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醫藥股全線躁動

摘要:

1、廣州酒家:相比三全食品、安井食品,公司是一家被忽視的速凍食品業務股。從2016年起大力發展速凍食品已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速凍業務營收規模2016-2018三年CAGR達25.79%。速凍近五年平均毛利率(32.88%)超過速凍米麵同業水平(三全26.64%/安井26.71%)。天貓數據來看,由於品牌溢價產品價格也明顯高於三全、安井等。未來三年有望新增產能3.6萬噸,到2021年前產能預計增140%。

2、國藥股份:人福醫藥公告擬收購宜昌人福13%股權,持續大漲。券商分析稱,另一家上市公司國藥股份也持股宜昌人福20%股權,預估今年麻藥工業+麻精特藥配送,2020年合計7.56億淨利潤,給30倍PE,對應全年227億市值。國藥商業配送+小部分工業合計約貢獻10.75億淨利潤,保守給10倍PE,對應108億市值。合計2020年334億市值空間,目前市值僅245億。

3、大消費:食飲板塊四月之後即進入到一季報的驗證期,龍頭不僅需求大增,也會迅速反應搶佔了對手的市場。醫藥二季度最先恢復的還是在醫院端比較剛性的需求,因此像恆瑞、科倫、麗珠這種受集採帶量影響較小的企業在二季度恢復較快。另外,血製品和網上藥店兩個方向不錯。零售這塊確定性的是超市,消費從餐飲轉向家庭,利好必需消費品,龍頭超市的同店增長超預期,Q1同店保持在兩位數的增長。

4、醫療器械:邁瑞預告一季報利潤增速25-35%,生命信息與支持產線產品受益疫情高增長,但體外診斷醫學診斷產線有所下緩。目前股價對應2020年PE達到57倍。魚躍醫療預告一季報利潤增速50-55%,略超預期。特別是呼吸機產品藉助疫情發展順利打通臨床端渠道,並順利進入全球供應渠道中。4月獲得美國FDA的EUA授權,目前已面向全球開始供貨。目前股價對應2020年43倍PE。

正文:

1、還有什麼低位的消費股?它速凍業務比三全、安井毛利更高,未來三年產能將大增140%釋放業績(東興證券)

食飲板塊近期關注度極高,眾多吃吃喝喝的股票都走出了出來。以三全食品、安井食品為代表的速凍食品分支更是迭創新高。

東興證券近日深度研報覆蓋了一家食飲股廣州酒家。公司傳統月餅及餐飲業務毛利率常年保持在60%左右,另一大看點是速凍食品業務快速崛起平滑了月餅業務帶來的業績波動,募投項目預計到2021年將合計為公司貢獻新增產能3.63萬噸,即在現有基礎上增加約140%。

①速凍業務高價高毛利

廣州酒家是廣東的老字號品牌,主營業務之一的月餅知名度高但季節性特徵明顯,為降低公司對單一業務過度依賴,公司近年大力發展以廣式點心為主打的速凍食品。速凍業務營收規模2016-2018三年CAGR達25.79%。

消費醫藥股全線躁動

由於有品牌溢價,公司的速凍近五年平均毛利率(32.88%)超過速凍米麵同業水平(三全26.64%/安井26.71%)。天貓價格數據來看,價格也明顯高於三全、安井等。

消費醫藥股全線躁動

②供不應求產能3年將翻番

公司產能利用率常年超過100%,產能瓶頸制約銷售規模。2018年開始在湘潭和梅州投建生產基地。未來三年有望新增產能3.6萬噸。2021年前產能預計增140%。

消費醫藥股全線躁動

消費醫藥股全線躁動

券商表示產能釋放將支撐業績持續增長,中長期市值有望翻倍。

消費醫藥股全線躁動

消費醫藥股全線躁動

2、人福醫藥持續飆漲!這家醫藥流通企業手握20%股權成為間接受益者,券商分拆業務並給予了高市值目標(太平洋證券)

人福醫藥4月3日公告擬收購宜昌人福13%股權後,公司股價短期快速上漲近40%。

資料顯示,宜昌人福是麻醉鎮痛領域龍頭,市場份額超過80%。麻藥和第一類精神藥物因藥物自身性質,在國內乃至全球範圍均屬於強監管類藥物。在當前國內的監管制度下,麻藥成為“高壁壘”處方藥細分行業。

目前上市公司人福醫藥持股宜昌人福股權比例67%,若這次收購成功,股權比例達到80%。而另外的20%股權則由國藥股份持有,成為此次收購的間接贏家。

消費醫藥股全線躁動

太平洋證券醫藥團隊分析指出,持股宜昌人福(麻藥)13%股權的靈魂人物李傑等3位管理層換股持有人福醫藥上市公司股份,有利於長期機制理順和宜昌人福業績釋放。

同時,分拆國藥股份業務並給予了334億市值目標。

預計20年公司麻精特藥配送收入約60億,毛利率15%,淨利率按8%測算,預計歸母淨利潤4.8億。麻藥工業(宜昌人福20%股權)2020年淨利潤2.75億。合計7.56億淨利潤,給30倍PE,對應全年227億市值。

商業配送+小部分工業合計約貢獻10.75億淨利潤,保守給10倍PE,對應108億市值。

合計2020年334億市值空間,目前市值245億。預計20-22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8.31、21.1、24.29億,對應PE分別為13X、11X和10X。

此外,市場此前擔心4+7帶量採購背景下,流通行業整體承壓。但從國藥19年收入和利潤增速逐級提升(19Q1-4收入增速分別為10%、14%、17%、20%,扣非增速分別為12%、16%、2%、63%),以及重組四家子公司全部完成業績承諾來看,行業盈利空間的縮小也成為國藥擴大規模、提升市佔率的機遇。

