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读懂的诗行,在人生的路口等你

有人觉得,读懂一首诗很难,其实,单就字面意思而言,也许没有那么难。真正难的不是理解文字,而是穿透文字去触摸诗行中的心跳,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含蓄的文字掩映下,另一颗心所感受的景色、经历的故事、吟唱的情绪。诗人某个特定时刻的感悟穿过千年,通过文字与我们心灵共鸣。这样“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美妙不易得。

一方面是因为时光拉开了两颗心的距离,我们对古人的境遇缺少真实的体验。就像现在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的久别,没尝过思念的苦;没有经历真正意义的孤独,没有体验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寂寞;没有安静地审视过风月草木,不晓得一朵花里的世界,一滴水里的天空。

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古人细腻敏锐的心灵面前,我们自己的心还显得过于粗糙、冷硬。“更高更快更强”竞技精神真正在生活中得以贯彻,生活沦为一场以胜负为目的的竞赛比拼。一心向前的人们有意无意中轻视了周围的生活,消解了对细微处、缓慢时、柔软中那些美好的感悟力。一心想要众星捧月的尊崇,便不再会明月千里寄相思;一心想要众人高呼,便不再感动于季节变化、鸟虫吟唱。

心远了,冷了,诗也就远了,冷了。

那些没读懂的诗行,在人生的路口等你


如今,作为试卷上的考题,诗歌成了很多孩子心目中的“谜语”题,他们在动用所有的智慧去猜,却偏偏不会动心去感悟。他们技巧很多,方法巧妙,成熟老练,他们总结归纳爱的缘由、愁的起因,分解各种境遇对人心情的作用,凭借一个意象暗自揣测诗人的心理,利用语法知识确定诗眼词眼、修辞技巧,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推理诗人的诉求。他们有时也能得出准确安稳的答案,但是你很难说他读懂了一首诗,甚至他自己都不觉得自己读懂了一首诗。

引导孩子读诗歌不是指导孩子猜谜语的过程,是一个种植诗心的过程。

那些没读懂的诗行,在人生的路口等你


在“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的时空对比中,引导孩子感受温暖与残酷、盼望与绝望;在“若为化得身千亿”与“独钓寒江雪”中,引导孩子感受浓情热烈与执着决绝;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引导孩子感受诚挚与洒脱;在“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与“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引导孩子感受失望与超然。诗心的起点可能就是同理心,是将心比心。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当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有了理解和领悟,这也可以叫做慈悲心。

忙碌的生活中,人们对彼此的孤独、惆怅鲜有触碰的机会,似乎也觉得亦无知悉的必要。于是一些标榜直女直男的人甚至以直为傲,却不晓得,一些所谓的“直”,不是因为其直爽、耿直,而是因为其粗糙浅陋、情商不济。

那些没读懂的诗行,在人生的路口等你


有些时候,我们又是多么渴望能找到一个可以交心的人,像散佚的诗篇,矢志寻找与自身压韵的诗行。而那些经千年光阴传承下的诗句就是一颗一颗在澄澈透亮的心啊,在等我慢慢走近。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引导学生慢慢参悟非常重要的八个字“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在想象中去看诗人眼中的景色,去体验诗人所处的境遇,在此基础上去感受一个有着人之常情的心灵会有什么样的情感萌发。在诗歌的课堂之外,其他文体的教学或是生活中言谈的交流,注重激活学生心灵的温度,对人对事的热度,这都是一种对诗歌之心的濡染。学读诗歌的过程就是借来情感的泉水浸润那颗冷心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去应对高考也许就够了,但是说到真正理解一首诗,将诗意融入自己的生命,我想,那是需要缘分的,怦然心动的幸福属于有缘人,而这样的缘分需要在时间的修行中慢慢成长。当岁月历尽、缘分成熟,会恍然大悟,某个“当时只道是寻常”句子竟然与自己此刻的心境如此契合,你恍然发现,曾经没读懂的那首诗,正在人生的某个路口等你。

那些没读懂的诗行,在人生的路口等你


在18岁狂放的青春,李白在等你,你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样的自信和骄傲才是配得上青春的诗句,才配得上你高扬的人生旗帜;青春无畏一切的勇气让你期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你满眼纯真澄澈,看花就是“迷花倚石忽已暝”,看人就是“桃花潭水深千尺”。

在20岁你情窦已开、心有所属、渴望牵手一份爱情又让你在爱情面前变得卑微的时候,李商隐在等你,在那一刻,“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朦胧在你心里变得明朗,“沧海月明珠有泪”的感伤也可以变得温暖。

在24岁初入职场、心怀大志、渴望“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时候,王昌龄在等你,他让你出征时有百战金甲,归来时有一壶冰心。

在40岁看透世事炎凉还痴心不改的时候,辛弃疾在等你,陆游在等你,你“把栏杆拍遍,吴钩看了”,你“衣上征尘杂酒痕”,却还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铁马冰河入梦来”。

那些没读懂的诗行,在人生的路口等你


在45岁,你心里不再纠结于一己得失,能够推己及人,在自己的哀与愁中感受的苍生之苦的时候,你便有了博大而慈悲之心,那是杜甫在等你。你会真正懂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便明白了“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无怨无悔。

在50岁,你回首半生、看破穷达、回归真我的时候,陶潜在等你。那一刻你猛然发现,舍弃仕途、回归田园真的不是因为什么官场黑暗,不受重用。回归也许只有唯一一个简单的理由,叫做“性本爱丘山”。这此中有的真意,在放下得失权衡的时候,愈发明晰。

在60岁,该是真正读懂王维的时候。《辋川集》二十首,饱含禅意,已臻化境。“纷纷开且落”的“木末芙蓉花”,“明月来相照”的“弹琴复长啸”,“四面芙蓉开”时“当轩对尊酒”,“山青卷白云”时的“湖上一回首”。那其中味道与境界,是一颗功利之心断断体会不到的。

人生赋予人阅历和底蕴,每一岁有每一岁的风景。

会读诗的幸运便在于能够在这些浅斟低唱中穿行,领略不同的心景,感悟不同的心情。

如果现在还不能走进诗境,别着急吧,慢慢读,曾经没读懂的那首诗,正在人生的某个路口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