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医药股全线躁动

摘要:

1、广州酒家:相比三全食品、安井食品,公司是一家被忽视的速冻食品业务股。从2016年起大力发展速冻食品已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速冻业务营收规模2016-2018三年CAGR达25.79%。速冻近五年平均毛利率(32.88%)超过速冻米面同业水平(三全26.64%/安井26.71%)。天猫数据来看,由于品牌溢价产品价格也明显高于三全、安井等。未来三年有望新增产能3.6万吨,到2021年前产能预计增140%。

2、国药股份:人福医药公告拟收购宜昌人福13%股权,持续大涨。券商分析称,另一家上市公司国药股份也持股宜昌人福20%股权,预估今年麻药工业+麻精特药配送,2020年合计7.56亿净利润,给30倍PE,对应全年227亿市值。国药商业配送+小部分工业合计约贡献10.75亿净利润,保守给10倍PE,对应108亿市值。合计2020年334亿市值空间,目前市值仅245亿。

3、大消费:食饮板块四月之后即进入到一季报的验证期,龙头不仅需求大增,也会迅速反应抢占了对手的市场。医药二季度最先恢复的还是在医院端比较刚性的需求,因此像恒瑞、科伦、丽珠这种受集采带量影响较小的企业在二季度恢复较快。另外,血制品和网上药店两个方向不错。零售这块确定性的是超市,消费从餐饮转向家庭,利好必需消费品,龙头超市的同店增长超预期,Q1同店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

4、医疗器械:迈瑞预告一季报利润增速25-35%,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产品受益疫情高增长,但体外诊断医学诊断产线有所下缓。目前股价对应2020年PE达到57倍。鱼跃医疗预告一季报利润增速50-55%,略超预期。特别是呼吸机产品借助疫情发展顺利打通临床端渠道,并顺利进入全球供应渠道中。4月获得美国FDA的EUA授权,目前已面向全球开始供货。目前股价对应2020年43倍PE。

正文:

1、还有什么低位的消费股?它速冻业务比三全、安井毛利更高,未来三年产能将大增140%释放业绩(东兴证券)

食饮板块近期关注度极高,众多吃吃喝喝的股票都走出了出来。以三全食品、安井食品为代表的速冻食品分支更是迭创新高。

东兴证券近日深度研报覆盖了一家食饮股广州酒家。公司传统月饼及餐饮业务毛利率常年保持在60%左右,另一大看点是速冻食品业务快速崛起平滑了月饼业务带来的业绩波动,募投项目预计到2021年将合计为公司贡献新增产能3.63万吨,即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约140%。

①速冻业务高价高毛利

广州酒家是广东的老字号品牌,主营业务之一的月饼知名度高但季节性特征明显,为降低公司对单一业务过度依赖,公司近年大力发展以广式点心为主打的速冻食品。速冻业务营收规模2016-2018三年CAGR达25.79%。

消费医药股全线躁动

由于有品牌溢价,公司的速冻近五年平均毛利率(32.88%)超过速冻米面同业水平(三全26.64%/安井26.71%)。天猫价格数据来看,价格也明显高于三全、安井等。

消费医药股全线躁动

②供不应求产能3年将翻番

公司产能利用率常年超过100%,产能瓶颈制约销售规模。2018年开始在湘潭和梅州投建生产基地。未来三年有望新增产能3.6万吨。2021年前产能预计增140%。

消费医药股全线躁动

消费医药股全线躁动

券商表示产能释放将支撑业绩持续增长,中长期市值有望翻倍。

消费医药股全线躁动

消费医药股全线躁动

2、人福医药持续飙涨!这家医药流通企业手握20%股权成为间接受益者,券商分拆业务并给予了高市值目标(太平洋证券)

人福医药4月3日公告拟收购宜昌人福13%股权后,公司股价短期快速上涨近40%。

资料显示,宜昌人福是麻醉镇痛领域龙头,市场份额超过80%。麻药和第一类精神药物因药物自身性质,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均属于强监管类药物。在当前国内的监管制度下,麻药成为“高壁垒”处方药细分行业。

目前上市公司人福医药持股宜昌人福股权比例67%,若这次收购成功,股权比例达到80%。而另外的20%股权则由国药股份持有,成为此次收购的间接赢家。

消费医药股全线躁动

太平洋证券医药团队分析指出,持股宜昌人福(麻药)13%股权的灵魂人物李杰等3位管理层换股持有人福医药上市公司股份,有利于长期机制理顺和宜昌人福业绩释放。

同时,分拆国药股份业务并给予了334亿市值目标。

预计20年公司麻精特药配送收入约60亿,毛利率15%,净利率按8%测算,预计归母净利润4.8亿。麻药工业(宜昌人福20%股权)2020年净利润2.75亿。合计7.56亿净利润,给30倍PE,对应全年227亿市值。

商业配送+小部分工业合计约贡献10.75亿净利润,保守给10倍PE,对应108亿市值。

合计2020年334亿市值空间,目前市值245亿。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31、21.1、24.29亿,对应PE分别为13X、11X和10X。

此外,市场此前担心4+7带量采购背景下,流通行业整体承压。但从国药19年收入和利润增速逐级提升(19Q1-4收入增速分别为10%、14%、17%、20%,扣非增速分别为12%、16%、2%、63%),以及重组四家子公司全部完成业绩承诺来看,行业盈利空间的缩小也成为国药扩大规模、提升市占率的机遇。

