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桃這樣的女演員,連唐嫣的粉絲都打不過了嗎?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唐嫣少女感上了熱搜之後,殷桃發了這樣一篇微博:“從什麼時候開始,女演員的魅力僅限於少女感了”。
我們無法精確的得知以下言論來自哪方人士,只能總結其立場:
支持殷桃派立場:
支持唐嫣派立場:
所以整件事,關唐嫣什麼事?
因為在殷桃發這條微博之前,“唐嫣 少女感”這條關鍵詞剛剛上過熱搜,眾多自媒體發酵說殷桃這條微博有可能在暗指唐嫣。
但唐嫣的粉絲與一些不知道是哪裡的粉絲一直在解釋:
首先,殷桃只是在說明一個現象,並非暗指唐嫣。
其次,請關注唐嫣的作品與演技。
殷桃微博下面還有很多人勸殷桃謹慎發言。
這一系列很魔幻的現象聚在一起,不禁讓人發問:
第一,殷桃沒有指名道姓地評論,唐嫣的粉絲為什麼這麼激動?
第二,為什麼很多人“好意”的勸說殷桃緊身發言?
以上都源於飯圈的“控評”文化:粉絲通過統一集結、有節奏有指揮地在社交網站的評論區為偶像製造正面風評的現象。
控評與輿論造假之間的關係,在此我們先不談,我們就談題目提到的:殷桃這樣的女演員,連唐嫣的粉絲都“打”不過嗎?
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是因為這才是這件事之所以能發生的本質原因。正是因為本次事件中粉絲那種只要我偶像出現,無論關聯的人是誰、無論關聯的事情是對是錯、我都敢為偶像站出來發聲--除非打不過。顯然,一種看似是唐嫣的粉絲在攻擊或者評論殷桃,那是什麼原因讓殷桃這樣優秀的文藝從業者、業內權威在互聯網上呈現了一種“打不過”網友的錯覺?
互聯網下所謂的平權
互聯網的本質是分享、互動、虛擬、服務,而社會的本質是人的性質與組織關係。這樣一對比我們就能發現,互聯網關係中看重的是數據的流動,而我們都知道的事情,當下最能帶動好的數據的因素是被包裝良好並能引起共鳴的內容。而社會的本質,也就是人的性質與組織關係更多的與人的生產力、生產關係有關。
因此,在社會中有巨大影響力的人未必能在互聯網上呼風喚雨。
這也就等於了給了很多在客觀社會里已無競爭力的人們一次“平權”的機會,在互聯網上,只要你能得到大多數的支持,你的話語權重就高。
從殷桃以往的微博發言以及其相關的主觀宣傳,我們可以看得到殷桃並沒有主動經營過自己的網絡話語權。但會去“控評”的這一群網民,不得不說,他們精於此道。
人多勢眾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以寡敵多並且勝利的案例,那是因為寡的一方佔據了更重要更有效率的社會資源。
但在微博這種輿論已經成為其一個產品的社交平臺上,人多就是會勢眾。這也是為什麼無論什麼樣的演員最近都開始需要粉絲護體:當輿論選擇不保護藝人的時候,粉絲也許會。
信仰和迷信的差別
那這些粉絲圖什麼呢?做了這麼多,不給錢不返利的,粉絲圖什麼呢?
信仰。
偶像這個詞在中國語言裡是必然和信仰分不開的。
被外表吸引、被人格魅力征服、被價值觀影響,是中國大多數粉絲追隨偶像時的心理路徑。
因此偶像也就很容易成為人格低幼、性格內向善良甚至有些軟弱的人的信仰,因為這群人是每個時代精神世界最為動盪的一群人。
但要知道,信仰和迷信的界限,也就只是一線之隔。偶像說什麼都對,偶像做什麼都對,偶像做錯了我去幫他在輿論上控制:這不是愛,這是不知後果的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