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誰先把天聊死的?助攻爸媽如何與“主戰”交流

近期頻繁的出現因家庭交流有問題導致的悲劇發生。這讓很多人唏噓不已。很多人想不通,為何這些孩子正值花季之年,最後卻支離破碎!

去年四月,上海盧浦大橋上,一名男孩突然跑下車後迅速跳橋,據新聞報道,這個男孩,因為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告訴母親卻被訓斥,最後氣不過才走上絕路。

我們無意指責孩子太脆弱,或是母親不該在大橋上停車以及沒控制好情緒,事實上,該事件對我們而言的意義,更應該是觸發我們思考——父母該如何和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進行良好溝通?

很多媽媽抱怨:孩子越長越大,跟家人說話卻越來越少。

有時候大人問一句“今天過得怎麼樣?”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還行、挺好的”,就再也沒了下文。

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挺聽話的,但其實他內心裡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長說。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如何與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呢?


孩子最討厭,也是最無用的的聊天方式

目的性太強

很多家長跟孩子聊天時,最後往往變成了說教。比如:

家長:“今天在學校呆的怎麼樣啊?”

孩子:“今天學了好多新知識呢。”

家長:“學新知識就對了,要多學知識,不然以後就只能搬磚。

孩子:……

家長:“今天過得開心嗎?”

孩子:“恩,今天認識了一個新朋友,我們特別聊得來。”

家長:“交朋友可以,但不能經常一起玩啊,先把學習搞好了再說。"

孩子:……

看吧,聊什麼都能聊到學習上,本來孩子還想跟你分享一下的,到最後往往無語的收場了。

其實,家長這種帶有目的性的聊天,只是他們單方面的一種灌輸罷了,告訴孩子要好好學習,這種方式往往不需要花費家長太多時間去思考和組織語言,是最簡單省事的。但這種聊天方式所達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審問似的讓孩子彙報

很多家長在去學校接孩子放學時,一路上不斷地詢問孩子今天在學校的情況。

每天都這樣問,似乎形成了一個模式,而長此以往,孩子的回答也開始模式化:“恩,不錯,還可以,挺好的……”這樣應付的回答,家長是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的。

如果家長一個勁兒地不停問,那孩子恐怕早就煩的忍不住發脾氣了吧,更別提好好聊天了。


別以為自己會聊天,家長是這樣把天聊死的

別以為聊天多簡單,尤其對象是孩子時,面對一個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對手,家長們是很容易把天聊死的。比如:

孩子:“媽媽,我想跟你說個事兒。”(孩子主動發起了聊天信號)

媽媽:“說。”(有點不耐煩)

孩子:“媽,我想買一雙球鞋。”

媽媽:“買什麼買?不是有那麼多鞋嗎。

孩子:“就給我買一雙吧。”

媽媽:“不買,趕緊做作業去!”

孩子:“哼!你不買我就不做作業!”

這樣不僅把天聊死了,還激起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矛盾。何苦呢?如果媽媽能在孩子提出要求時,進一步詢問孩子原因:

媽媽:“為什麼突然要買球鞋呢”

孩子:“因為我們學校要舉辦運動會了,我要參加比賽。”

媽媽:“那你準備參加什麼比賽呢?”

孩子:“我想參加…………還有你知道嗎媽媽,今天老師還誇我跑步跑得快,建議我加入校田徑隊呢…………”

媽媽:“好的,媽媽非常支持你,如果感興趣就應該去堅持,你先安心寫作業,等作業寫完了媽媽這裡也能忙完,咱倆再詳細說。”

看,如果你能靜下心來接受孩子溝通的信號,孩子能跟你說的還有好多好多,而你也可以把正確的人生價值傳遞給孩子……


第3期|誰先把天聊死的?助攻爸媽如何與“主戰”交流


所以,如果孩子找你溝通時,你剛好在忙著,那麼寧願讓孩子等一下,也不要著急敷衍應付孩子。

保護孩子溝通的意願很重要!


不要為了聊天而聊天 聊天也講究方法

學會傾聽

傾聽不是說家長閉著嘴巴、坐在那裡光聽就好了,最好的傾聽是要有互動,哪怕你一個肯定的眼神,孩子才會有興趣和你聊下去。

很多家長是在假裝傾聽,但是演技還不如捧哏演員。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完全能看得出來。所以,要努力學會用孩子的語氣和方式交流,比如他們的一些小口語,比較流行的話題。作為家長一定要明白溝通是平等的,要學會蹲下來和孩子面對面交流

不要表現得什麼都懂

有位朋友以機智善辯、見解不凡享譽朋友圈,可是青春期的兒子跟他非常對立,要麼不說話,要麼開口就吵架。

後來他意識到,問題根源在自己:兒子一開口,往往就被他批得體無完膚……

他把自己的這種溝通方式稱為“大樹底下不長草”,不是他的看法不對、不好,兒子才不要聽,恰恰因為他太對了、太能了,讓兒子顯得很“瓜”,結果,兒子就懶得在他面前說什麼了。

當自信心被打擊的體無完膚的時候,他/她只能用咆哮來掩飾自己的懼怕。

聊天也不是低聲下氣,平等是相互的。

聊天也不是隨時隨地就能聊的,比如孩子正在專心致志地看電視、玩手機時,家長突然湊過來要聊天,換位思考一下,誰都不願意被打擾啊,那結果肯定是敷衍了事啊。

但是,聊天也是平等的,聊天時儘量在大家都心平氣和,而且沒有什麼要緊事的時候。如果家長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找孩子談,那就讓孩子先停止手頭的事情,認認真真地聊天,大家商量好時間,彼此尊重。

抓住重點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

如果家長談話抓不到點子,整天泛泛地要求他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一見面就反覆叮囑“要好好學習”,成天將陳詞濫調掛在嘴邊,孩子不煩才怪!

反之,如果家長平時多觀察,積極與老師溝通,多到學校走一走,瞭解一些真實的具體情況,那麼一旦談話,“某月某日某時某地某事”內容確鑿具體,孩子一下子被點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關注他,也不會狡辯託詞了,再繼續談下去效果會截然不同。

小曲提示家長們要注意,觀察事情不是窺探隱私,原則問題肯定是需要遏制,這個絕不姑息!但是不要以自己的觀念為全部的衡量標準,5年一個鴻溝,一部分問題是我們的觀念老了,就像十幾年前,父母不理解我們的想法一樣。

適當示弱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要提醒自己:親子關係是第一位的。

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家長在溝通中應該訓練自己的覺察能力。

感受到關係緊張時要收斂並且想辦法修復,青春期的孩子情緒爆發時,不能硬來,家長可以適度示弱並進行安撫,等孩子情緒緩和了,再繼續討論有爭議的話題。

一個“圓滑”的家長才能和“小刺兒頭”處好關係。

青春期的孩子遇到問題時,會有自己的主張,即使家長知道最佳解決方式,也不要直接告訴孩子,更不要強迫孩子聽取採納,要多用建議使用發問式溝通。比如

你覺得這個事情怎樣處理比較好?

需要爸爸媽媽為你做些什麼?

你想聽聽我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嗎?

我們的想法只是建議,你可以自己做決定,但是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第3期|誰先把天聊死的?助攻爸媽如何與“主戰”交流


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紀伯倫在詩歌《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中這樣寫道: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

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近些年,大家越來越意識到“說話之道”的重要性,作為家長,也要學學與孩子溝通時的“說話之道”。

與孩子溝通的前提,

是要認識到孩子的獨立性,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談事說服他;

既指出問題又給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於肯定。

超多學霸分享經驗直播/錄播!

超多學習資料免費下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