3、机构紧急电话会为何强调这个方向?全渠道增速都起来了,零售这个细分业绩确定性非常高 (招商证券)

招商证券大消费组电话会梳理了4月值得注意的消费股方向,脱水君整理如下:

1)食饮

市场对于一季度行业及公司的业绩,基本都有比较全面的预期,四月之后即进入到一季报的验证期,投资者主要是寻找超预期的个股。从思路上来说,建议四月配置Q2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标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轮疫情不仅带来需求端的波动,也出现了供给端及市占率的一些变化。

消费医药股全线躁动

白酒:三月下旬之后,茅台与五粮液的动销已经开始逐步升温,茅台、五粮液一季报以及全年业绩确定性高。等待古井、汾酒、今世缘、顺鑫、老窖等在4-5月份逢低买入的机会;

食品:乳业伊利、飞鹤;休闲食品中的桃李面包、洽洽食品,榨菜和双汇。

2)医药

二季度最先恢复的还是在医院端比较刚性的需求,比如肿瘤药等,因此像恒瑞、科伦、丽珠这种受集采带量影响较小的企业在二季度恢复较快。

招商医药主要点出两个方向,血制品和网上药店。

天坛生物和双林生物在人工和管理费用上的改善空间是比较明显的,在血制品行业里有更高的阿尔法。

3)社服

主要关注点还是在免税这一块,3月中旬发改委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消费,其中提到了免税的优化,对国旅来说是中长期的利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国旅一季度预计利润可能有70%左右的下滑。

4)零售

这一块确定性的是超市板块

①消费从餐饮转向家庭,利好必需消费品,米面粮油,蔬菜、水果、生鲜品类等拉动了同店增速,龙头超市的同店增长超预期,Q1同店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

②今年上半年猪价的同比增速仍处于高位,拉动超市零售同店增长。

所以同店一季度确定性的超预期,相信资金还会继续抱团业绩确定性高的个股,比如永辉超市、家家悦、红旗连锁。

5)农业

预判一季度板块的业绩,整体上来讲都是大幅向上的状态,并且在未来的6-8个季度,养猪公司的利润都将会保持持续上行的态势。

消费医药股全线躁动

6)纺服

化妆品的消费偏刚性,行业目前处于高景气阶段。珀莱雅和丸美由于电商占比较高,线下以经销为主,因此第一季度的收入和净利润降幅预计都能够保持在10%左右。第二季度随着疫情好转,美妆会有一个补偿性消费,因此可待股价回调可重点关注。

珀莱雅单独说一下,预计Q1公司收入可能会有10%左右的下滑,但是因为一季度占全年收入的比例20%,所以疫情对公司的影响不大。

从竞争壁垒的角度,在研发方面,公司在强化自主海洋科技护肤的同时,还与外部的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把研究的领域扩展到美白、抗衰老领域。

7)轻工

一季度经营情况来看,预期向好的是造纸板块,接近30%的包装制品需求是跟着间接的纸制品出口完成的。

家居版块下滑幅度较为明显,4月份有部分家具公司的海外订单应该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成品家具。

公司层面,有看好两家公司:中顺洁柔和志邦家居。志邦家居估值预计对应20年大概10倍出头一点,性价比相当好。

4、两大医疗器械龙头预告了Q1业绩,如何解读?

医疗器械板块在疫情期间有着显著的超额收益,那一季报业绩到底如何?今晚两大白马迈瑞和鱼跃给出了答案。

9日晚间,迈瑞医疗公告2020年一季报预告,预计实现营业收入增速15-25%,归母净利润增速25-35%。鱼跃医疗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70-3.82亿元,同比增长50-55%。

分享中泰证券的业绩点评给大家参考。

①鱼跃医疗

净利润中值52.5%,略超市场预期。无创呼吸机等呼吸类产品、红外额温枪等体温检测类产品及“洁芙柔”手消等消毒感控类产品的出货量大幅增长。

特别是呼吸机过去多应用于家用端,本次借助疫情发展顺利打通临床端渠道,并顺利进入全球供应渠道中,中长期看为未来临床端市占率的提高带来坚实基础。

呼吸机产品已获得国内NMPA和欧盟CE认证,并已于2020年4月获得美国FDA的EUA授权,目前已面向全球开始供货,有望对中短期业绩带来持续的积极影响。

估值情况,目前股价对应2020年43倍PE。

中泰证券医药团队预计2019-2021年公司收入46.39、56.69、68.03亿元,同比增长10.88%、22.22%、20.0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47、9.29、11.40亿元,同比增长2.79%、24.35%、22.67%。

②迈瑞医疗

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的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医学影像产线的便携彩超、移动DR,体外诊断产线的血球、CRP等和疫情直接相关的产品增长不同程度加速,其中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业务显著受益,中泰预计实现超过50%的高速增长。

但体外诊断产线的试剂和医学影像产线的台式彩超由于医院疫情期间的常规诊疗、手术量、体检量的下降而有所放缓。

估值情况,目前股价对应2020年PE已达到57倍。预计2020-2022年公司收入204.04、240.66、289.28亿元,同比增长23.24%、17.95%、20.20%,归母净利润57.48、67.53、81.64亿元,同比增长22.81%、17.48%、20.8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