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千年

歷史的發展,如同陀螺的運動,不停地旋轉,一圈又一圈,週而復始。在週期性的運動中,有某種恆定的東西,始終保持不變。這是一種規律,有人稱之為歷史定律。讀史可以明鑑,知古可以鑑今。我們在眾多歷史定律中,精選出對當下人們最具啟示的五大定律。細細品味,這五大歷史律,何嘗不是人生定律!


第一定律

象牙筷定律

殷紂王即位不久,命人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賢臣萁子說,“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糧,只能與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錦繡,乘華車,住高樓。國內滿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異寶。我不禁為他擔心。”(馮夢龍)

果然,紂王“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益收狗馬器物,充仞宮室。……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百姓怨而諸侯叛,紂亡其國,“赴火而死”。


中國五千年

感悟:

這個故事後來衍生出成語:見微知著。大到一個國家,小到個人,崩潰可能都是在一些很小的放縱開始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千萬不要低估人的慾望,只要開了一個頭,就很難剎住。

大學生為了新款的手機、包包而貸款,鮮有全身而退的。那些收受了第一筆賄賂的官員,也很少有懸崖勒馬的。世人的貪慾,都是如此。得寸進尺,得隴望蜀,沒有止境。所以一定要懂得剋制自己,審慎行事,切忌放縱自己,邁出貪婪的第一步。


第二定律

“兔死狗烹”定律

越王勾踐,為報仇雪恨,臥薪嚐膽,精神非凡。但他的個人品質卻非常糟糕。在極端困苦的情況下,幫他籌劃大計的兩個功臣,成就大業之後,一個被殺,一個逃跑。殺文種的時候,勾踐說,“你教我滅吳七種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種就滅了吳國,你那裡還有四種,把它帶到先王那裡去吧。”有七種方法滅吳,應當很有智慧,卻遭了勾踐的毒手。此前,范蠡曾規勸文種,“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范蠡之智,顯然高過文種,終能免於一死。


中國五千年

感悟:

漢朝劉邦殺韓信,明太祖殺盡開國功勳,兔死狗烹這樣的事,歷史上不斷地重演。自古以來,共患難易,同富貴卻難。現在人合夥做生意也是這樣,一起打拼的時候,親密無間。等到生意做大了,有了豐厚的利潤,彼此之間就開始有了異心。分家、甚至拆家、撕破臉的情況屢見不鮮。利益最容易侵蝕人的心智和情感。如果和別人一起合作做生意,一定要有心理準備,備好解決措施,省得最後“人財兩空”。


第三定律

黃宗羲定律

“黃宗羲定律”的內容是關於“帝國千年以來”通過“並稅式改革”解決“農民負擔問題”。歷次改革的目的都是好的,改革者的初衷是要通過“並稅”的方式減輕農民負擔。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改革,農民的負擔非但沒有減輕,反倒愈益加重。黃宗羲稱為“積累莫返之害”。

比如王安石的青苗法,本來是宋朝官府在災年貸款給農戶,使他們免受高利貸盤剝。結果執行下去,卻變成了強行攤派,民怨沸騰,苦不堪言。一個政策或者想法明明是好的,等到實施出來的時候,就完全走了樣。


中國五千年

感悟:

王陽明說:知易行難。瞭解一個問題很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才知道難。無論什麼想法都要遵循一個原則:可操作性。再好的想法,無法落實,也是白搭。

站得高固然可以看得遠,但是隻有站得低,才能看得清。凡事從實際出發,多考慮一下方案是否切合實際,符合現狀。曾國藩說: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為人做事,切忌眼高手低,好高騖遠。


第四定律

柳宗元“敵戒”定律

唐代柳宗元有一篇題為“敵戒”的短文,其思維邏輯與常人常理完全相悖,富含哲理,是一篇奇文,轉錄如下:皆知敵之仇,而不知為益之尤;皆知敵之害,而不知為利之大。秦有六國,兢兢以強;六國既除,訑訑乃亡。晉敗楚鄢,範文為患;厲之不圖,舉國造怨。孟孫惡臧,孟死臧恤,“藥石去矣,吾亡無日”。智能知之,猶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從來人們都把敵人看作是禍害,無力者避之,有力者根除之。唯獨柳公認為,有敵人是好事。秦國因為六國在側,才能勵精圖治,國力蒸蒸日上,吞併六國之後,朝政反而開始混亂起來。晉國打敗楚國,外部沒有了敵人,傲慢自大,才有了後來的禍患。


中國五千年


感悟:

都說有敵人是壞事,但是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都認為是好事。馬雲曾在演講的時候曾說:有騰訊這樣偉大的公司做對手,是阿里的幸運。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無論是人還是機構,時間長了總會懈怠、腐敗。只有在擁有外部壓力的情況下,才會變得有活力,有動力。正是因為騰訊的存在,阿里才一刻不得鬆懈,才能不斷更新,不斷進步。

華為遭受美國打壓之後,記者採訪任正非是否對此悲觀,任正非卻說:華為上上下下都因此緊張起來,嚴陣以待,不再像以前一樣鬆鬆垮垮了,現在才是華為最好的時候。

人生也是如此,有敵人不可怕,輸了也可以再來。可怕的是懈怠,是承平日久之後的耽於安樂,不思進取。這樣的毀滅,才真的是無可救藥。


第五定律

“五世而斬”定律

當年八旗兵入關的時候,人人善騎射,兵強馬壯。”而太平軍時期,綠營兵“射箭,箭虛發;馳馬,人墮地。”八旗兵則更為腐敗無能,全是一些遛鳥、鬥蛐蛐的紈絝子弟。當時如此強大的軍隊後來為什麼會變成如此熊樣? 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老百姓的說法,更加令人掃興。他們說,“富不過三代”。 為什麼富者不能恆富?強者歷數世而衰?

無非是:“驕”,“奢”,“淫”,“逸”。傲慢自大,奢靡浪費,放縱慾望,不思進取。長此以往,國家焉有不亡,家族焉有不衰。


中國五千年

感悟:

再多的財富也會敗光,再大的家業也會揮霍一空。好的教育,不是給孩子多少財富。而是讓孩子懂得節儉、自強的道理。曾國藩讓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寒門子弟相同,以此讓孩子懂得勤儉自律,讓孩子懂得生活的不易。總想著把最好的條件給孩子,其實是在害孩子。

成長過程中,物質越充裕,孩子就越不能懂得感恩,越不懂得勤勉,好吃懶做,害人害己。反之,給孩子正確的教育,是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引導孩子學會勤儉和努力,才是對孩子最深邃的饋贈。“歷史是一面鏡子”,因為它可以照出我們的醜、我們的妄、我們的困境。“以史為鏡”,因為看到了、看清了,我們才會去改。修正我們的錯誤,不步前人的後塵,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完善,不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