3、機構緊急電話會為何強調這個方向?全渠道增速都起來了,零售這個細分業績確定性非常高 (招商證券)

招商證券大消費組電話會梳理了4月值得注意的消費股方向,脫水君整理如下:

1)食飲

市場對於一季度行業及公司的業績,基本都有比較全面的預期,四月之後即進入到一季報的驗證期,投資者主要是尋找超預期的個股。從思路上來說,建議四月配置Q2業績確定性較高的標的。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輪疫情不僅帶來需求端的波動,也出現了供給端及市佔率的一些變化。

消費醫藥股全線躁動

白酒:三月下旬之後,茅臺與五糧液的動銷已經開始逐步升溫,茅臺、五糧液一季報以及全年業績確定性高。等待古井、汾酒、今世緣、順鑫、老窖等在4-5月份逢低買入的機會;

食品:乳業伊利、飛鶴;休閒食品中的桃李麵包、洽洽食品,榨菜和雙匯。

2)醫藥

二季度最先恢復的還是在醫院端比較剛性的需求,比如腫瘤藥等,因此像恆瑞、科倫、麗珠這種受集採帶量影響較小的企業在二季度恢復較快。

招商醫藥主要點出兩個方向,血製品和網上藥店。

天壇生物和雙林生物在人工和管理費用上的改善空間是比較明顯的,在血製品行業裡有更高的阿爾法。

3)社服

主要關注點還是在免稅這一塊,3月中旬發改委出臺了一些政策鼓勵消費,其中提到了免稅的優化,對國旅來說是中長期的利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國旅一季度預計利潤可能有70%左右的下滑。

4)零售

這一塊確定性的是超市板塊

①消費從餐飲轉向家庭,利好必需消費品,米麵糧油,蔬菜、水果、生鮮品類等拉動了同店增速,龍頭超市的同店增長超預期,Q1同店保持在兩位數的增長;

②今年上半年豬價的同比增速仍處於高位,拉動超市零售同店增長。

所以同店一季度確定性的超預期,相信資金還會繼續抱團業績確定性高的個股,比如永輝超市、家家悅、紅旗連鎖。

5)農業

預判一季度板塊的業績,整體上來講都是大幅向上的狀態,並且在未來的6-8個季度,養豬公司的利潤都將會保持持續上行的態勢。

消費醫藥股全線躁動

6)紡服

化妝品的消費偏剛性,行業目前處於高景氣階段。珀萊雅和丸美由於電商佔比較高,線下以經銷為主,因此第一季度的收入和淨利潤降幅預計都能夠保持在10%左右。第二季度隨著疫情好轉,美妝會有一個補償性消費,因此可待股價回調可重點關注。

珀萊雅單獨說一下,預計Q1公司收入可能會有10%左右的下滑,但是因為一季度佔全年收入的比例20%,所以疫情對公司的影響不大。

從競爭壁壘的角度,在研發方面,公司在強化自主海洋科技護膚的同時,還與外部的機構進行廣泛的合作,把研究的領域擴展到美白、抗衰老領域。

7)輕工

一季度經營情況來看,預期向好的是造紙板塊,接近30%的包裝製品需求是跟著間接的紙製品出口完成的。

家居版塊下滑幅度較為明顯,4月份有部分傢俱公司的海外訂單應該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特別是成品傢俱。

公司層面,有看好兩家公司:中順潔柔和志邦家居。志邦家居估值預計對應20年大概10倍出頭一點,性價比相當好。

4、兩大醫療器械龍頭預告了Q1業績,如何解讀?

醫療器械板塊在疫情期間有著顯著的超額收益,那一季報業績到底如何?今晚兩大白馬邁瑞和魚躍給出了答案。

9日晚間,邁瑞醫療公告2020年一季報預告,預計實現營業收入增速15-25%,歸母淨利潤增速25-35%。魚躍醫療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3.70-3.82億元,同比增長50-55%。

分享中泰證券的業績點評給大家參考。

①魚躍醫療

淨利潤中值52.5%,略超市場預期。無創呼吸機等呼吸類產品、紅外額溫槍等體溫檢測類產品及“潔芙柔”手消等消毒感控類產品的出貨量大幅增長。

特別是呼吸機過去多應用於家用端,本次藉助疫情發展順利打通臨床端渠道,並順利進入全球供應渠道中,中長期看為未來臨床端市佔率的提高帶來堅實基礎。

呼吸機產品已獲得國內NMPA和歐盟CE認證,並已於2020年4月獲得美國FDA的EUA授權,目前已面向全球開始供貨,有望對中短期業績帶來持續的積極影響。

估值情況,目前股價對應2020年43倍PE。

中泰證券醫藥團隊預計2019-2021年公司收入46.39、56.69、68.03億元,同比增長10.88%、22.22%、20.00%,歸屬母公司淨利潤7.47、9.29、11.40億元,同比增長2.79%、24.35%、22.67%。

②邁瑞醫療

生命信息與支持產線的監護儀、呼吸機、輸注泵,醫學影像產線的便攜彩超、移動DR,體外診斷產線的血球、CRP等和疫情直接相關的產品增長不同程度加速,其中生命信息與支持產線業務顯著受益,中泰預計實現超過50%的高速增長。

但體外診斷產線的試劑和醫學影像產線的臺式彩超由於醫院疫情期間的常規診療、手術量、體檢量的下降而有所放緩。

估值情況,目前股價對應2020年PE已達到57倍。預計2020-2022年公司收入204.04、240.66、289.28億元,同比增長23.24%、17.95%、20.20%,歸母淨利潤57.48、67.53、81.64億元,同比增長22.81%、17.48%、20.8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