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麼諷刺,兩個B級打敗五個S級,市場評級再淪為笑話

第一季的《演員請就位》還算簡單,無論是節目規則,還是演員的選擇沒有那麼多彎彎繞。

但第二季整體升級,添加了市場評級的環節將演員分為S、A、B三個等級,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先後選角。

多麼諷刺,兩個B級打敗五個S級,市場評級再淪為笑話

其實節目組是模擬了圈內市場狀態,S級演員代表著有市場有商業價值的演員,也算是頭部演員,這類演員擁有優先選擇權。

A級則代表著肩部演員,有選擇權但也是在頭部演員挑剩下的角色中選擇。B級就更殘酷了,完全沒選擇權,這類腰部演員只能自求多福。

多麼諷刺,兩個B級打敗五個S級,市場評級再淪為笑話

三個等級體現了市場的殘酷性,雖然真實,卻略顯多餘,甚至淪為笑話。

《演員請就位》是比拼演技的舞臺,而不是將演員們聚到一起比拼市場,三個等級的劃分不僅違背了節目初衷,還刺痛了演員們的心。

正如郭敬明說的那樣,等級劃分太看重市場,所以他並不贊同這樣的做法。

多麼諷刺,兩個B級打敗五個S級,市場評級再淪為笑話

不僅郭敬明不贊同,演員們也對這個劃分充滿意見,因為最終劃分出來的結果太離譜,劃分的標準也太片面。

顏值、流量、知名度、年齡,這些都是市場評級的標準,而不是演技、作品、資歷。所以最終呈現的結果就是,有作品、口碑、資歷且觀眾認可的演員們大都坐在B級,比如溫崢嶸、馬蘇、倪虹潔。

而那些有顏值有流量的卻沒有作品與演技實力的演員,被劃分到S與A級。

比如尷尬的“夜華”陳宥維,作為偶像的他在這些老前輩們面前只是不會演戲的後輩,只是具有流量與關注度的新人。

沒有作品,沒有表演經驗,只有流量就能坐在S級,何等的諷刺?

多麼諷刺,兩個B級打敗五個S級,市場評級再淪為笑話

所以從一開始,市場評級就槽點滿滿,在第一輪比賽結束後,更淪為笑話。

初次市場評級時,S級演員有8位,他們分別是任敏、楊志剛、陳宥維、張月、施柏宇、黃璐、胡杏兒和婁藝瀟。經過一輪演技比拼後S級演員大換血,有任敏、施柏宇、何昶希、王鏘、丁程鑫、胡杏兒、黃奕、溫崢嶸。

從這變化的名單中也能看到,有人保持有人下跌。

其中任敏、施柏宇、胡杏兒成功保住S級的位置,但楊志剛、陳宥維、張月、黃璐、婁藝瀟紛紛跌下S級。

多麼諷刺,兩個B級打敗五個S級,市場評級再淪為笑話

這從S級跌下來的五位演員,論演技均不如曾在B級的前輩溫崢嶸,論在舞臺上的表現與發揮,也都不如曾在B級的年輕演員張海宇與孫千。

暫且不談前輩溫崢嶸,光看張海宇與孫千,這兩個作為B級的墊底演員,卻反手打了“市場評級”的臉,同時也打敗了那些演技配不上等級的演員們。

孫千是女生中最後一名,張海宇被知名製片人點評沒有市場潛力。

多麼諷刺,兩個B級打敗五個S級,市場評級再淪為笑話

可就是這兩位不起眼還被重重一擊的演員,就讓這市場評級變成了笑話,讓在場的演員們都懂得,評級不算什麼演技才是王道。

雖然他們的表演並沒有達到S級的標準,但他們的真誠,他們的努力與表現都贏得掌聲,遠比那五位從S級跌下來的演員更有說服力。

多麼諷刺,兩個B級打敗五個S級,市場評級再淪為笑話

在張海宇與孫千的演繹下,舞臺版的《我是路人甲》完全可以與原版作比較。

他們詮釋的兩個追夢小人物情感充沛,從開始的心平氣和談話,到中間崩潰大喊,再到後面流著淚和解,情節跌宕起伏表演到位。不僅演哭了郭敬明,也讓爾冬升導演讚不絕口。

身為B級的他們,為自己爭了一口氣,也用演技證明了自己。相反,那些在S級的演員們卻掉了鏈子。

多麼諷刺,兩個B級打敗五個S級,市場評級再淪為笑話

本讓導演、選手、觀眾都看好與期待的楊志剛,因資歷高所以輕敵了。

不願與搭檔郭曉婷排練,也不願按照導演的要求走,而是加入喜劇元素在裡面。自認這樣的處理對角色有幫助,可惜將作品搞得不倫不類,既沒有沉重感沒有厚度,也沒有喜劇的輕鬆愉悅。

歸根結底還是態度出了問題。

就如他說的沒想到這個節目這麼火,可見他並沒有重視,節目播出並出現反響後他才意識到,自己浪費了展現自己的絕佳舞臺。

多麼諷刺,兩個B級打敗五個S級,市場評級再淪為笑話

陳宥維就不用說了,他還是太年輕,沒有經驗沒有實力,空有一副外表與流量,他能從S級跌下來意料之中。

張月的演技中規中矩,但以她的實力並匹配不上S級,只是《三十而已》的熱度把她推向S級的位置上。

出演的《被偷走的那五年》可圈可點但也太過於保守,整體沒有帶來震撼感,無法將自己的實力全部展現出來,同時還輸給了原主演白百何。

多麼諷刺,兩個B級打敗五個S級,市場評級再淪為笑話

黃璐也是如此,《82年生的金智英》並非適合在舞臺上表演,所以整場演出下來莫名其妙堪稱車禍現場。沒有起承轉合,而是在正常與非正常之間來回轉換,讓觀眾看得一頭霧水。

被賦予高期待的她,與楊志剛一樣掉了鏈子。

最後一個從S級跌下的婁藝瀟,由於沒有抓住王漫妮的人物精髓,還加入了自己對角色的理解,既無法打動導演也無法說服觀眾,最後只好尷尬收場,無緣S級。

多麼諷刺,兩個B級打敗五個S級,市場評級再淪為笑話

五位S級的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卻不如兩位B級演員,多麼諷刺!

足以看出這市場評級的尷尬,這又一次讓市場評級淪為笑話。

而導演們也將這一評級視為虛無,正如陳凱歌說的那樣,他從不在意S、A、B等級,在場的導演也只是遵守了這個遊戲規則,但並不意味著真看重它。

多麼諷刺,兩個B級打敗五個S級,市場評級再淪為笑話

他們看重的是演員如何在這個舞臺上真正的心滿意足得到發揮,能夠有真正的進步,能夠知道表演到底是什麼。

陳凱歌的一番話,將本被市場評價拉偏方向的《演員請就位2》拽回主題,找到了節目的初衷,以及每一位演員到來的初心。

多麼諷刺,兩個B級打敗五個S級,市場評級再淪為笑話

等級評價體現了圈內大環境,但同樣也諷刺了“流量當道”,打臉了那些只有流量與臉蛋,沒有任何演技卻站著絕佳位置的人。

說白了,流量是資本控制下的市場必然出現的情況,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演員請就位》始終看的是演技,即便節目設定有市場評級這一環節,導演們的初衷始終未變,這也讓演員們有了公平競爭的平臺。

多麼諷刺,兩個B級打敗五個S級,市場評級再淪為笑話

總的來說,有市場與流量卻沒有演技,這是萬萬不能的。所以演員們大可不必在意等級區分,而是將注意力放在舞臺上,用演技說話遠比用流量說話有分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