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作品看人品”真的可以做到吗?如何欣赏艺术作品?

holland巧克力


“透过作品看人品”这句话浅意上是乎说的通、但广义上思考“俩难”。

个人拙见——作品的定义有显性与抽象艺术俩大门类、一件作品的出炉包含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殊多的信息、与个人对事物的情感表达。显性作品比较好理解、就是符合时代人文审美元素并得到业界认可的作品。抽象作品就如阳春白雪、曲高和寡。鉴赏就需要更多、更深层的修养沉淀、更高的层次线性维度的修养得以鉴赏。

艺术属创作、只有成就高与庸俗之分、把创作与人品沾帖只乎有点牵强。如宋朝赵拮本属法统之躯,将道统承授的大好河山被糟蹋一江割拒、终落个井底观天、点天灯的结局并造成无数生灵涂炭……从人格道义上就是严重缺失的人、难道会影响他作品瘦金体书法流芳吗?


三坊七巷遗珍馆


我认为“透过作品看人品”是可以做到的。分述如下:

一、作品是作者思维运行的外在展现,而作品的优劣体现了作者思维层次高低和优劣,其写作的思路和格调直接展现出作者的世界观,而世界观与人格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人的正确的思维和世界观形成最重要的阶段是幼年、童年、青少年阶段,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几个阶段决定人一生的命运。如打好基础,形成正确的思维和人品,在人生的旅途上,历经失败、成功、进取、拼搏的磨励,使思维和人品不断升华,其产生作品和人品一样,具有震撼心灵的人格魅力。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重视家风的传承,对孩子之间的交往、学習环境高度重视,倾其所有投入的原因。

三、一个好的作品必然触发读者的强烈共鸣,能引起读者的心灵感应,如果读者能随着作品的情节有起伏跌荡感应,那就是说明,读者感受到了作品中的人品魅力,做到了从作品中看到了人品。

四、人的成长、生存环境千差万别,在生活中各种层次的人都有不同思维和人格,不能把自己思维和人格做为判断他人的标准,作品所反映的人格也是一样,否则就会产生人际交流障碍,恶化人的生存环境。

作品和人品是相互融合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书都有不同的读者群,讨作品和人品切忌不能轻易判断优劣,只能看说喜欢和不喜欢。


百姓哲学


做不到。

首先,艺术作品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它们大都经过了艺术加工,保留的真实性不多。假使能“透过作品看人品”看到的也是部分人品,对作者的看法不全面,有失偏颇。

其次,很多作者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强调抽离自我,尊重客观。又或者切换创作角度,以对立视角,关联视角来创作。这些情况下,作品与人品更是没有太多直接联系。

最后,查一查中外有名大师,很多人作品让人拍案叫绝,但是人品实在不敢恭维,这里我就不列举人名了,有兴趣自查。

总之,作品与人品没有必然联系。

欣赏艺术作品时,只要感谢作者带给你的触动,用心欣赏作品,汲取养料即可,实在没必要深究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这一作品,见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品,又不是应试中的阅读理解,何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