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推薦丨信仰,教我們做對生命有態度的人

信仰,教我們做對生命有態度的人

格奧爾格·西美爾《宗教社會學》

宗教在哪裡?

它不在社會的彼岸,

也不在社會之外,

而在社會關係之中,

是靈魂和精神的世界!


比之前兩期推薦的文學作品,

今天要推薦的這本書厚度薄得多,

字數也少得多,然而閱讀起來,卻不輕鬆,

因為作者在書中試圖以凝練的語言,

討論宗教這個在意識形態領域內,

關乎精神寄託和終極關懷的嚴肅問題。


讀書推薦丨信仰,教我們做對生命有態度的人

▲ 宗教社會學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正如作者所言:


第一“如果認識宗教意識的形成過程,就會對它自身造成危害,或只能涉及表象,那麼,這種宗教意識很難說有什麼內在力度和情感深度可言”;第二“只有可靠的主觀宗教情感才能顯示其所有實力,因為有了這種可靠性,宗教情感才能腳踏實地,並把其深厚性和忠誠性完全置身於一切認識所能追溯到的起源的彼岸。”


讀書推薦丨信仰,教我們做對生命有態度的人


所以說,沒有任何宗教是虛偽的,瞭解並認識自己所信仰宗教的深層次的意識、內涵以及來源為基礎,才會將其作為自己的精神食糧,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保持一種精神上的高度,使心和魂不被外界所迷惑。


給出上述精闢觀點的著作,便是形式社會學的開創者,即德國社會思想家格奧爾格·西美爾(1828-1918)的《宗教社會學》。


讀書推薦丨信仰,教我們做對生命有態度的人


本書由三篇宗教理論性文章和一篇附錄集結而成,作者主要基於基督教的傳統,力圖從哲學、藝術和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談論宗教,直擊生命的內容與過程,著重闡發“宗教性”“社會性”,並介紹宗教性是如何成為宗教的;同時以社會及宗教的整合性作為起始與終點,強調人在其自身的信仰,即一份清晰的宗教意識或宗教直觀;並探討現代社會中宗教的地位和作用,即生命關懷和時代精神。


讀書推薦丨信仰,教我們做對生命有態度的人


西美爾在其作品中重點強調了人與人、人與人世的關係,他認為:“人與人之間各種各樣的關係中包含著一種宗教因素。孝順的兒女與其父母之間的關係,忠心耿耿的愛國者與其祖國之間的關係或滿腔熱情的大同主義者與人類之間的關係,產業工人與其成長過程中的階級之間的關係或驕橫的封建貴族與其等級之間的關係,下層人民與欺騙他們的統治者之間的關係,合格的士兵與其隊伍之間的關係等,所有這些關係雖然內容五花八門,但如果從心理學角度對它們的形式加以考察,就會發現它們有著一種我們必須稱之為宗教的共同基調。一切宗教性都包含著無私的奉獻與執著的追求、屈從與反抗、感官的直接性與精神的抽象性等某種獨特混合;這樣便形成了一定的情感張力,一種特別真誠和穩固的內在關係,一種面向更高秩序的主體立場——主體同時也把秩序當作自身內在的東西。”


讀書推薦丨信仰,教我們做對生命有態度的人


西美爾通過一些簡明扼要的論述,試圖告訴我們,作為道德理想的宗教的來源,在生命領域裡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即人對待外在自然的態度、對待命運的態度、對待周圍人世的態度,而不該歸結為恐懼和不知。也就是在驗證不管是何種關係,包括人與人之間,同樣也存在著一種信仰關係。而這些關係,應該是具備宗教情感和宗教衝動並稱之為宗教性的情感,這些宗教情感和宗教衝動並非只存在於宗教中,而是存在於各種社會關係中,這種宗教性逐步發展,便有可能最終形成宗教。


讀書推薦丨信仰,教我們做對生命有態度的人


總之,西美爾對現代社會中宗教處境問題的診斷,對文化的本質及現代文化衝突的解讀,都體現出他對現代人精神結構和生存處境的反思。他提出的“社會如何可能”的問題與“宗教如何可能”的問題是一體的。從他對“宗教如何可能”問題的解答,可以映射他對“社會如何可能”問題的解答,並從中牽連出不少重要命題,比如宗教與勞動分工的關係,個體性與歸屬性的關係,宗教與社會平等的關係,宗教寬容問題等等,值得我們用心回味。

宗教,是一種道德理想,

跟物質無關,是精神的貴族;

宗教,是一種尊嚴和品行,

具備擔當的勇氣和文化的教養;

宗教,是精神和高尚行為的擁有,

是卓越、悲憫、堅韌、良知、

亦是至善至真的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