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推荐丨信仰,教我们做对生命有态度的人

信仰,教我们做对生命有态度的人

格奥尔格·西美尔《宗教社会学》

宗教在哪里?

它不在社会的彼岸,

也不在社会之外,

而在社会关系之中,

是灵魂和精神的世界!


比之前两期推荐的文学作品,

今天要推荐的这本书厚度薄得多,

字数也少得多,然而阅读起来,却不轻松,

因为作者在书中试图以凝练的语言,

讨论宗教这个在意识形态领域内,

关乎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的严肃问题。


读书推荐丨信仰,教我们做对生命有态度的人

▲ 宗教社会学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正如作者所言:


第一“如果认识宗教意识的形成过程,就会对它自身造成危害,或只能涉及表象,那么,这种宗教意识很难说有什么内在力度和情感深度可言”;第二“只有可靠的主观宗教情感才能显示其所有实力,因为有了这种可靠性,宗教情感才能脚踏实地,并把其深厚性和忠诚性完全置身于一切认识所能追溯到的起源的彼岸。”


读书推荐丨信仰,教我们做对生命有态度的人


所以说,没有任何宗教是虚伪的,了解并认识自己所信仰宗教的深层次的意识、内涵以及来源为基础,才会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保持一种精神上的高度,使心和魂不被外界所迷惑。


给出上述精辟观点的著作,便是形式社会学的开创者,即德国社会思想家格奥尔格·西美尔(1828-1918)的《宗教社会学》。


读书推荐丨信仰,教我们做对生命有态度的人


本书由三篇宗教理论性文章和一篇附录集结而成,作者主要基于基督教的传统,力图从哲学、艺术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论宗教,直击生命的内容与过程,着重阐发“宗教性”“社会性”,并介绍宗教性是如何成为宗教的;同时以社会及宗教的整合性作为起始与终点,强调人在其自身的信仰,即一份清晰的宗教意识或宗教直观;并探讨现代社会中宗教的地位和作用,即生命关怀和时代精神。


读书推荐丨信仰,教我们做对生命有态度的人


西美尔在其作品中重点强调了人与人、人与人世的关系,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包含着一种宗教因素。孝顺的儿女与其父母之间的关系,忠心耿耿的爱国者与其祖国之间的关系或满腔热情的大同主义者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产业工人与其成长过程中的阶级之间的关系或骄横的封建贵族与其等级之间的关系,下层人民与欺骗他们的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合格的士兵与其队伍之间的关系等,所有这些关系虽然内容五花八门,但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对它们的形式加以考察,就会发现它们有着一种我们必须称之为宗教的共同基调。一切宗教性都包含着无私的奉献与执着的追求、屈从与反抗、感官的直接性与精神的抽象性等某种独特混合;这样便形成了一定的情感张力,一种特别真诚和稳固的内在关系,一种面向更高秩序的主体立场——主体同时也把秩序当作自身内在的东西。”


读书推荐丨信仰,教我们做对生命有态度的人


西美尔通过一些简明扼要的论述,试图告诉我们,作为道德理想的宗教的来源,在生命领域里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即人对待外在自然的态度、对待命运的态度、对待周围人世的态度,而不该归结为恐惧和不知。也就是在验证不管是何种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同样也存在着一种信仰关系。而这些关系,应该是具备宗教情感和宗教冲动并称之为宗教性的情感,这些宗教情感和宗教冲动并非只存在于宗教中,而是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中,这种宗教性逐步发展,便有可能最终形成宗教。


读书推荐丨信仰,教我们做对生命有态度的人


总之,西美尔对现代社会中宗教处境问题的诊断,对文化的本质及现代文化冲突的解读,都体现出他对现代人精神结构和生存处境的反思。他提出的“社会如何可能”的问题与“宗教如何可能”的问题是一体的。从他对“宗教如何可能”问题的解答,可以映射他对“社会如何可能”问题的解答,并从中牵连出不少重要命题,比如宗教与劳动分工的关系,个体性与归属性的关系,宗教与社会平等的关系,宗教宽容问题等等,值得我们用心回味。

宗教,是一种道德理想,

跟物质无关,是精神的贵族;

宗教,是一种尊严和品行,

具备担当的勇气和文化的教养;

宗教,是精神和高尚行为的拥有,

是卓越、悲悯、坚韧、良知、

亦是至善至真的荣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