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國保單位 乾明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鄢陵縣城西北隅,西鄰汶河,南靠乾明寺大道。始建於隋仁壽四年(604年),宋代重建,明代修繕。原在乾明寺內,現寺廢塔存。

許昌國保單位    乾明寺塔


乾明寺塔為六角十三層樓閣式磚塔,高38米,由基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基座平面呈六角形,高1.24米,為青磚壘砌,青石壓條。塔身底層平面為六角形,每邊長3.78米,每層簷部均施磚雕斗拱,七層以下為五鋪作雙抄鴛鴦交手拱,七層以上改為四鋪作單抄斗拱,櫨鬥幽度明顯,斗拱下置磚雕普柏枋和闌額。轉角處施斜拱,瓦簷挑角,每角原置套獸、風鐸。第一層塔身的南面和北面以及第二層塔身的南面闢半圓形拱券門,門兩側砌圓形倚柱。第三至八層和第十二層闢為迭澀門,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面均設有直欞和方欞假窗及拱券門。一層南門內築有塔心室,一層北門內築有梯階,可盤旋登至七層。第二層塔身嵌塔銘,第三層塔身一週鑲嵌鐵色琉璃佛像雕磚8塊。塔剎為三層仰蓮承簷,上置金屬盤託寶珠。明嘉靖元年(1522年),因地震,塔剎墜地。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由禪納續暹主持,周王與王妃捐資,重修塔剎,改鐵剎為鍍金銅剎。1995年8月18日上午,一名犯罪分子,從塔外簷翻越至十三層塔頂,撬開銅寶瓶,用鐵箍勾出寶瓶內上層的文物。其中有《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部分和小銅佛9尊。鄢陵縣文物部門會同公安部門及時抓獲了犯罪分子,收繳了文物。同時瞭解到,塔剎內分上下兩層,上層文物已全部勾出,下層文物全部存留,其中還有大銅佛和其他經書。縣文化局當即將這一情況電報至河南省文物局,建議搶救塔剎寶瓶內留存的文物,儘快維修乾明寺塔。1996年國家、省、市、縣四級政府籌措資金25萬元,對該塔進行了一次大的維修,在維修中清理塔上明代文物32件,對研究古代建築和佛教文化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許昌國保單位    乾明寺塔


保護範圍:自乾明寺塔基外壁向東、西、南各延伸至80米處,向北延伸至200米處。

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範圍四周邊緣向外各延伸40米。

來源:許昌市文廣旅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