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的海拔高度,并非白茶品质的唯一标准


茶园的海拔高度,并非白茶品质的唯一标准

丨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高山云雾出好茶”这句俗语,大概真的已经深入人心。

上回到自家的生态茶园,忍不住高山美景,落日长霞,拍了好几张的照片发朋友圈。

除了夸赞风景的茶友之外,还有不少人问“海拔多少?”

回复之后,又得到一句“哦,那也不是很高,我的白茶海拔一千多米呢。”

不禁有些诧异,白茶的品质如何,什么时候成了唯海拔论?

知道的,以为是在比较茶叶好坏。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两个登山爱好者在相互比较。

按常理论,一款白茶的好坏,可以通过外观进行辨认。

芽头的肥壮度,白毫是否密实,干茶颜色是否自然。

又或者是冲泡之后,闻盖香、尝汤水、感受叶底弹性等,作为判断品质的依据。

这些都是看的见,摸得着,闻得见的鉴别方式。

唯有凭空说海拔高低这一项,太过走江湖,作秀成分稍大一些。

茶园的海拔高度,并非白茶品质的唯一标准

茶园的海拔高度,并非白茶品质的唯一标准

《2》

海拔,就是白茶品质的唯一标准么?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高山的气温,总是要比平地低一些。

就连桃花也因为温度缘故开的晚些,茶树自然也不例外。

高山白茶,除了采摘时间会稍晚于平地一些。

更为重要的是,高山海拔高,茶树在更加寒冷的环境之下生长,对于品质的提高,有明显的帮助。

一方面,更晚采摘的高山茶树,拥有比平地白茶更长的生长期,积累的内质更加丰厚。

另一方面,茶叶中的呈现苦涩滋味的茶多酚,会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的降低而减少。

使得高山茶当中苦涩滋味的比例减少,茶汤少涩味,多鲜爽。

正是符合白茶滋味的鲜香醇爽。

若将高山茶的汤水拟人,就该是那气度不凡,丰神俊朗的公子哥。

但,山的海拔,也并非是越高越好。

论海拔,谁还高的过珠穆朗玛峰,但珠峰又不种茶。

再说,适宜茶树生长的高山产区,也在一定的海拔区间范围之内。

高山和深海一般,超过了适合生物生活的界限之后,所能够生长的动植物就越来越少。

海拔过高,紫外线过强,气候也就越冷,并不适合茶树生长,对其品质也没有额外帮助。

太姥山作为福鼎白茶的核心产区,品质优异,但海拔并不是其唯一优势,还有许多因素共同构筑品质。

茶园的海拔高度,并非白茶品质的唯一标准

茶园的海拔高度,并非白茶品质的唯一标准

《3》

太姥山的土壤,符合茶树喜好

在太姥山的茶园之中,有大大小小的许多石块。

看着好像是没人打理,略有荒废,才会有乱石无数。

实际上,茶园里的石头,乃是宝贝。

恰好契合茶圣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所说: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太姥山高山茶园中的大小石块,在高山终日受日晒、风刮、雨淋。

岩石表面风化,经过雨水冲刷之后,岩石当中的矿物质渗到土壤之中,被茶树根部吸收。

实际上,茶园中的大小岩石,能够为茶树补充一定的微量元素。

并且,茶园的土壤尤其松软,多为砂砾壤,透气性良好。

下雨过后,茶园的土壤若是透气性不好的黄泥地,便容易在不平坦的地方淤积雨水,出现小水洼。

然而,太姥山茶园的土壤则不会如此。

下雨过后,土壤着实变得湿润,但是并不会出现水洼,这便是透气性的表现之一。

土层透气性佳,茶树的根部也可自由呼吸。

不像是一些平地地区,土壤是粘腻的黄土,制作出的茶,被人诟病有土腥味,没有高山品格。

茶园的海拔高度,并非白茶品质的唯一标准

茶园的海拔高度,并非白茶品质的唯一标准

《4》

太姥山的云雾,常年缭绕高山茶园

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太姥山自然不能空有海拔,而无云雾。

一年之中,太姥山上的云雾有一百多天,几乎是全年的三分之一。

云雾的好处,在日常中,主要是为了遮挡住直射光,使其成为漫射光。

不仅仅利于茶树保持鲜嫩,还有利于芳香物质的累积。

高山白茶香气四溢,与其有密切关系。

除此之外,云雾还可以为茶树补充水分。

像是2019年的冬天,太姥山的天气就是个暖冬,较为干旱。

而2020年的春天,又遇上了倒春寒,相对干燥。

但是无妨,太姥山上的茶园有云雾的滋养。

细小的云雾,附着在茶树的叶片和树干上,以温和的方式滋养着茶树。

还有些云雾将土壤濡湿,使得茶树根部也能够吸收到一定的水分。

在气候相对干旱的情况下,常年的云雾比春雨还要温柔的呵护着茶树。

在保证茶树自如生长的情况之下,还能够令白茶中的含氮物质增加,茶多酚类物质占比减少,香气更高。

云雾,乃是高山白茶品质高的一大利器。

茶园的海拔高度,并非白茶品质的唯一标准

茶园的海拔高度,并非白茶品质的唯一标准

《5》

春天来了,倒是见修建完成不久的新公园里,已经有放风筝的孩童。

满脸天真的稚气,风筝下响着银铃般的笑声。

公园的草坪上,还有许多的野炊的人。

看人员组成和衣着打扮,树下的那一拨,是一户家庭。

而公园中心的是一群小姐妹,估摸二十岁上下的模样。

天气晴朗,是时候出门逛逛。

那次去自家生态茶园的时候,便想着下次来,一定要在茶园的那块大石头上泡茶。

从高处往下看,这天,这云,这茶山,皆是四年来的点滴汇聚而成,来之不易。

太姥山白茶成就了小陈茶事,并不仅仅是因为海拔高而已。

适宜白茶的温光水气土,造就了太姥山白茶的独具一格。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