有城市跟青島一樣,在一座城市聚集多家家電行業頭部企業。

家電產業對城市發展具有多大的促進作用,或許可以從安徽省會合肥的崛起過程中找到答案。

過去,中國家電市場有“南有順德、北有青島、中有寧波”的說法。2008年,安徽省政府宣佈把合肥打造成與廣東順德、山東青島並肩而立的家電製造基地,並計劃用8到10年左右的時間超越順德和青島,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家電製造基地之一。實際上,這一進程只用了3年。

進入21世紀後,合肥便抓住了中國家電產業鏈由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向中部和西部轉移的大潮,成功吸引海爾、美的、格力、長虹、TCL、三洋、惠而浦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品牌家電企業在合肥落戶。

疫情下的中國家電市場:青島企業“自救”指南

合肥

2011年,合肥家電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就此超越青島、順德,成為全國家電最大的生產基地、國內家電品牌最為集中的地區、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家電製造中心,並加冕“全球家電製造中心”的皇冠。

在抓住家電產業鏈轉移的契機後,合肥自身又採取了哪些措施承接轉移來的家電產業呢?

多年來,合肥通過政府主導融資的方式,引入各類巨頭後撬動上下游產業鏈落地,招來很多新興產業。

外界也將合肥培育產業集群的方式稱為“合肥模式”,即以尊重市場規律為前提,把投資引領培育產業放在第一位,找準市場需求、遵循產業邏輯,巧用資本市場以小博大,並能實現“籌集—投入—退出”的全過程把控。

眾所周知,家電企業需要一大批為其配套零部件的企業,合肥的家電產業發展也在產業配套建設的基礎上構築起完善的產業集群,並進一步通過產業集群“築巢”引來塊頭更大實力更強的“金鳳凰”。

簡而言之,合肥的家電產業發展就是通過引進大項目、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培育產業集群,進而打造產業聚集高地的形式,實現區域家電產業的協同發展,進而推動城市發展。

數據是最好的說明。2008年,在合肥打造家電製造基地的第一年,城市GDP只有1664.8億元,彼時青島GDP為4436.2億元;到了2019年,合肥GDP已經達到9409.40億元,增幅達到565.20%,此時青島GDP為11741.31億元。用了11年的時間,合肥GDP成功逼近萬億,逼近青島。

疫情下的中國家電市場:青島企業“自救”指南

很難說合肥的崛起之路,對於同樣是製造業大市的青島來說,沒有借鑑作用。不管是曾經的“五朵金花”還是當下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海爾、海信與澳柯瑪等本土家電企業始終都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2020年青島市重點任務公開承諾事項的第9項中,就明確指出“支持海爾、海信等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這也是在山東16地市公佈的重點任務公開承諾事項中,罕見地出現了具體企業的名字。

眼下青島已經為本土家電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此為外部推動。接下來,這四家紮根本土的家電企業,又該如何“自救”呢?

青島家電企業如何自救?

辦法總比困難多。疫情這隻“黑天鵝”在為家電行業帶來危機的同時,也藉此將家電行業帶入一個新的週期。

當前,中國家電行業正在進入存量市場時代,存量時代的最顯著特點是缺乏增量空間。疫情之下,存量時代的弊端被無限放大。

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冰箱、空調、洗衣機、冷櫃四大類白電遇到線上、線下銷售萎縮。白電市場銷售規模整體零售額降幅在45%左右。

與白電相對的是市場表現一直萎靡不振的黑電。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彩電市場銷量規模共計995萬臺,同比下降20.1%;零售額規模238億元,同比下降33.9%。

疫情下的中國家電市場:青島企業“自救”指南

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家電企業紛紛開啟“自救”模式。

首當其衝的便是從冷清的線下市場,轉戰電商、直播等線上渠道。自春節過後,海爾、海信、澳柯瑪等青島本土製造業企業紛紛進行線上直播,邀請網紅為自家產品帶貨,進而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

