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威寧中水出土的神祕特種稻穀,專家 至今迷惑不解

被稱為“200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的中水史前至漢代的遺址裡,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玉器、青銅器等,然而能夠把中水遺址考古線索拉向更深更遠思索的卻是海貝貨幣的出現和神秘的特種稻穀。這是水稻還是旱稻?是“占城稻”還是“爪哇稻”?是本地培育還是外地傳入?為什麼要用火燒稻穀?是日常食物還是特殊食物?一系列疑問至今任不能解。

貴州威寧中水出土的神秘特種稻穀,專家 至今迷惑不解


在貴州威寧中水的吳家大坪遺址,是中水遺址群中面積最大的一處,由於破壞嚴重,考古發掘採用象限布方,發現水稻坑3個,房屋柱洞30多個,於是有專家推測這裡是古代先民官府糧倉,但後來的發現又逐步否定了這種推測。

經過中水地區其它遺址的發掘也發現發掘的300多個坑百分之八十的坑都有稻米顆粒出土,有的坑裡較少,有的坑裡成片或者成團放在坑內,數量較大。這些稻米具有如下特徵:

貴州威寧中水出土的神秘特種稻穀,專家 至今迷惑不解


第一、遺址中出土的農作物主要是大量的稻米,此外還有少量的小米,種類比較單一,所以這不是普通民居的遺址的食物構成,可以推測這個遺址是一種具有特殊社會功能的遺址,專家推測是祭祀遺址。但筆者認為從全國或者世界範圍看,祭祀活動絕大部分民族都會用動物祭祀的,而該遺址沒有出現獸骨等祭品痕跡。

第二、部分坑內稻米成團皎結並被焚燒過,這是將米粒做成熟飯捏成團在進行某種活動時丟入坑內焚燒所致。

貴州威寧中水出土的神秘特種稻穀,專家 至今迷惑不解


第三、稻米顆粒短胖,特別矮小,比現在種植的粳稻還短小,不像是水田種植。專家推測為旱稻。如果能夠證實,這個出土將是西南地區的最早旱稻農業的實物證據。

在中水雞公山出土的888粒完整稻米和破碎的5600多粒稻米中,根據稻米長寬比值與測算結果,發現接近與秈稻、粳稻和爪哇稻,但又和任何一種都不像,真是撲朔迷離,如果是“爪哇稻”,那將引出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南方絲綢之路”的問題,根據出土的海貝來綜合推測,南方絲綢之路上從海外引入海貝和稻穀是有可能的。

貴州威寧中水出土的神秘特種稻穀,專家 至今迷惑不解


也有專家所說,中水稻穀是長期在高原地區種植之後其它品種的變種,因為目前發現在高原地區種植的農作物籽粒都有短小的特點。

總之,綜合分析,中水出土大量水稻遺存可以證明以下三點:

第一、遠古時代烏蒙山區人民已經學會種植水稻而且產量高。

第二、稻米作為公共活動的一種特殊用品,說明在人們心中處於神聖的地位。

第三、烏蒙山區在遠古時代就與中原或者沿海地區有密切聯繫。

貴州威寧中水出土的神秘特種稻穀,專家 至今迷惑不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