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30分,虽然离开上班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可凤城市扶贫开发事务中心主任王刚就已经做到办公桌前,打开电脑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工作。在王刚办公桌旁边的书架上,放着一块雪白的纱布,上边粘着透明胶带。没人的时候,他就戴上眼罩工作,听见有人敲门,就赶紧摘下来。"虽然已经做过两次手术,但是两只眼睛焦距不一致,不戴上眼罩,看电脑或写材料就不清楚,有人来了我就摘下来,怕大家担心。"
从头学习 在干中学
2017年9月,37岁的王刚从凤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的职务调到凤城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任主任(2019年2月更名为凤城市扶贫开发事务中心)。初到新岗的王刚面对的是一间办公室,两个扶贫"新兵"。
王刚说:"刚开始时,可真难呀。"三人挤在办公室里,文件、档案,摆满办公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手机、座机交替接打,甚至同时进行……当年9月末,这个年轻的团队又迎来了"全省当年贫困人口退出"这项任务。当时全市6645户14190人建档立卡户,谁该退谁不该退?这样的环境,该如何开展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面对着新岗位新业务,作为扶贫战线的新兵,王刚感觉压得他喘不过来气儿。他说:"组织把工作交给了我,咬着牙也得冲上去。"不懂业务怎么办?从头学习、在干中学。他把国家扶贫相关政策、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指导资料统统找出来,挤出时间学。为拓宽扶贫工作思路,他积极向上级请教。省办几个主管业务的领导接到基层打来的电话,开始有些不适应,后来都成了他的好老师、好朋友。他走出去向其他县区学习,并把几个扶贫基础工作较好、从事扶贫工作时间长的乡镇扶贫主任请来,共同研究扶贫动态调整方案。同时,他还为全市扶贫办战线同志们加油打气,让大家树立必胜的信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三个月,在王刚的带领下,漂亮地打赢了第一场战役,全市退出贫困人口4571人。
时时、事事亲力亲为,使王刚成为扶贫中心的业务大拿。"五个一批"部门责任分工、扶贫风险防控、产业项目资金使用、档案整理归纳,包括凤城脱贫一些关键指标和进展,王刚都烂熟于心。他常开玩笑说:"我不是当官的命,什么事儿都得自己清楚,心里有数不慌。"在他的努力下,凤城市扶贫开发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已有8人,人人都成了业务骨干、扶贫尖兵。
开拓思路 敢于担当
凤城市的"干"字精神深入人心。王刚常说一句话:"党员干部首先要讲政治,不能老早就摆困难谈条件,既然组织信任,没啥说的,就是一个字,干!"
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三年战役打响,这是一场攻坚战、决胜战、必胜战。王刚深知党和国家这项历史使命的重要性,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新年伊始,王刚便把目光放在了产业扶贫上。
2018年2月,在王刚的研究论证下,凤城制定印发了《脱贫攻坚项目实施计划》、《扶贫开发项目管理办法》、《扶贫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等五个制度,建立了凤城扶贫项目库,并在全市21个乡镇逐渐推广实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输血远不如造血让贫困户更有奔头过上好日子。"王刚说:"扶贫资金以项目为支撑犹如源头活水,既可钱生钱当年见效,又可持续性发展"。2018年,凤城全市1750建档立卡人口、5个省级贫困村依靠发展产业项目全部脱贫。这一年,凤城扶贫资金绩效奖考核取得了全省第三,丹东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王刚创新提出"1+N"产业模式。他说,"一"就是一户贫困户,"N"就是多项产业项目叠加覆盖,简单说,就是每个建档立卡户都能够实现多个产业收益。在他的沟通下,先后有大兴镇、石城镇、沙里寨镇、鸡冠山镇等六个乡镇共计661.9万元通过飞地方式投入到凤城市内龙头企业中,收益率最低达到10%。凤城全市产业覆盖率达到100%,产业收益覆盖到全部建档立卡户,最高达到人均年增收1500元,成为丹东地区扶贫产业资金集中使用效果最好、安全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许多企业家说,王刚人品好,说话守信誉,做事敢担当,他不是为自己跑路子,而是为凤城的扶贫事业在奔波,"只要他找到我们,这个忙我们一定要帮。"
2019年5月,凤城市以"发扬'干'字精神,夯实产业项目,打造脱贫文化,激活内生动力"为课题,在全省扶贫产业现场会上做了交流发言(县级市仅4个);凤城的扶贫经验材料在辽宁日报专版发表。
王刚敢拍板、敢定事儿,无论基层部门碰到什么问题,到了王刚这里,只要不违反政策,就办;不行,就给一个很明确答复。有人问他:"你什么事儿都敢拿主意、定方向,出了问题怎么办?" "我是一名党员干部,只要对全市脱贫攻坚有利,只要能够解决困难户的实际问题,我不怕。" 王刚说:"三年攻坚战不能打成持久战。"
心系扶贫 忘我付出
王刚每天早上七点半准时到单位上班,中午或叫外卖或不吃饭。扶贫中心距离政府食堂大约10分钟路程,他却不愿浪费时间。他一天忙得团团转,写材料、写公文、和五个一批部门沟通衔接、和乡镇主要领导安排工作……累了,他就中午在办公室眯一会儿,晚上很少能按时下班,周末加班成了常态。
长年超负荷工作,让王刚的身体每况愈下。2018年10月14日上午,他正在写材料,忽然感觉右眼看东西有阴影。他以为可能是"十一"期间连续加班,没休息好出现的暂时现象。第二天一早,他右眼阴影继续扩大,到医院检查得知,是视网膜脱落,必需马上去沈阳或北京治疗。但他还是在第一时间回到单位,召开全体会议。那次会开的确实有点长,他不想把实情告诉同事,怕大家为他担心而影响工作,只想尽最大的可能地把工作安排好,安排得细致些。因为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一去何时能回到岗位,他已做好了离岗的思想准备。
10月23日,因为视网膜脱落,王刚在沈阳医大四院做了眼部手术,30日出院。出院以后,他按医嘱静卧一个半月。尽管这段时间,他没有出现在工作岗位,但他一直在遥控指挥工作,仅手术那三天没有接打电话。12月中旬刚可以下床,他又戴着眼罩早上7点30分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里。2019年3月18日,王刚的眼睛做了第二次手术……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这一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王刚说:"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我能够参与其中,是一种幸运。"在我国脱贫攻坚事业中,有无数基层扶贫工作人员,为了让贫困老乡追赶上实现小康梦想的步伐,兢兢业业,超强度工作,超强度付出,燃烧自己铸就忠诚。
文:任国良 李琦
图:凤城市扶贫开发事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