以海信為例,每年3月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是各大品牌發佈新品、展示實力的重要平臺。展會取消後,海信集團於3月12日舉辦AWE2020線上直播,旗下各子公司老總親自上陣介紹新品,從硬件到軟件、從智慧家庭到智慧社區,展示了海信全場景智慧生態。

目前看來,傳統家電企業藉助線上手段的“推陳出新”,實現與渠道商的“抱團取暖”,進而達到激發市場活力的效果。

第二點便是從傳統家電領域向智能家居領域轉型。在物聯網、AI、5G等技術的推動下,中國家電產業智能化的新風口已然到來。根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電子設備與系統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中國智慧家庭市場規模正以每年20%-30%速度增長。

疫情之下,人們會更加註意到智能家居的便利性與安全性,其無接觸式的交互方式,更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

,因此智能家居顯然會成為家電企業將要繼續探索的一片新“藍海”。

2019年,海爾集團將旗下的上市平臺之一“青島海爾”變更為“海爾智家”,更名後的海爾智家,發展方向更加明確,他們已從單純的家電製造企業升級為面向整個物聯網的“平臺型”企業。2019年,海爾智家也交出了營收、淨利雙增的成績單。

第三點便是向潛力巨大的醫療領域進軍,而這一點實際上與發展智能家居相輔相成。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3月17日在“疫情後中國製造業的新方向”論壇上表示,疫情過後,格力電器將在消費、工業兩大板塊的基礎上,新增醫療板塊,擬投資10億元。除了口罩機、口罩、測溫儀之外,今後還將做醫療設備。

家電企業跨界醫療領域實際上也有先例。海爾集團旗下的海爾生物2019年上市成功,成為青島科創板上市第一股,海信集團更是早已將其所擅長的顯示器技術,應用到醫療領域。

隨著未來健康需求日漸增多,健康管理是智能家居的主要功能之一。有了醫療領域的積累,今後將可以與現有的家電業務,形成互補,相輔相成,更好地構建智能家居和智能社區。

第四點是在疫情影響之下,把握全球貿易重構的契機。

疫情之下,作為微波爐行業龍頭的格蘭仕卻在海外業務上頗有斬獲。深究原因便可以發現,疫情還不明朗時,格蘭仕在供應鏈上便已經備貨充足。同時,他們還針對海外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加強品質家電定製研發。

對於正在重構中的全球貿易體系來說,中國家電企業想要順利“出海”,不僅要把產品銷往海外,更要在當地建立自己的產業基地、在當地開發產品、在當地服務客戶,實現整個產業鏈的配套服務一條龍。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企業如果要在此次家電行業大洗牌中站穩腳跟,自身必然要加大研發的力度,通過疫情與行業競爭倒逼技術手段創新。

根據海信家電一季報的主要財務數據顯示,公司報告期內研發費用同比上升57.09%。對此,海信方面表示系研發投入增加所致。

同時,海信集團旗下另一家上市企業海信視像,在疫情期間推出了激光電視、可以互動的社交電視等,均成為銷售亮點,孵化的聚好看用戶大增,被山東省工信廳評為獨角獸企業。

一直以來,研發都是家電企業安身立命的王牌,在困境中,只有自身研發技術過硬,才能有活下來並逆勢突圍的資本。

信心就是最好的壓艙石。事實上,青島乃至整個中國的家電企業從未真正迎來過“至暗時刻”,現在只是家電行業進入一個全新發展週期裡的磨合期,而決定這個磨合期長短的,恰恰就是企業的堅持與創新。

疫情下的中國家電市場:青島企業“自救”指南



疫情下的中國家電市場:青島企業“自救”指南


疫情下的中國家電市場:青島企業“自救”指南


疫情下的中國家電市場:青島企業“自救”指南

資料來源:本網新聞稿件、東方財富網、商周刊、人民網、第一財經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