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開始,課堂課下養成好習慣,孩子學習以後都不愁

蟈蟈媽/文

葉聖陶先生曾說:“教育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巴金先生認為:“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培養好習慣開始。”

毋庸置疑,教育孩子,要先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

培根認為,培養好的習慣應該是教育的內在要求,他說:“毫無疑問,幼年時期養成的習慣是最完善的,我們稱之為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早期的習慣。”

一年級開始,課堂課下養成好習慣,孩子學習以後都不愁

習慣培養要趁早

有句古話:“三歲看老。”足以看出,孩子習慣的培養,要從小開始,而且是越小開始越好。

研究表明,3—12歲,是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

良好行為習慣培養養成的階段有兩個,一是幼兒園階段,另外一個就是小學階段。

12歲之前,為孩子習慣養成最好的時期。因為在這個時期,孩子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接受引導和行為的訓練。

12歲以後,孩子很多習慣都已經養成,想要讓新的習慣在他身上紮根,很難。

孩子的學習習慣亦是如此,想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應該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入手。

孩子經過了3年鬆散的幼兒園階段,進入小學一年級,由原來的不學習,進入了需要學習的階段,從孩子進入學校開始,家長就要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了。

對於小學一年級階段的小朋友來說,最需要養成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兩方面,課堂好習慣和課下好習慣。

一年級開始,課堂課下養成好習慣,孩子學習以後都不愁

01.課堂好習慣

課堂專心聽講。課堂聽講的重要性,不用我說,各位家長應該都清楚。課本上的重點內容,重要的知識點,老師一般都會在課堂上重點講,課上不認真聽講的孩子,課後的作業不會做,學過的內容不清楚,一般課上不能專心聽課的孩子,學習往往也是不好的。

課堂上,孩子不能專心聽講一般表現在,上課愛說話,跟同桌或前後桌,思想開小差,扣手,橡皮,鉛筆等,課堂上有這些小動作,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在一年級的時候,家長要注意孩子的這些課堂不好的習慣,及時發現並且幫助孩子改正。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上課後,課桌上只留下上課用的東西,不須要的東西都收起來,應該身體坐端正,跟著老師上課的節奏走,不要被旁邊的人或者事情打擾。

一年級開始,課堂課下養成好習慣,孩子學習以後都不愁

積極回答問題。孩子上課能夠積極的回答問題,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這還是他上課能夠專心聽講,能夠跟著老師上課節奏走最好的證明。

作為家長的我們,雖然不知道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但是可以跟孩子多交流,瞭解他上課情況。還可以跟老師及時的溝通交流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在家經常鼓勵孩子要在上課的時候積極的回答問題。

如果瞭解到孩子從來不主動回答問題,家長應該找出孩子不愛發言的原因,對症下藥,讓孩子把“不愛發言”的壞習慣改掉。

有問題就提問。正值6、7歲的孩子,求知慾和好奇心是非常強的,這個時候正是養成孩子提問好習慣的時候,孩子遇到問題,爸爸媽媽應該鼓勵孩子多提問。

當孩子有問題提問的時候,爸爸媽媽也不能敷衍了事兒,要認真對待孩子所提出的問題。除了在家裡鼓勵孩子有問題問爸爸媽媽以外,還得鼓勵孩子,在課堂上有問題勇敢向老師提問。

不是所有的孩子有問題都敢向老師提問,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多鼓勵孩子,當著老師的面跟老師多溝通,消除孩子對老師的恐懼心理,同時也要鍛鍊孩子向老師提問的膽量。

一年級開始,課堂課下養成好習慣,孩子學習以後都不愁

02.課下好習慣

按時寫作業。按時寫作業是孩子整個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孩子能夠按時寫作業證明了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

家庭作業不僅能檢驗孩子對於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獨立解決學習問題的第一步,爸爸媽媽應該從一年級就開始培養孩子獨立完成家庭作業的習慣。

現在孩子一年級,由於認字量的問題,老師會要求父母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在旁邊讀題。建議除了給孩子讀題以外,孩子寫作業遇到困難,向你尋求幫助的時候,不要直接告訴他答案,要用引導的方式,讓他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家長還需要做到的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不要對孩子進行干擾。比如時不時的給孩子拿吃的東西或者拿水喝,也不要孩子在那寫作業,你在旁邊看電視,玩兒手機或者跟別人說話,要創造安靜的環境讓孩子專心寫作業。

一年級開始,課堂課下養成好習慣,孩子學習以後都不愁

課後做好複習。人們對於新知識的記憶都是有時間保持的,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最快,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現在孩子一年級,每天學習的課程內容不是很多,每天做好複習也很有必要,能夠讓他們更好的掌握所學過的內容。

一年級階段,孩子的複習是需要家長配合的,因為讓孩子自己老老實實的坐在那看書複習是很難做到的,父母應需要做的就是,陪孩子一起進行復習。

複習應該放在孩子做作業之前,開始寫作業之前,讓孩子把當天所學的知識複習一下,正好能鞏固知識,在後邊寫作業的過程中,也能更好的獨立完成作業。

一年級開始,課堂課下養成好習慣,孩子學習以後都不愁

課前做好預習。有的家長會說,孩子才上一年級,每天就學那點東西,那麼簡單,還需要預習嗎?需要,預習的習慣也是需要從一年級就開始養成的。

學習的過程,就是進行知識的獲取,預習是這個過程的初始階段,有好的開端,後面才會順利的進行。預習是為了課堂上的聽課做準備,在跟孩子一起預習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哪些地方如果不懂或者不太會,要記好,上課的時候老師會講,上課要認真聽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

父母在陪孩子一起預習功課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掌握好度。做預習,不要把所有的內容都詳細認真地給孩子講一遍,讓孩子學會,預習只是讓孩子提前對要講的內容的一個熟悉。如果預習的時候不會的都給他講清楚了,孩子就會覺得反正已經都會了,上課也就沒必要聽老師講了。預習的目的是讓孩子上課更好的聽講,不能本末倒置。

我是蟈蟈媽,帶娃兒路上,一起學習,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