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喜歡給娃貼標貼,限制孩子的發展,危害遠遠大於利

不知道之前的《哪吒》大家看的過癮不?可是,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哪吒從出生起,就被貼上了“魔丸”的標籤,導致不管是家裡人還是鎮上的人都會對哪吒從心裡產生一種抵抗。

其實,不光是哪吒,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被父母貼上標籤,不管是壞標籤還是好標籤,父母的初衷都是好的,希望孩子可以變成自己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但是父母們卻不知道,正是他們所貼的標籤,限制住了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危害遠遠大於利。

家長喜歡給娃貼標貼,限制孩子的發展,危害遠遠大於利

標籤效應

身邊有一位朋友,講起了自己內向性格的形成經歷,他說原本自己是不內向的,但是小的時候很少跟親切接觸,於是見面了不知道如何去稱呼對方,結果父母就說自己太內向,有過第一次之後就會有第二次,慢慢的就被父母貼上了“內向”的標籤,甚至已經把內向已經當做了自己的性格。

其實,這也是典型的“標籤效應”,當孩子被貼上標籤時,他會對做出自我印象的管理,把自己的行為貼合標籤。

出現這種行為是因為“貼標籤”的這種舉動,是具有定向導向的作用的,甚至還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自我認同”的心理,認為自己就是父母所說的那樣“內心”、“壞孩子”、“調皮搗蛋”。

家長喜歡給娃貼標貼,限制孩子的發展,危害遠遠大於利

其實,就像燈臺照亮船隻一樣,只不過,燈臺的方向反了。

在《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中提到過“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不僅影響到孩子如何看到自己,也會影響到他的行為。”

家長喜歡給娃貼標貼,限制孩子的發展

當家長給孩子貼上一個“壞”標籤時,孩子會潛意識的往家長所貼的標籤上發展。

說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你家的孩子很淘氣,你卻對孩子貼上了一個“壞孩子”的標籤,慢慢的這個孩子會真正的變成一個壞孩子。

其實,孩子的反抗並不是因為自己的性格,而是父母給孩子貼上的標籤所導致的,潛意識的在告訴孩子“你就是個壞孩子”。

日常生活中,許多父母會下意識的給別人或者是給孩子貼標籤,甚至還會把貼標籤的話掛在嘴邊。

一般父母給孩子貼壞標籤時,都是因為孩子犯了錯誤,如果家長想要避免有“貼標籤”的舉動,那麼一定要注意一點,就是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不要上升高度說孩子,應該就事論事。

家長喜歡給娃貼標貼,限制孩子的發展,危害遠遠大於利

舉例

前提:假如孩子吃飯的時候不小心把碗碰掉地上碎了。

錯誤示範:吃個飯都吃不明白嗎?飯都吃不明白,你說你還能做什麼?太笨了。

父母的這種做法,不僅給孩子貼了“笨”的標籤,還沒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在哪裡。

正確示範:你怎麼把碗打了,趕緊收拾一下。

父母讓孩子打掃的做法是非常有用的,這樣會讓孩子知道做錯事的後果,而且還沒給孩子貼標籤。

父母要知道標籤容易貼,但是想要拿下來是非常費勁的,標籤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慢慢變成孩子的內心或者是性格。

所以,家長給孩子貼標籤不僅不會對孩子有幫助,還會限制孩子的發展和成長。

家長喜歡給娃貼標貼,限制孩子的發展,危害遠遠大於利

家長如何避免給孩子貼標籤

1)就事論事

有些孩子因為年紀小或者粗心大意犯錯的時候,家長不要把錯誤上升高度,本來是一件很普通的錯誤,卻被家長上升到關於孩子性格甚至是智商的問題。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應該就事論事,家長要記住一點,是要幫助孩子解決錯誤,而不是讓孩子擁有錯誤。

2)多去鼓勵孩子

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犯一點錯誤,就是去批評孩子。父母要學會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且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自信心形成的關鍵,並不是他們做了多成功的事情,而是在於父母的鼓勵。

家長喜歡給娃貼標貼,限制孩子的發展,危害遠遠大於利

3)控制好情緒

如果父母仔細回想一下的話會發現,每次給孩子貼標籤的時候都是情緒非常煩躁的時候。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應該控制好情緒,情緒激動時說話容易不經過大腦,造成貼標籤的情況。

只有控制好了情緒,才能降低給孩子貼標籤的次數。

暖心小貼士

當家長給孩子貼標籤時,危害遠遠要大於利,而且還會限制孩子的發展和成長,父母只有用發展的燕國去看待孩子,及時孩子做錯事情,父母也要控制好脾氣,相信孩子可以改正錯誤,相信經過時間的累積,孩子會變成你心目中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